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宝 春
评《新时期探索戏剧研究》
杨 宝 春
对于新时期探索戏剧的研究,虽然已有徐晓钟、谭霈生《新时期戏剧研究》、李庆成《新时期的戏剧》、刘平《新时期戏剧启示录》、高音《北京新时期戏剧史》、田本相主编《新时期戏剧述论》等著作面世,但其中很多问题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宁殿弼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戏剧的研究,对于新时期探索戏剧尤为关注,做了长期的跟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先后发表了《新时期探索戏剧成因考释》、《新时期探索戏剧的戏剧观》、《论新时期写意型探索戏剧》、《论荒诞型探索戏剧》等十多篇论文。2003年他又以“新时期探索戏剧研究”为题申报了山东省艺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经十多年的探索与潜心研究,终于把《新时期探索戏剧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这部大作奉献到了读者手中。这部著作凝结了宁先生的多年心血与汗水,也展现了一位戏剧人对于戏剧研究的执着与追求。
《新时期探索戏剧研究》是对探索戏剧的整体全方位探索,它既像一部探索戏剧史,详细梳理了新时期尤其是1980年代我国戏剧的发展轨迹及发展的动因等。同时,该书又注重理论研究与思考,并能从中外戏剧发展的特征、历史、现状以及我国新时期戏剧的内外部环境等方面展开系统地研究。
该书依据戏剧发生学的理论从“他律”和“自律”两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新时期的探索戏剧的成因。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看,新时期的戏剧面临历史性转型,戏剧家在对戏剧自身的价值、定位重新思考,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发展使戏剧生存空间发生了重大变化,观众流失、剧院关门、演员转行成为普遍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外文艺思潮大量涌入,异质文化与传统文化在相互碰撞与交融,写实的、写意的、荒诞的戏剧形态都有自己的表演舞台。对于“自律”的研究,宁先生认为当时的戏剧到了非变革无以生存的地步,戏剧在创作观念上、方法上、方式上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简单化的问题,缺乏艺术活力、缺乏艺术创新。从戏剧危机的根源出发探索戏剧的出路,这是戏剧家的选择。戏剧家的主体意识和对自我重新发现、时代感和责任感促使了戏剧家在新时期之初就对于戏剧创作进行了多方探索。著作中对于我国新时期探索戏剧根由的思考是必要的,分析也比较客观、合理,因为思考探索戏剧何以要探索这在某种意义上比思考探索戏剧如何探索这一问题更重要。研究者还从东西方戏剧的大背景来审视我国新时期探索戏剧的表里问题,这样在纵横表里间对于探索戏剧进行了全面的规律性、前瞻性把握,这样的研究让人对探索戏剧有了一个系统、整体性的认识。
对于探索戏剧类型的研究占据了著作的主体部分。书中把新时期的探索戏剧分为写实、写意、哲理、文化、荒诞、心理、娱乐、综合等八个类型,重点研究了三十七部新时期的戏剧作品。这几乎涵盖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戏剧舞台上的主要优秀作品。在每一类型的研究中作者都站在戏剧发展大潮中从探索与创新的角度把握戏剧发展方向性的问题,抓住具有影响力的重点作品和有锐意进取意识的戏剧家的探索历程,并对此展开深入地分析。如对写意性戏剧的研究中,作者不仅对《中国梦》、《蛾》等代表性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还从生活、动作、语言、舞台的写意性等方面探索写意戏剧的特征。作者认为写意戏剧就是让戏剧从实事、实境、实物和自然形态的人物言行中解脱出来,追求一种超越、一种诗化的艺术境界。
著作的研究态度非常严谨认真。该书在对每一部作品的研究都类似一部戏的小档案。书中研究每一部戏剧作品时一般都会把该部作品的编剧、导演、首演单位、剧本所载刊物及其具体时间等都详细地搜集、罗列出来,这样的工作看着不起眼,但却是非常必要的。由此更能看出宁先生的治学态度之严谨。
探索戏剧本身就具有探索、实验的特色,其内容、方法、方式等都可能因为探索者的求新、求异而与传统的、习惯的东西存在较大差异。有些作品在出现时引起较大的轰动,也存在较多的争议,怎样评价这样的探索戏剧作品,戏剧界也存在不同的声音。宁先生在研究中能够从艺术创新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在肯定公众所论的同时,不乏很多个人的思考和评价。如对于京派探索戏剧《天下第一楼》的研究,作者把该剧归于文化型戏剧,并抓住了该剧浓郁的京城地域文化特色来分析。在品味作品中透析了京华美食的绝妙与中华饮食蕴含的文化境界,并找到了传统文化精神所造就的人格范型,在“第一楼”的兴衰中,解释中华文化的百年命运。研究抓住了该剧独有的选材特点,从文化层面展开对这部作品的深层意义的挖掘,超越了一般对思想主题的认识,这样的研究不仅结论新颖,而且方法和视角都非常得当可取。
更让人敬佩的是宁先生对于戏剧的热情、对于研究戏剧的执着。几十年来他一直潜心于戏剧研究,有大量论文、多部著作面世。在退休后本当轻松休息时他仍然笔耕不止,尤其是在他身体欠佳时仍然坚持戏剧研究。宁先生的这种学术精神值得学习,更值得尊敬。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