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丰俊
学校开展“问题科研”的尝试
●隋丰俊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根据新课改精神,学校从“问题研究”入手,走“科研兴校,素质立校,特色强校”的内涵发展之路,基本实现“科学素养,人文情怀,扬长发展,社会责任”的育人目标,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长期以来,校长和老师们的科研认识存在着一些误区:他们认为科研是专家的事,对一线教师来说,既力不从心,又遥不可及,甚至会影响升学率。甚至认为只有分数才是硬道理,只有教学才有生产力,只有高考才有影响力。而中学教师就是要讲细点、抓紧点、多考点,让学生分数高点。无意中把教育科研和教学质量对立起来。这些糊涂认识不解决,不仅会影响着学校教育科研的开展,而且会制约学校的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引导学校领导干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现代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中学教育教学的目的怎样准确定位?怎样全面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有发展后劲的合格中学生?学校发展的“瓶颈”在哪儿?如何突破它?我们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讨论,转变观念,并达成以下共识:一是现代教育形势下单纯的经验型教师、时间型劳动、分数型评价已到穷途末路,取而代之的必然是研究型教师、效益型劳动、发展型评价。要减负、减压、增效、增绩,根本出路就在科研。科研出方法,方法出效率,效率出质量。二是教育科研并不神秘,每个人都可以做;教育科研不是可有可无的,每个人都必须会;教育科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名干部教师都必须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三是必须从问题入手开展教科研,建立“问题研究”的新科研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每个学校都在追求发展,而学校的发展会受到诸多“问题”的制约。发现并提出了“问题”,就是“课题”;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分析过程,就是“科研”;通过“科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并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就是“科研成果”;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措施,解决了“问题”,学校就向前发展了,这就是“科研”的力量和效益。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深入探究思考,及时提炼经验,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工作方式,建立与问题教学相适应的管理与评价机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学校要持续发展,科研是先导,领导要先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以教研室主任为组长的教育科研工作指导小组和各学科教研组组长为负责人的学科科研小组,全面建立了一把手负责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教研室、教研组、课题组、骨干教师四级互动的教科研网络。加强教研室的力量,把科研能力强的干部调配到教研室任职,使教研室最大化地发挥科研引领作用。注重发挥干部队伍的率先垂范作用,要求干部既要当好学校工作的引领者,也要当好教育科研的“普通一兵”。只有在全校形成科研的氛围,科研型学校的步子才能越走越宽广。
与此同时,我们提出了学校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工作措施,完善了《教育科研工作制度》,建立了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人三级科研工作档案,包括书面文本档案和电子文本档案。教研室每学期初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科研工作计划,并及时督导检查和总结反馈。加强课题研究管理,要求教师从发现和提出身边的问题入手,做好“微型课题”研究,规范校级以上课题研究,对课题的立项、实施及成果的鉴定、应用,全程跟踪、监督与指导。针对教师不了解科研方法和基本过程、不会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问题,我们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开展教科研业务知识讲座,促使教师在教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不断成长。
为了改变传统备课活动中效益不佳的问题,我们实行“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通用教案和个案补充相结合”及“四定八统一超周单元备课”制度,确立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彰显个性、教后反思、和谐高效”的备课思路,组织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层次、精细化研究。每周各学科的集体备课与研究要求分管领导亲自参加,先个人说课,后大家议课,最后形成有个性的教案与学案,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实行每周推门听课制度。领导听课必须评课,评课必须看教案。领导听课、评课有效地保证了集体备课的质量。
加强自主学习研究,提高作业设计与批改的质量。山东省实施规范办学行为以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明显增多——约占学习总时间的1/3。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问题也就来了。我们发现教师存在着作业布置过多和批改过少等“隐性”抢占时间的问题,而学生则存在着抄作业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细分析,其实是一个问题——学生作业做不完。经过调研,我们除了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指导学生管好自己的时间外,我们主要把精力集中在教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上,这个问题解决了,前面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为此,我们研究制定了《关于学生作业设计与批改的相关要求》,要求教师坚持“精选习题、分层设计;限时定量,全批细改;及时反馈,矫正到位”的基本原则,作业总量不超过两小时,实行分层设计,并提供适时适量的探究性、合作性作业。针对以往教师对双休日与假期时间的作业布置无序竞争问题,教务处统一搭配每一天该有作业的学科及作业量,由教师设计具体内容,形成“学生作业日日清”计划表。为了帮助教师掌握学情,研究学情,进一步提高教师作业设计的质量,我们帮助每一位老师建立起自己的《学生错题研究本》,要求教师把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的典型性、普遍性的错题收集起来,整理在错题研究本上。每一道错题加上旁批,分析学生错题的成因,写出矫正的方法和今后教与学的思考,教务处、教研室定期进行检查。《学生错题研究本》成为老师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校重要的校本教研资料,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研究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和“修身课”研究,强化“态度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品质提高。新课改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三维目标既有学习方式的转变,又有学习品质的提高。要真正实现这三维目标并非易事。我们借助研究性学习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利用“修身课”和“态度评价”来提高学生学习品质,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我校开展“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实验已经多年,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研究中应用已学知识获取新知识,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让学生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来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是:通识教育+学科探究+小组课题研究。在高一年级上学期利用研究性学习课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讲解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有关学科的某些领域组成合作小组,以学科教师为导师开展探究学习,利用假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每学期进行总结交流,写出课题报告,以课题报告(或小论文)获得学分。研究性学习课程注重实际,讲究实效,不搞“花草”,不走形式,对学习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我们在长期的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千差万别,所谓好学生和差学生,主要差在学习态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必须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开始。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一方面要抓学习方式规范,另一方面还要抓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而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我们决定在起始年级开设校本课程“修身课”。修身课并不浪费学习时间,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动力,对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所起的作用,都是无法估量的。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上课规范、自习规范、作业和笔记规范来抓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为了使这一工作更加卓有成效,我们尝试改革了考试评价,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中加入了“态度评价”。如在满分100分的试卷中,知识满分为95分,另增加5分的态度评价,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近几年来,学校认真思考和研究了普通高中的教科研问题,从问题研究手入,建立了“问题研究”的科研新思维,扎扎实实地做好科研工作,解决了若干高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拉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尝到了教科研的甜头。我们将继续在教科研这个领域进行探索。
(责任编辑:张斌)
隋丰俊/山东省烟台一中校长,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