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调查报告
——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2014-03-30 05:37杜晓敏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领导力校本校长

●杜晓敏

关于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调查报告
——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杜晓敏

在调查山东省潍坊市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现状的基础上,对全市校长课程领导力现有水平、存在问题以及制约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的因素进行归纳,提出了多元提升、优化制度、创新实践等提高路径及措施。

校长课程领导力;课程;角色转换

校长课程领导力顾名思义就是校长对课程的领导能力,是校长基于课程专业知识,构建学校课程结构,协助教师改善课程品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专业行为。校长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领导者,处于学校课程领导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和决策地位,校长卓越的课程领导力是推动学校课程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然而,在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校长课程领导力不强的现状是普遍存在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求,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潍坊市教育改革由制度建设、保障机制建设走向内涵提升改革,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健全完善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工作机制,形成全市上下共同推进课程建设的良好氛围,我们针对全市校长课程领导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编制了调查问卷,并对全市部分中小学校长进行了网上调查问卷。

一、校长课程领导力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领导的实践性知识缺乏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不仅要求校长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具备课程领导、沟通艺术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课程领导的实践性知识。校长课程领导的实践性知识是从实践中获得并得到确认的知识,它是校长在课程领导的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知识,具体包括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案例知识,以及校长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解释和选用原则等。校长们或许掌握了不少理论知识,但大部分都是从理论学术中习得的,不是在学校现场中有意识的课程实践中得来的,难以在现场中产生效用,往往导致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如果校长不能有选择地将学习内容转变为个人知识,融入个人的热情、智慧、操劳,就不能成为自由驾驭的资源,就无法内化为校长自身的素质,催生出新的智慧。而在现实中,校长们关注更多的是显性的理论知识,而看似被校长掌握的实践性知识,实际上并未纳入校长的知识结构中用以指导其课程领导。在问卷第一题“对于校长课程领导力这一概念的认识程度”的调查中,只有29%的校长选择了“对这一概念很清楚,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问卷第十一题“您清楚地知道多少处学校的课程建设做法?”,82%的校长仅知道10处以下学校的做法,可见,尽管校长已经基本掌握了课程领导的理论性知识,但其课程领导的实践性知识依然缺乏。

(二)课程规划能力略显不足

课程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充满着许多不确定性、难控制性,要求领导者必须具有较高的课程领导能力。校长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领导者,处于学校课程领导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和决策地位,其课程领导能力体现在课程规划的前瞻能力,对广大教师的号召能力和课程具体实施的执行力等许多方面。可是,据调查发现,校长在这一方面还是略显不足。如有51%的学校校本课程不超过5门;38%的教师对学校课程设置没有意见;90%的校长认为制约学校课程建设的主要障碍在于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开发校本课程能力欠缺。

二、校长课程领导力不足的原因剖析

综合梳理所有原因选项,影响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因素主要在三个方面: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制度的制约以及校长自身素质的制约。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有校长感慨:“新课改提倡校长走进课堂,其实有些勉为其难!现实的客观环境不容我们静下心来钻研教学。学校每年必须参与或接待的各种评估、考核、考察、会议等,对校长、对学校来说已成为一种负担。”李朝辉、马云鹏二位学者作出了如下解释:一是从社会角度看,校长被定位为行政领导,导致校长往往忽视自己在课程领导上应担当的专业角色。二是学校面临许多现实的困境,如人力、物力、财力的匿乏,学校内部管理与外部沟通的矛盾等,使校长难以厘清自己的角色与任务。三是社会、学校、家长对校长的要求过高,使得校长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应付日常事务而不能问及课程领导。就潍坊来说,尽管实行了校长职级制改革,但以往的惯性对校长的影响依然巨大。

(二)教育制度的制约

在传统的课程管理体制下,校长的主要任务是行政管理,是无所谓真正的课程领导的:校长自己对课程无需有自己的规划,其工作主要是执行上级颁布的课程政策、课程方案。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外表下依然是应试教育的现状,这样尴尬的处境,也让校长们也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课程领导力。

(三)校长自身素质的限制

课程领导是一项专业工作。校长要扮演好课程领导者的角色,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专业素养,对课程有系统的思考,整体的把握。如前所述,当前一些校长旧有的课程管理思想根深蒂固;有些校长知识狭窄,课程视野狭隘,无法超越传统去思考和行动;还有一些校长课程能力不足,面对复杂的、难以确定的未知领域,往往力不从心、束手无策。总之,校长自身的专业素养不高,成了校长课程领导难以达成的重要原因。笔者还发现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校长们的心理极其复杂,既有对未来美好的教育前景存在憧憬,又存在着对现实如何改革,改革走向何处存在焦虑与不安。有些校长认为改革存在一定的风险,与其进行不能预测结果的改革还不如维持现状。这些专业知识的欠缺以及观念的保守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长课程领导的提升和发挥。

三、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

针对校长课程领导力不足存在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在问题意识的基础上寻找解决的策略和措施。

(一)多元提升,增强校长的课程领导意识

在调查问卷第四题,92%的校长将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与学校行动研究相结合作为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主要途径,为了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有必要在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对校长进行多元的培训,而重点在于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两个方面,因为调查第六题有超过30%的校长均将这两个方面作为课程体系建设中最难的两个环节,而在这两个方面的培训期望也分别达到了57%和66%。

(二)优化制度,改善校长的课程领导行为

1.建立民主、合作、交流的课程领导机制。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实施后,学校课程管理既要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以及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又要协调、优化和整合三类课程。因此,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是课程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学校课程管理模式首先要求学校课程管理信息沟通顺畅,校长要努力建立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机制;其次,要求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建立有利于全体教师主动参与的机制;最后,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课程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对于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81%的校长选择了A答案,只有6%的校长选择了D答案,这说明在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中学校一般教师的参与度并不高,而这必将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效果。

2.建立有利于学校课程领导的评价体系。学校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为此,必须改革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课程实施评价,努力构建新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第一,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的评价,以进一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第二,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变以“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唯一指标的做法,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第三,建立并不断完善课程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的目的是调控实施质量和把握发展方向,因此,要认真分析课程执行的情况以及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时调整课程规划,改进教学管理,形成不断完善课程的机制。

(三)创新实践,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

1.规划学校发展愿景。学校发展愿景是学校师生对本校发展的共同愿望和前景设想。学校发展愿景的规划需要校长在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整合教师、家长、学生的观点,经过反复讨论、真诚沟通而达成共识。一般将学校发展愿景规划设计为长远发展规划和短期实施方案,通过教代会制定多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学校发展愿景应成为一面旗帜,通过这面旗帜去团结人、激励人、引领人、成就人。学校课程设置其实是实现学校发展愿景的具体步骤。

2.推动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最能体现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容之一。学校必须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组织,包括:①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由学校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及教研组长组成,其职责是负责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与协调。②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小组。成员主要由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以及聘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其职责是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咨询,以保证校本教材的学术性。③校本课程研究小组。成员包括校长、教师、学生等,其职责是让师生发出自己的声音,直接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工作。只有这样,校本课程的开发才能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3.变革学校文化组织。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就催生了学校文化的变革。新课程需要学校文化的支撑,同时也创造着学校文化。而学校文化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高层次体现,有专家认为“不同学校文化会对事情有不同的判断、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行为选择。如果说学校文化似暮鼓晨钟,天天撞击在学校成员的心中,那么学校课程领导者就要做那个充满激情、持之以恒的敲钟人。”特别是当前要解决新课程所面临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就必须重建学校文化。学校不仅要追求升学率,更要注重和谐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也要造就教师;教师不只是从事教学,更要进行研究;学生不只是接受知识、服从于教育,还要受到尊重,享受幸福感。

四、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对教育行政的工作建议及启示

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教育部门应该在以下八个方面开展工作,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教育主管部门少干涉学校的具体工作,给校长更多的自主权,减少各级各类检查评估,让校长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聚焦课堂,提升课程领导力。

加强培训,举办“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校长论坛,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增强校长的课程领导意识,提高校长和管理干部的课程理论和课程实施能力。组织校长到课程实施水平较高的学校进行实地观摩和交流,营造积极和谐的实施氛围,调动学校里的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建立全面的制度保障:(1)建立民主、合作、交流的课程领导机制,既要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以及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又要协调、优化和整合三类课程;(2)建立有利于全体教师主动参与的机制,提高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将校长课程领导力纳入校长评价机制,改革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课程评价体系:评价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的评价;改变以“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唯一指标的做法,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并不断完善课程的评价体系。

加强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师资的配备,增加教师编制,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课程实施能力,帮助学校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研团队,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校长要经常性与学校职能部门一起,研究学校教学督查工作,参与研制教学督查方案和评价指标,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现场,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督查指导,要量力而行,因校而适。

教育主管部门给学校提高必要的物质保障和课程专家资源,组织教育专家定期到校点评指导等措施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主管部门、教研员要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研究问题,把指导和服务送上门。

以学生为本,努力构建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学校课程: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了解学生的愿望和需求,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智能水平相当,还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区域特色教育文化建设,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建设提供文化引领,推进教育文化管理,积极建设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凝聚和谐团队,激发内部活力。

(责任编辑:张斌)

杜晓敏/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研究生,潍坊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猜你喜欢
领导力校本校长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