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打造学校课程特色
——以清华附小为例

2014-03-30 05:37方丹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乐学手册校本

●方丹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打造学校课程特色
——以清华附小为例

●方丹

把国家课程与每一所学校的条件、环境、特色充分融合,既是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必然路径,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方式。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整体设计,对国家课程标准有全面深入的把握,同时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国家课程;校本化;特色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课程专家在反思学校对课改理念的落实困境时提出的,用以引导学校多角度的认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通过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建设,创造性的实施国家课程改革。具体来说,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指,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调整、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个性化加工及差异性的学生评价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

从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发起到今天,课改已经经历了10个年头。即使是在清华附小(下简称清小)这样有众多专家资源和名师资源的学校,也仍然存在着教育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仍然存在教师备课不精、课堂效率有限、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不高、课后作业多、教师批改压力大等问题。为了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境界,清小教师以“为学生提供一生有用的知识,运用知识的知识,整体化、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为目标,对国家课程进行深度研究,走出了一条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课堂结构改革之路。以国家课程整合后的基础性课程为“1”,以学校特有的实现个性化发展的拓展课程为“X”,形成独具特色的1+X课程体系。这里的“X”和“1”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在“1”的基础上的统合变量或增量。

一、1+X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

清小的窦校长有一个80%理论,即“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校生活8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师生课堂生活的80%时间是在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中熬过来的;只有80%的学生理解80%的知识”。她认为改变课堂是解决学校各种问题的根本,并带领清小的老师调整本校课程设置,对全校课程体系进行了重组和分化。

重组课程内容。调整后的清小课程不再单纯以传统的学科划分,而是组成了书香、体育、科学、艺术四个大的课程体系。对传统的学科内部结构也进行了重组,例如语文课就分成了读书课、书法课、吟诵课、演讲课、文学赏析课和哲学课等。所有的课程内容都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最终目标,体现“为学生提供一生有用的知识,运用知识的知识,整体化、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的教育追求。

灵活课时长度。在1+X课程体系中,课时长度不再整齐划一,而是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决定。目前有40分钟和60分钟两种课时。每节课还有学前3分钟、学后5分钟等,相应的时段有相应的任务,如吟诵、速算、中英文演讲等。这种弹性课时长度和课时结构的详细划分,一方面为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教师落实课改理念提供了向导。

丰富课堂地点。只要有利于学生成长,所有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清小的课堂。教室变成了课堂实施的主要地点,根据需要图书馆、报告厅、田径场都曾经作为清小学生上课的地点。

二、1+X课程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和进行教育活动的物质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资源的条件如何,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为了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师编导下自主学习,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学校取消了各种练习册。为了帮助教师把握核心教学内容,学校花大力气研发了一套《目标手册》,为了帮助教师变教案设计为学案设计,师生共同研发了一套《乐学手册》。同时学校还创新作业形式开发了多种实践创新式作业。《目标手册》、《乐学手册》和新型作业共同组成1+ X课程体系的核心教育资源。

在教师依据学情而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中,相对于“怎么教”,“教什么”是更具决定性的。国家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提供的是宏观指导,解决的是底线问题。但是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很难建立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联系。清小的解决之道是建立各学科的《目标手册》。《目标手册》把课标的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帮助教师解决了核心教学内容的把握问题。例如,《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的质量目标为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和一篇好文章。一手好字的标准是正确、规范和美观;一副好口才的标准是倾听、表达和应对;一篇好文章的要求又分为读和写,读懂一篇好文章的标准是理解、统整和评鉴,写出一篇好文章的标准是积累、表达和运用。这些标准又分别细化到小学六年级十二个学期的语文各年段和各学期。同时还给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完善的配套考试评价样本等。

为了研发一本适合学生的辅助学习工具,清小的老师深入领会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要求和学生需要,同时经集体备课、学生参与修订,最终形成了能够体现典型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乐学手册》。《乐学手册》的主要项目有:乐学导言、乐学目标、乐学导航、乐学作业。

《乐学手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发,共同使用的学习辅助材料。学生通过乐学导言、乐学目标和乐学导航,在课前就能够明确课堂学习的目标,可以根据目标自主掌控学习过程。教师依据《乐学手册》的学习单安排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以《乐学手册》为载体,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程度,明确哪些地方可以不教,哪些内容需要重点教;哪些要点需要哪些学生关注,甚至哪些学生的哪些地方应当进行深入指导。

乐学作业是《乐学手册》的另一个主要内容。作为一种学习单,它整合了预习本、积累本、练习册等多种作业种类,减少了作业数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依据学生的发展差异,每一份乐学作业都分为过关作业单、闯关作业单和探究作业单三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血气情况自主选择。其中,过关作业适合于全体学生,闯关作业适合中等以上学习程度的学生,探究作业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以语文学科为例,过关作业主要落实基础知识,闯关作业主要用以培养能力,探究作业主要进行课外延伸。

多种实践创新式作业,指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开发出来的合作作业。这些作业有的需要一周完成,有的需要一个月完成,也有的需要一个学期完成。例如,需要一周完成的“调查报告”,需要一个学期完成的“起航护照”等。结合学校丰富多彩的月度教育主题,以及各学科内部安排的学期实践探究活动,老师们还精心设计了大量实践性作业,帮助学生动手、动脑,收获丰富、立体的学习体验。

三、1+X课程教学模式

在1+X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教师从传统的关注教学模式,转向了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模式,提出“课堂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增值为中心组织教学”。在对课标要求高度熟悉和深度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乐学手册》等教育资源,教师们逐渐形成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普适性的教学路径。学生在课前依据《乐学手册》进行预习,带着有准备的大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到课堂。教师从自学反馈开始,帮助学生梳理问题和困惑,整理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然后老师不再进行表演式讲授,而是根据需要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或个人独立研究的方式进行深入探究,此时教师扮演的是学习的导师与助者的角色。展示交流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不同想法和做法的机会,实现生生有效互动,往往会收到师生彼此启发,教学相长的效果。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巩固提升。教师为学生提供矫正性或发展性巩固联系,辅以画龙点睛的总结提升,使学生能够带着更高的渴望和更高级的问题离开课堂。

这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较长时间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内化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当学生带着准备和问题走进课堂,教师的教就有了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学生带着更高的渴望与问题走出课堂,学生的学就有了方向性和提升性。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路径的落实,了解学生的学习模式成了教师的内在需求,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四、1+X课程评价模式

新课程的评价并不排斥学生的高分数,而是充分认识到传统评价方式一次考试决定结果,和考试内容单一,导致学生单纯注重书本知识等弊病。更突出评价的诊断作用,加强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以评价带动教师多角度、全方面关注学生的发展。

1+X课程体系的学生评价采用期末综合测试和分项考核结合的方式。以语文学科为例,除期末考试以外,学生日常的作业、课堂表现、单元测试成绩都占有相当分值。学校针对每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各个门类还进行分项考试,比如,一年级末进行读拼音、认汉字、背诵诗歌、朗诵、讲故事等多个门类的考试。其他各个学科也同样采用过关性、阶段性、终结性等多样考核形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构成全面、系统、多元的评价体系。

专项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评价结构设计方面更加细致和具体。把学校认为学生应该养成的关键能力作为专项进行考核,例如语文学科的朗读和吟诵,数学学科的口算和思维训练,英语学科的演讲,以及乐器演奏和导游解说等专项活动,都作为期末或小学毕业前的一项考核。通过专项评价的方式,督促学生全面发展,也督促教师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五、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经验

时至今日,课改实施仍然面临种种困境。专家和学者们满腔热血介绍给学校的各种新的教学技术,在教师们不知所措的盲目跟随中演变成了教师在讲台上自导自演的新道具。旧的模式已经打破,虽然历经十年的磨砺,新的路径却迟迟不能建立。有的学校开始在行政管理面前玩起表演,公开课上十八套武艺用尽,常规课仍然回归传统。有的学校积极引进各种新的教学理论,却因为教师已有教学习惯和教学评价的束缚收效甚微。清小正是在这样纷杂的起点上,冷静的思考,稳健的尝试,逐渐走出了一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道路,在不经意间,也收获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整体设计

学校的一切规则都为方便学生学习而立。在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下,一方面,国家课程的地位不可动摇。另一方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又异军突起。学校既要保证国家课程的实施,又不想放弃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教育价值,但是学生的课时是有限的,如何处理内容与课时的矛盾?清小采取了把三级课程融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校首先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考虑,回答了应该交给学生什么知识的问题。当“为学生提供一生有用的知识,运用知识的知识,整体化、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这一教育追求成为学校教师的共识,所有的课程都围绕这一原则进行重组。学什么、在哪里学、怎么学、学多长时间、怎么评价都按照方便学生和保证质量的原则进行整体设计,最终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需要对国家课程标准有娴熟的把握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既需要从全局统筹规划,也需要在各个环节中扎实落实,其中,确保质量最为重要。清小教师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的落实,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底线,添加校本内容和要求,最终形成《目标手册》和《乐学手册》两大资源,共同形成课堂教学的标准,使教师可以摆脱具体教材的束缚,清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教师在形成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学校提供约束性向导。在清小,承担向导角色的正是《目标手册》和《乐学手册》。

(三)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离不开学校的独立思考,以学校为本位的教育思考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完成。清小目前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语文、数学和英语专业团队。这些专业团队的成长得益于学校建设专业共同体的策略。学校通过发现学术领军人物,建立学科团队,加强专业研修等方式,依托学科教研与课程研发,带领教师形成自觉成长的专业发展团队。这些团队为学校的课程建设和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张斌)

方丹/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中教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校发展、教育评价

猜你喜欢
乐学手册校本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兔兔自杀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