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都”不具有“已经”的语法意义
——兼与郭春贵先生商榷

2014-03-29 14:21
东方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限度语气现代汉语

王 晖

论“都”不具有“已经”的语法意义
——兼与郭春贵先生商榷

王 晖

(青岛大学 汉语言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都”作为副词除了表示总括的范围意义外,还可以表示强调的语气。它并不兼表“已经”的语法意义。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都……了”含有的“已经”义不是“都”带来的,而是“了”负载的。“都”的语气意义不宜用“甚至”解释,而是强调说话者主观上认为某种情况超过应有的或一般的限度。

都;强调;已经:语法意义

郭春贵先生认为,“表示‘已经’的‘都’是兼有表示时间和语气这两种语法意义的副词。”①“都”有“已经”的意义在许多辞书中都有说明,但没有郭文说明得详细,所以笔者就以郭文为靶子了。(以下全简称为“郭文”)[1]笔者认为,这个“都”只有语气的意义,并不具有表“已经”的时间意义。

一、“都”和“已经”不能互相替换

郭文中列举了一些“都”和“已经”可以替换的例子,笔者以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假象。例如“他已经走了——他都走了”(郭文例1)。表面上看来,这两句话意思一样,似乎“已经”和“都”可以互换,但是,我们的语言实例中,还有“都”和“已经”连用的情况。郭文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小毛都已经五岁了,还不会说话。(郭文例63)据笔者观察,在汉语中,没有发现语法上同义时间副词连用的情况,比如我们一般不说“立刻马上去”这样的句子(除非加重语气特意加以强调)。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其他同义时间副词不能接连使用,就否定“都”具有“已经”的意义,关键还是在于它们本质上就是两个不同的副词。

(一)“都……了”中的“已经”义是“了”负载的许多辞书和教材中之所以认为“都”有“已经”的意义,可能就是被上述虚假替换蒙蔽所致。笔者不否认像“都……了”这样的句式有“已经”的意义,但这种意义并不是“都”本身所具有的,而是由句尾的助词“了”所负载的。笔者认为,“了”和“已经”在主要语法意义上是相同的。[2]在语言实例中,既有“都……了”“已经……了”这样的格式,也有“都已经……了”这样的格式。“已经”和“了”前后共现,是汉语中的一种羡余现象,从表达的角度讲,更强化了“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3](P612)的含义。相比较而言,口语中“都……了”的运用更为频繁,加之“都”和“已经”都是处于动词前边的位置,所以就很容易使人误以为“都”和“已经”具有同样的语法意义。但我们的语言中毕竟有“都已经……了”这样的格式。从语言运用的经济性原则出发,主要意义相同的三个成分共存于一个单句之中难免有叠床架屋之感,至少到目前为止,笔者尚未发现此类例证。我们固然不能绝对否认语言中不允许存在诸如此类的例子,但从语言经济的角度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必要。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要强化某种信息,重复一次或用两个同义成分前后共现即已足矣。这是汉语强调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刚刚”“的的确确”“雪白雪白”“曾经……过”“稍微……一点”等等,“已经……了”的情况也属此类,而“都……了”则不属于这种情况。

(二)“都……了”句中 “了”的不能省略反证“已经”义来源于“了”

郭文1.6节中正确地指出,“已经”和“都”总是跟“了”一块使用,但有时使用“已经”时,可以省略①郭文中的“省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这儿的“了”笔者不认为是一定要出现的。“了”(郭文例28:至少我已经工作,比你还是强点,走吧,吃中饭去!),而用“都”时不可以省略“了”。这似乎也可以作为我们的论据之一。因为语义等值的两个词语,除非出于强调信息的目的,否则,只出现其中的一个就可以了,所以,如“已经……”“……了”这样的句子都是很自然的。倘若说,“都”有“已经”的意义,也应该有表“已经”义、“了”被省略的“都……”这样的句子。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我们根本就不能说“都十点,怎么还不回家”这样的句子。由此也可间接地证明,“都”和“已经”的确是两个有不同意义的副词。当然,在“已经……了”和“都……了”里,“已经”和“都”均可以没有,但性质不一样。另外,就“已经……了”和“已经……”相比而言,前者的出现概率远大于后者。其原因在于“了”除了有“已经”的意义以外,处在句末(包括分句末)还有一种完句的作用。特别是“已经”后边的语言片段较短的时候,句末则必须有“了”才感觉稳妥、自然(尤其是在口语中),这是汉语句子的韵律在起作用。

二、对“都……了”中“都”的语义的认识

郭文指出“‘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这是非常准确的。它的口语色彩很强,所以“只能在一些剧本或者有人物对话的文学作品里找到”。不过,郭文对这种“浓厚的感情色彩”的归纳有以偏概全之嫌,而且,这种归纳多是一种联系具体语句的随文释义,概括性不够强。

(一)“都”不一定都是表示不满的情绪

郭文在3.1节里指出,“如果没有表示不满的情绪,那就不好用‘都’”。实际情况恐怕不全是这样。以郭文作为不能用“都”只能用“已经”的53例来看:“已经长成大姑娘了,真好,太好了,和妈妈长得一样。”笔者觉得,其中的“已经”换成“都”,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而这个句子很显然不是“表示不满的情绪”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都六十多岁了,身体还那么结实!”之类的语句,它们很明显是表示赞叹的。

(二)“都”的语义及“都……了”句的语用特点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个“都”所表示的意义重新加以认识,力求使它更能准确地反映语言事实的本质,以免外国汉语学习者在使用时把它与“已经”混为一谈。正如有的辞书所指出的那样,这个“都”也是表示强调语气的。[4](P165)但它强调的是什么语气呢?我们认为,这个“都”强调的语气意义可以做如下概括:说话者主观上认为某种情况超过了应有的或一般的限度。如“都十点了,还不来”(郭文例50)“我儿子都25岁了,还没有对象”(《中国作家》1998年第3期)前一例句表达的意思是:“十点”这个时间早已超过了规定的“来”的时间,早就该来了;后一例句表达的意思是:“25岁”这一年龄已超过了有对象的年龄,早就应该有对象了。而且,它多用用在复合句的前一小句里,后边有后续小句。在一定的语境里,也可以用在单句里,但实际上也隐含着其他的小句的意思。如“都七点半了(怎么还这么磨蹭)”。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一类句子出现的语义背景和语用条件:比较,就是跟某种应有的或一般限度的比较。这种比较往往是隐含着的。譬如说,除了周末,按照一般的情况,大多数人晚上10点以前都会回家的,如果某人12点还没回家,我们就会说“都12点了,怎么还没有回家?”隐含的意思就是跟一般的10点回家这种情况比,他12点回家太晚了。

关于语气副词的“都”的语法意义,王红概括为“说话人主观认为某种情况所达程度之深”[5]。笔者认为这种概括有些笼统,很容易让人,尤其是汉语学习者以为它表示程度的意义,跟程度副词纠缠到一起。在此基础上,王红又把“都”的语法意义归结为“强调某件事或某种情况的非寻常性”。[6]后者的概括比前者更进了一步,也更接近于笔者的解释,但“非寻常性”的说法容易让人误以为“都”所强调的事情都是非同一般的事情。实际上,“都”所强调的事情不一定都是非同寻常的事情,有的是非同寻常的,有的就是寻常的事情,只是说话者主观上认为这种事情或情况“超过应有的或一般的限度”而已。相比而言,笔者的概括更容易让人把握。

三、有时纠缠不清的三个“都”

郭文认为,除了表示“已经”的“都”(笔者记做都3)以外,还有表示范围(都1)和表示强调语气(都2)的“都”。吕叔湘也是这样分类的。按照笔者的看法,“都3”的用法只是强调语气的一种。从郭文中举的一些有“都3”的例子来看,很难说其中的“都”就不是表示“强调语气”的“都2”。如郭文例49:他都去了,你怎么还不去?在“他”的前边完全可以加上一个“连”字,看不出跟郭文所举的表示强调语气的“都2”(连小孩儿都明白)有什么区别,不知郭文为什么把它们看作两类。也许是因为例49中多了一个“了”吧。笔者以为,一般认为有“已经”意义的“都3”都含有强调的语气。如“都十点了,还不来”一句,我们完全可以做如下理解:八点了,没有来;都十点了,还不来。在此,笔者冒昧地推测一下,郭文是不是把“都……了”中的“都”均视为有“已经”义的“都3”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郭文所举的表示强调语气的例句“连小孩儿都明白”后完全可以添加一个“了”。在这种情况下,郭文是否会认为这儿的“都”变成“都3”了呢?

此外,据笔者观察,在有些句子中,“都3”似乎也不能绝对地与表范围的“都1”区别开。如“蒋所长,我都知道了,你别说话了,等你病好了再说吧”这句话中的“都”,可以理解为“都1”(你说的那些事我都知道了),似乎也可以理解为“都3”。另外,郭文1.2节中还说,“时间副词的‘都’却不宜用在复数主语句里”。这显然是想人为地把这两个“都”区分开。笔者觉得,这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按郭文所言,“都3”是表时间和语气的,在概念上并没有与复数相冲突,为什么就“不宜用在复数主语句里”呢?这恐怕难以令人信服。郭文例60“青枝爹妈老两口,都五十多岁了,只有这一个女儿”中的主语“青枝爹妈老两口”很显然不是单数,这恐怕就有点难以自圆其说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个“都”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显然,从词语意义引申的角度看,所谓“都2”和“都3”的意义和用法是从“都1”引申、推衍出来的。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可此可彼也并不奇怪。孤立地看某些语句,似乎也并非那么界限分明(尤其是“都2”和“都3”),只有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以及在口语中“都”是否轻读(“都2”“都3”轻读)才能确定到底是哪一个“都”。

四、“都……了”中的“都”的语气在口语中可以通过语调表达

郭文在“5.小结”中说,都3“如果只是纯粹表示语气,那么在语言运用上,完全可以通过说话者的语调来表示,句子里可以省略这个语气副词”。郭文为了说明“都3”是一个兼表时间和语气的副词,举例说“他都走了,你还想他”不能说成“他走了,你还想他”。不过,依照我们的语感,其中的“都”没有什么不可以通过加强语调来代替的。再比如“八点了,快上班去!”前一分句加重语调完全可以传达出“都3”所表示的语气。这就更加显示出“都3”只是一个语气副词,而不是兼有“已经”意义的时间副词。因为按照学术界一般的看法,表示语气的词语拿掉后并不会改变全句的意义,只是减少了某种语气。

五、表示语气的“都”应该统一解释

以上谈了笔者对“都3”不具有“已经”意义的看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它呢?它与其他表示强调语气的“都”有区别呢?该不该让它独成一个义项或类别?《现代汉语八百词》让它独立为一类,与“都”的其他两个义项(1.表示总括全部2.甚至)并列;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把表示“已经”的“都”作为表示强调语气的一个小类。

根据上边的看法,笔者认为,“都”有两个义项,一个是表示总括全部的范围副词,一个是表示强调语气的语气副词。所谓的表示“已经”的兼表时间和语气的“都”是似是而非的,应该取消。

笔者认为,《现代汉语八百词》以“甚至”来解释“都”的语气意义是不太合适的,这会使学生误以为语气副词“都”与“甚至”是同义词,可以互相替换使用。在这儿有必要对两者加以辨析。《现代汉语词典》对“甚至”的释义是“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词性为连词。它常常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如“参加晚会的人很多,甚至不少平常不出门的老年人也来了。”[7](P1158)也可以用在谓词前边,如“一度时间,我万念俱灰,我甚至想到了卧轨自杀。”[8]而表示语气的“都”是一个副词,只能用在谓词性词语前面。就意义来说,两者虽然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表示强调的语气,但强调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甚至”强调的是“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而语气副词“都”则强调的是某种情况超过应有的或一般的限度。

另外,笔者注意到,“甚至”在句子里可以重读,也可以轻读,而“都”一般不能重读,只能轻读。

笔者认为,强调“说话者主观上认为某种情况超过应有的或一般的限度”,不仅可以解释郭文所说的所谓表示“已经”意义的“都”,而且也可以很好地解释所谓表示“甚至”意义的句子里的“都”。下边试以《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表示所谓“甚至”意义的“都”的部分例子加以验证:

(1)真抱歉,我都忘了你的名字了

(2)连书包里的东西都淋湿了

(3)你怎么问都不问我一声?

(4)一口都没喝

(5)你都搬不动,我就更不行了

“都”在例(1)中强调的是“忘了你的名字了”超过了一般的限度:记住别人的名字;例(2)强调的是“ (雨)淋湿了(书包里的东西) ”超过了应有的限度:雨可以淋湿书包,但一般不会淋湿书包里的东西;例(3)强调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做什么事情前应该先问我一声;例(4)强调了一般的限度:至少应该喝一口;例(5)强调超过了应有的限度:你应该搬得动。

既然表示语气的“都”都能用同一语法意义进行解释,那么我们在排除了所谓的兼有表示时间意义“已经”的副词“都”的情况下,就更没有必要硬性地分出两个义项来了。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讲,能用一个意义解释说明清楚的就不必用两个意义去解释,如果这样做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不便于他们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 郭春贵.时间副词“已经”和“都”的异同[J].世界汉语教学,1997,(2).

[2] 王晖.现代汉语体范畴简论[J].青岛大学学报,1991,(4).

[3] 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 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 .

[5] 王红.副词“都”的语法意义试析[J].汉语学习,1999,(6).

[6] 王红.语气副词“都”的语义、语用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2).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8]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检索系统[EB/OL]. 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index.jsp?dir=xiandai.

责任编辑:潘文竹

"Dou" Does Not Have The Grammatical Meaning of "Yijing"

WANG Hui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266071,China)

As an advert, "dou"(all,都) can express the meaning of the all scope, it can also express the tone of stress. It does not have the meaning of "yijing"(already已经). By contrast,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meaning of "yijing" in "dou…le" (都…了) has nothing with "dou", but with "le". The meaning of the tone of "dou" should not be explained by "shenzhi" (甚至), it stressed that the speaker subjectively thinks some condition exceeds the proper or general limits.

dou (all);yijing" (already;stress; the grammatical meaning

H13

A

1005-7110(2014)03-0111-04

2013-10-08

王晖(1963-),男,山东临朐人,青岛大学汉语言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为汉语语法、词汇和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限度语气现代汉语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指责也该有限度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知识与能力提升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