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2014-03-30 07:10:54孙方晓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1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理论过程

●孙方晓

论新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孙方晓

提升新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对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新教师需加强教学设计理论学习与实践;认真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教学现场的“再设计”;重视及时反馈与评价,从而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新教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是为支持学生有效学习而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地计划或规划的过程。有研究表明,新教师的成长周期大约需要2-3年,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全面提高新教师的专业素质,形成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是新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教学基本功。

一、培养新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新教师的专业素质,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教学设计是以设计理论、教学和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但它不是单纯的理论层面的活动,它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同样的学习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设计”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活动,它要求设计者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掌握教学设计理论和教学实践技能,能够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准确的分析,所以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提高新教师专业素质的过程。[1]

(二)有利于保证学习活动的实效性,提高教学工作的科学性

教学设计是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规律,确定学习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教学分析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搞好教学设计是为了最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合理地进行教学时间分配,增强教学计划的可操作性。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重视“设计”是提高教学工作有效性的可靠保证。

(三)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动态生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是在特定的活动中进行的,通过资料收集、讨论交流、思考、评价、再反思等多个环节和过程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有一个不断深化和拓展的过程,教师通过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提高新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一)加强教学设计理论学习与实践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中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断变化的,如果只凭经验和直觉作出教学设计,并不能完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也无法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可以培养新教师发现教学问题、创造性地分析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教学设计理论的实践活动能更好地将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使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要。[2]

(二)认真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

第一,认真分析目标,明确学生要学什么。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以学论教,教是外因,学是内因”,深入细致地分析和表述教学目标使师生双方都有了可以共同遵循的客观标准,有利于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分析教学目标的工作主要有:(1)能将单元目标分解为课时目标,(2)用标准化的语言表达出来,(3)教学目标一定是可操作的、可测量的,并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通过教学目标分析,明确了学生要学什么,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二,认真分析学生,明确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进行以下几项工作:(1)在设计活动前,先分析学生对学习中主要知识点所具有的背景知识、兴趣、分析能力、学习策略等,以确定在这次学习活动中哪些是已经具备的知识,哪些是需要拓展的,选择不同的活动手段和方式就是为了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2)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还要分析学生目前的学习动机和接受能力,区分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组合。(3)在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同时适时、适度地与其它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如通过“对话”帮助学生明确他们要学习的问题,通过“讲授”补充学生缺少的背景知识等。

第三,认真研究教学过程,明确教师需要做什么。在设计时需要考虑(1)根据学习内容,教师需要提供哪些学习资源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2)教师自身行为对学生会产生什么影响,(3)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组织教学,(4)如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综合的、发展性的评价。[3]

(三)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教学设计突出学科的思维特点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物理知识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将教材内容“重新组织”,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不仅要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还要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关键。教材中往往蕴含着许多值得深入挖掘的教学资源,在准确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将教材内容细化为教学内容,同样是提高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关键内容。

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是提高教学设计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在有些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有时会影响讲授的过程,遇到自己熟悉的内容,往往会“超水平”发挥。新教师容易忽视隐藏在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只关注本节课的内容,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重视不够,而物理学中许多知识点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进行合理有效的推理与拓展,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新教师需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四)重视教学现场的“再设计”,切实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性教学事件”,这些“事件”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和不稳定性。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往往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对这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不能只局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机械把握与客观判断,而是更多地关注课堂中生成的一些即时要素,如学生讨论中生成的问题、质疑、困惑,学生对物理问题的错误理解等等。“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要学会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事件,并迅速做出判断,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是新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4]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建立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他的教学设计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为学习设计教学”他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多样而且不断变化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教学设计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五)重视及时反馈与评价,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中的及时反馈与评价是提高教学设计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反馈与评价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得当、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质与量、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问题、教师是否进行有效地导学、课上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否起到了促进学习的作用、是否充分发挥了教科书及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的功效等多个方面。

通过反馈与评价找出教学中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找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不吻合的地方,通过反馈与评价使新教师能在教学实践中更深入地钻研和理解教学理论,提高他们的教学监控能力。

新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教学反思,使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有效经验不断得到升华,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1]加涅,布里格斯.教学设计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何克抗主编.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唐一鸣著.物理教学艺术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金传宝)

孙方晓/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及物理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理论过程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论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