模式与路径:南方教育高地建设的实施策略
——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进展分析

2014-03-30 09:37朱为鸿曲中林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高地广东省试点

●朱为鸿 曲中林

模式与路径:南方教育高地建设的实施策略
——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进展分析

●朱为鸿 曲中林

当前在广东省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的140个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不仅带动、引领全省教育的改革发展,而且其战略模式、实施策略直接剑指南方教育高地建设。在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实施的未来,应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各种关系,建立同类试点项目的竞争与退出机制,把“点”连成“片”,再辐射到“面”,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度发展。

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南方教育高地;战略模式;实施策略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已全面启动,从专项改革、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三个层面,在全国范围内确定的425项改革试点目前都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正在积极推进。处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抢抓机遇,以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使命感,大力实施教育强省和文化强省战略,确立教育改革示范区的发展目标,结合产业升级和广东现代化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精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大力推进《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在广东省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140个,带动、引领全省教育改革发展。试点项目的实施关系广东省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计,需要讲究战略和策略,并有序推进。

一、教育综合改革的战略模式

(一)先行先试:走互进型教育发展模式

近几十年来,国外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结合型体制的国家在其自身现有的体制基础上,扬长避短,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和兴国之策。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纷纷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通过实施教育改革计划振兴经济。如1983年,美国发表《国家在危险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1987年,意大利通过《教育改革法》、1995年,世界银行发表《教育的优先发展与战略》、1997年,日本文部省制定涉及教育各个领域的《教育改革计划》等,将教育改革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不仅是一个流行词汇,而且亦已成为一种社会改革和实践的常态,或单项的、或综合的、或局部的、或面上的教育改革在社会发展中从没间断过,“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共识。30余年的教育改革实践,不仅实现了教育观念的解放,形成了社会共识,而且让中国教育巨轮驶出“浅滩”,进入改革的“深水区”。中国教育改革的“活跃期”已经到来。

教育基础不牢,经济发展战略将成“空中楼阁”。为了让“经济巨人”告别教育发展的“短腿”,国家已经赋予了广东先行先试的优先权。“敢为天下先”的140个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立足于广东省走出教育现代化模仿移植先进国家教育经验的局限,转向以创新发展为主,致力于推动一个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互进型教育发展模式”,即按广东省发展要求,创建服务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教育体系,使教育与社会达致良性互动发展。“互进型教育发展模式”包含三大特性:一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发展为办教育的最高原则和最终目的;二是教育发展必须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不盲目追攀外国指标;三是建立以竞争运作机制为主的多类型、多层次、结构合理的教育体系,使广东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思路逐步指向创建一个推进广东未来发展,发挥引导、促进、协调、沟通、增进合作的作用机制,一个科学发展的目标体系,一个推行政府主导统筹与市场竞争运作机制相结合的教育体制,一个引导社会参与教育,形成以政府为主的多渠道的教育投资体系。[1]

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充分肯定广东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充分估计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为破解广东教育事业发展瓶颈、实现广东教育优先发展和科学发展,以试点项目的示范作用,推动中国南方教育高地的建设和发展。南方教育高地是一个以教育为核心的全方位多维度概念,要实现成为教育高地的目标,广东就必须成为深化我国教育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先行先试高地、前沿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形成实践高地、高新科技的创造运用高地、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培育高地、先进文化的创新引领高地、科学发展的人才支持与智力保障高地。从教育自身发展和教育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重点相关领域的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南方教育高地主要有普及率和均衡协调性高、教育质量高、办学管理水平高、开放合作与国际化程度高、社会满意度高五个特征。[2]教育综合试点项目的实施,正是要凸显教育高地的这种高处。

(二)后发赶超: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教育界将要满足日益增多的需求和接受一个迅速变革的世界所提出的各种新的挑战。为了适应当代的需要,我们应发挥创造力,拿出勇气,坚决进行切实的变革并立志完成自己将承担的各项重任。”[3]正如学者梁桂全所说:“如果说过去的30年,广东‘杀出了一条血路’,那么,现在的广东教育更需‘杀出血路’的变革勇气和智慧,为下一个30年提供有力支撑。”[4]

广东教育现代化30年的丰富实践,后发崛起,奋力赶超,生动地演绎了中国作为后发型教育现代化的推进道路,走了一条从受外部强力推动和借助学习国际教育经验的后发型教育现代化,到创新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的历程。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之初,当时广东教育落后,体制单一僵化,主要在政府推动和借鉴国际教育经验下改革与发展教育,普及了小学阶段教育。第二阶段为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问题,照搬发达国家教育经验遇到严峻挑战。例如,美国通过大力发展社区学院来实现高教普及化,而中国民众只对重点大学扩招感兴趣,使得这些大学极限扩招而不堪重负。为此广东开始推动教育模式的现代转型。第三阶段为走向新世纪,广东在推进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中,形成以创新教育模式为主体的教育现代化运动。[1]

如果说“北京教育精”、“上海教育新”、“山东教育实”,凸显本地教育发展特点,那么广东要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的特色优势,就必须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应该说,广东省这一轮140个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涵盖了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领域;涉及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学校治理模式、教育交流合作、教育信息化等教育改革发展等关键环节。而改革的重点领域也极具特色。如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强粤港澳台教育深度交流合作,建设以粤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为特征而设立的试点项目“利用港澳台地区和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综合改革”、“加强粤港澳台教师教育交流与合作,推进教师教育综合改革”;为充分依托产业优势,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打造南方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而设立的试点项目“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探索”、“高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3+2+2’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为探索建立地方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而设立的试点项目“地方院校大学生德育新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肇庆学院学生社区书院制综合改革”等。

(三)责任以行:改革的效率与效益支撑点

要推进南方教育高地建设,必须提高试点项目的效率、提升试点项目的效益。为此,必须建立试点项目实施的考核问责机制,把教育事业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和各级党委、政府、高校政绩考核范围。对参与试点项目各方进行市场问责、官僚问责、专业问责,完善督导考核办法,加强督促检查,特别是对重点任务要跟踪督查、动态监管,切实做到科学评价、严格问责,以有力的监督考核落实试点项目的优先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在谈到教育改革问题时表示,回顾过去可以发现,我国并不缺少好的教育理念、好的教育政策、好的教育制度,但缺乏的是好的执行机制、监管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正如《关于开展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中所讲到的,“应对措施不具体、保障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试点项目,对以改革试点名义进行不正当办学行为的试点单位,将及时予以调整”。

在推进试点项目运行过程中要坚持教育改革中的正义性原则,即实施对试点项目的“公共价值”本身进行“合法性”、“合理性”评判,使教育改革中的公共价值不被“私欲化”,是改革的效率与效益的保证。首先,广东省是一个政策环境复杂、利益需求多元、教育市场不成熟的地区,教育改革面临诸多困难的深层次原因是“制度缺陷”,依法推进试点项目的进行,根据各地实际,制定促进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加快教育改革法制建设进程,不断完善广东特色教育改革的法律法规,可以避免少数人决策的武断和政策执行中的困难。其次,在推进改革进程中,应避免激进和保守两种改革倾向,合理性主要体现在:渐进改革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改革,改革的力度是改革创新为主、继承传统为辅,以扬为主、以弃为辅,改革的路线是循序而改,改中有变,变必有果。[5]

二、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策略

(一)让渡与拓展:定位政府参与合作的教育公共治理新角色

中国教科院袁振国教授认为“现在整个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坚持不懈地攻坚克难”。更有专家称2011年中国教育改革进入“全面实施年”。2011年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年”,也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一关键时期,教育改革与社会其他各项改革任务一样,都要在“深水区”中“摸着石头过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教授认为,在教育改革中,政府除了加大经费投入,“政府主导”的具体实现方式其实是多种多样的。政府应充分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和调控手段。杨东平强调,政府主导,并不是政府主办。政府应当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在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改善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构建政府和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型的治理方式。教育问题具有很大的“外部性”,不能单纯就教育改革谈教育改革,广东省仅靠省府的力量,是很难完成南方教育高地建设的,需要多方合力。在试点项目运行过程中,防范政府全能主义,政府组织要下基层,走进试点中,与试点单位、专业组织通力合作,要凸显政府的服务精神与职能。从目前看,试点项目的运行践行了合作的教育治理理念。

学者姜美玲提出在教育改革中推行“教育公共治理的运作机制”。即教育公共治理有效运转的基础是相互依赖的治理主体通过集体行为的互动,形成一套有效的治理机制,进而实现共同的治理目标。[6]广东省在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实施中,首先是教育综合改革宏观的决策是民主的。省教育厅广泛考虑多方的改革建议,从各地市、各高校报送的材料中精选、细挑,与各方教育改革积极参与的单位进行合作的教育决策;其次是教育试点项目管理是协商的,同类试点项目归类召开各类研讨会议。参与改革的各级政府、大学、中小学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应清晰自己“让渡空间与拓展空间”,建立有效的协商机制来调整参与试点单位主体间的关系,最终实现良性互动,共同解决所面临的公共议题;三是建立试点项目政策的保障机制。任何教育政策都应有相应的行动措施,而这些行动措施都应得到保障,不仅是法律保障,更要有经费保障;四是促进教育改革资源共享机制。合理配置各类教育改革的资源、促进各地市、高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五是实现对试点项目的监测与评估。不能放任自流的实施教育改革,应通过政府、社会、学校等改革的参与者以及第三方对试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

(二)建构与解构:避免试点项目研究成果的通用、误用

回顾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改革的失误现象并不鲜见。应俊峰教授曾经说过:“我国教育忽左忽右,昨天我们强调知识的传播,忽略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整体;今天教育强调是人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中共中央关于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失误总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是要尽一切努力去避免那些可以避免的失误。当发生失误的时候,必须力求及时发现,坚决纠正,吸取教训,继续前进”。避免在试点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出现此类问题,是对改革成果建构与解构的过程。对教育综合改革成果的建构过程就是在已经形成的改革成果基础上,建筑起一个分析、阅读系统,使人们可以运用一个解析的脉络,去拆解那些改革成果中背后的因由和意识形态,其强调的是认知主体的主动性;通过解构着重在对同类改革成果的剖析、阅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消解不合理的改革成果,创生改革成果新的增长点。

广东省的粤东和粤西两翼、粤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在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实际上是“上下九重天”,存在着巨大地域差异,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背景下人文环境、改革开放的程度都区别很大,不应让老鼠和大象同台比武,所以应避免对某一类改革试点成果的通用、误用。试点项目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各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高度重视,在研究基础上形成成果,在实践中转化成果,深化试点项目的进行。要加大宣传力度,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要多做宣传、释疑解惑工作,多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工作,多做增进共识、统一思想工作,多做典型报道、示范引导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

(三)稳扎、平实、易行:化解改革风险

当今时代,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旋风不断被掀起。然而,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也让人们一次次承受着梦想的幻灭,甚至教育改革的历史不断复演着失败。从国内外对于大规模教育改革的反思来看,普遍存在着循环与钟摆现象、形式化与表浅化、短暂性等现象,凸显出教育改革身处困境之中。广东在试点项目推进过程中,力求简单,不求花哨,应防范和控制改革的风险,建立改革运行的预警机制;同时出重拳,下猛药,治顽症,立即叫停各地花样日益翻多的劳命伤财的所谓“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是“知易行难”,试点项目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从认识到实践,导引广东教育的发展趋向,为广东教育大省的崛起“硬撑腰”。《关于开展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强调“各试点地区、试点单位要精心组织力量,抓紧研究吸收有关意见,务必使实施方案更突出针对性、更具有操作性、更讲求实效性。对于实施过程中需要突破的政策和规定,要根据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和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精神,充分论证,积极探索,稳妥操作。对于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要深入分析和系统评估,做好预案,积极化解,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三、结语

广东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当前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回应、系统设计,提出了有力可行的措施,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广东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已经吹响了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的“集结号”。在试点项目实施的未来,应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优先发展与服务全局的关系、促进公平与注重效率的关系、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的关系、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立足省情与面向世界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建立同类试点项目的竞争与退出机制,把试点项目的“点”逐渐串联成“片”,再辐射到广东省乃至全国的“面”,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度发展。

[1]冯增俊.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模式探讨. [EB/OL].http://em rc.sysu.edu.cn/zgjyxdhyj/jyxdhllyj/75151.htm.

[2]罗伟其.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的思考与实践.[EB/OL].http://www. qstheory.cn/kj/jy/201101/t20110104_61175.htm.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0.

[4]贺林平.经济强省如何位列教育强省——广东打造“南方教育高地”[N].人民日报,2010-10-15.

[5]林丹,柳海民.渐进改革: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路向的理性选择[J].教育研究,2009,(7).

[6]姜美玲.教育公共治理:内涵、特征与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 2009,(5).

(责任编辑:冯永刚)

朱为鸿/广东省肇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长,研究员,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曲中林/广东省肇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

猜你喜欢
高地广东省试点
燕晗高地
高地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