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硕士论文看流行音乐传播的研究①

2014-03-30 00:48文海良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12期
关键词:传播学流行音乐检索

文海良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音乐传播学则是在音乐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在认识音乐传播现象、传播音乐文化的同时,开始理性地认识音乐传播。它起始于音乐的传播现实,展开于音乐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与音乐受众及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科技背景,最终指向对象的特征、特质、概念的相互关系以及相关规律。

流行音乐的传播在当今信息社会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传播,针对此项内容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如截止到2013年12月26 日,在中国知网以“流行音乐传播”为篇名进行搜索,可获得123 条结果,可见有学者已经在该领域中进行各项研究。

博硕士论文是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好的科学价值,能够反映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已公开在知网上登录的博硕士论文,来探索流行音乐传播的研究趋势。

1 材料综述

在中国知网的硕博士论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当“全文”设为“流行音乐”时,检索结果为1315 条;当“主题”设为“流行音乐传播”时,检索结果为27 条;当“题名”设为“流行音乐传播”时,检索结果为16 条;当“关键词”设为“流行音乐传播”时,检索结果为4 条。通过对检索结果的抽样分析可知,以“流行音乐传播”为题名的检索结果最为符合研究材料的需要,而庞大的以“流行音乐传播”为“全文”的检索结果虽然涵盖了最为符合的研究材料,但除此之外其它结果离目标材料相差较远,几乎无太多的实际用处。

在最为符合研究材料的检索结果中,论文作者的来源也不尽相同,如在以“流行音乐传播”为“主题”的27篇论文中,学位授予单位为“音乐学院(含艺术学院)”的一共5篇,其余的22篇博硕论文均来自综合性大学。这一不太平衡的比例说明,在专业的艺术院校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研究流行音乐的人数群体远没有综合性大学的多。

“题名”为“流行音乐传播”的16篇博硕论文中,作者所学专业为音乐(美)学的8人,占总数的一半;作者所学专业为文艺学的2人,其它的专业如艺术学、新闻学、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论、传播学等各1人。由此可见,除了音乐学专业的博硕士是从事流行音乐传播研究的主力军外,其它的如文艺、文化、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博硕士也是该领域研究的有益补充。

从论文的写作时间来看,以“流行音乐传播”为“主题”的检索结果中,论文完成最多的一年是2010年,共完成了5篇;而“题名”为“流行音乐传播”的检索结果中,论文完成最多的一年是2012年,一共完成了4篇。从每年博硕论文的完成数量来看,近几年的流行音乐传播研究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几篇博士论文的完成,如山东大学文艺学博士任飞撰写的《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等,表明该方向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2 流行音乐及传播学的概念研究

研究流行音乐的传播,必然就要涉及到这一研究方向中最基本的两个命题,即流行音乐与传播。

关于“流行音乐”的概念,任飞在《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一文中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将其定义为“旋律歌词简洁易懂、题材贴近现实生活,文本具有开放性、商品性,借助于各种媒介被广泛传播的一种属于大众文化的音乐艺术形式”[1]。马军红在比较流行音乐与通俗音乐、经典音乐的区别后,再通过考察其商业因素与审美特征,在《当代中国流行音乐传播的探究》中将“流行音乐”定义为“适合民众口味的,含有商业要素的,审美品位不同于高雅音乐的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与港台流行歌曲、国外流行乐相近的,在音乐风格(包括表演风格)等方面都有别于古典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和改革开放以前的歌曲的那些歌曲”[2]。刘雅丛在《高校流行音乐文化传播初探》中,将“流行音乐”定义为“多指具有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演唱形式大众等特点,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的歌曲”[3]。

在研究流行音乐概念的同时,大多数作者将流行音乐放在历史时间的维度上来观察其传播的发展历程。任飞在《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中,将中国流行音乐划分为“前当代时期”和“当代时期”,前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第一阶段为20世纪20年代末至1949年,第二阶段为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当代期的第一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第三阶段是新世纪以来;指出了每一阶段流行音乐的特点与代表音乐类型,以及与社会的互动传播关系[1]。马军红在《当代中国流行音乐传播的探究》中从旧上海的流行音乐、解放前的革命歌曲中追溯流行音乐传播的起源,并分别叙述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现在流行音乐传播的特点,比较中肯地评述了改革开放后流行音乐传播的发展历程[2]。

“传播学”的概念在很多的经典著述中已有完备的论断,博硕论文更多的是从其分支学科进行定义的阐述,如何明家在《媒介的张扬、百姓的疯狂》一文中就论及到“流行音乐传播”这一概念,“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通过媒介的行为,在受众中被传唱和喜爱的状态和程度”[4]。这种阐释是在定义流行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的,其核心点是受众对音乐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与作品的影响程度。任飞在《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中论及流行音乐传播时指出,“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流行音乐文本是传播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流行音乐的传播流行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交流与共享的过程。”[1]这一说法明显的是将流行音乐当成社会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来进行规律性的研究。

3 传播媒介研究

1948年,美国传播学者哈罗德·拉斯维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对传播学研究影响深远的“5W”传播模式,虽然这种单向直线的传播模式忽略了传播活动中传受双方的双向互动与交流,但是他所提出的构成传播过程的五大环节要素(即5W:Who,says What,in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却为后世人们了解传播活动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明确的研究对象和具体的出发点,据此,也逐渐形成了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

在国内目前的博硕论文中,着手点最多的就是媒介分析,即传播媒介的研究。马军红在《当代中国流行音乐传播的探究》中将流行音乐传播媒介分为两大类,即以电影、电视、广播、磁带、光盘、演唱会为代表的传统途径;以及由网络、彩铃为代表的新兴途径[2]。任飞在《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中从媒介技术、电视媒介、网络媒介三方面阐述了其对流行音乐传播的影响[1]。罗艳妮在《大众传播媒介在新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中的作用》中将传播媒介分为印刷媒介、音像品媒介、电视媒介等三大类,并叙述这些不同的媒介条件给流行音乐传播带来的变化与作用[5]。

纵观博硕论文对传播媒介的分析研究,无非是对现有媒介条件的分类与介绍,还没有真正的进行理论化的提升。

4 传播影响及效果研究

除了着墨最多的媒介分析之外,传播的效果与影响在流行音乐传播的研究中也是很重要的内容。

任飞在《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中通过传播效果理论、“议程设置”功能、“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进行流行音乐传播的效果研究,认为“媒介的传播过程是一个媒介与受众协商的过程,效果产生于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作者在流行音乐宏观传播效果的研究中,以2008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为例,阐释了流行音乐在支持强化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和参与社会宏大叙事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则主要从微观层面去考察传播效果,将受众看作是有着各种需求的个体,受众在演唱卡拉OK 和泡吧时满足了各自社会交往、感情宣泄、消磨时间等不同的内在需求[1]。

马军红在《当代中国流行音乐传播的探究》中分别从音乐本身与社会两方面研究了流行音乐传播的影响,从音乐本身来讲,它对于乐坛整体结构、音乐表现形式及创作方式等有重大的影响;从社会层面来讲,流行音乐传播对于科技、文化、经济等都有巨大的影响。最后还从传播过程中对于音乐本身的异化、传播对象的局限性、传播渠道不规范等,叙述了流行音乐传播中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设想[2]。

受众研究也是博硕论文的研究范围之一。何明家《媒介的张扬、百姓的疯狂》中着重从受众的意识来进行流行音乐传播的研究,通过对媒介受众意识的分析以及受众中的主体接受者青少年的分析,得出“受众是传播活动的参与者,是传播效果的反馈者,受众对于流行音乐传播的选择、参与、理解,对于媒介的沟通、互动、反馈都会直接反映出社会的变化”[4]。

[1]任 飞.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2]马军红.当代中国流行音乐传播的探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9.

[3]刘雅丛.高校流行音乐文化传播初探[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07.

[4]何明家.媒介的张扬、百姓的疯狂[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5]罗艳妮.大众传播媒介在新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中的作用[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06.

猜你喜欢
传播学流行音乐检索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