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同素逆序物象词初探

2014-03-29 06:33吴汉江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逆序义项物象

吴汉江

(苏州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所谓物象词语①物象词语是我们研究汉语词汇类聚时所提出的一个名称。古代学者早已意识到这种以“形状相似”造词方式的存在,并把用来比拟他物的事物称之为“物象”,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北历覆釜堆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故我们将该类“以物象受名”的词语叫作“物象词语”。,是指命名时抓住不同事物形状上的“相似点”,并借用已知事物的名称来指称未知事物(含有待命名事物)而生成的词语,如:臼齿、车床、佛手、鸡皮疙瘩等。从造词方法来看,它们是运用比喻(隐喻)手法造词的产物,实质即“类物象形”;从词类上看,它们是指称事物的名词性词语。[1]112

物象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极富形象色彩的重要成员之一。从整体上来看,物象词语有四个特点:(1)具象性,即以具象喻具象,呈现有待命名事物具体的形状特征;(2)常用性,即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使用频率较高;(3)能产性,即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词汇类聚,其涉及诸多语义类别,并形成各种具体类聚;(4)认知性,即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客体世界的认识与把握,以及对词语的正确理解与使用。[2]40

据初步考察,汉语物象词语中存在着一种值得关注的特殊类聚现象——同素逆序词,即构成词的语素相同而顺序相反、意义相同的一组双音词,我们称之为同素逆序物象词,其特点独特,且数量不少,如熊猫—猫熊、茶砖—砖茶,等等。可以看出,每一组同素逆序物象词中,其内部的构成语素无论在语音、书写形式方面都相同,且意义上也毫无二致,而唯一的不同则在于语素序列的颠倒。需要说明的是,同素逆序词中若有一个为非物象词,则不能认为是一组同素逆序物象词,如齿贝(动物牙和贝壳)—贝齿(像编贝一样洁白整齐的牙齿),蛇虫(蛇和蠹)—虫蛇(比喻曲折勾连的书法)等,就不属于本文讨论的对象。[3]85-86

目前,汉语学界对同素逆序词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断代研究,如钱菁的《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多维研究》(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张巍的《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2)专书研究,如鲍延毅的《〈金瓶梅〉逆序词与中古词汇变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1期)、徐山的《〈潜夫论〉并列复词逆序词与〈汉语大词典〉编纂》(《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期)等;(3)方言研究,如张崇的《延川方言的逆序词》(《方言》,1992年4期)、张光明的《忻州方言逆序词》(《语文研究》,1994年2期)等;(4)文化研究,如曲彦斌的《论汉语同素逆序词——一种特定的汉语文化现象》(《文化学刊》,2012年3期)等;(5)修辞研究,如张巍的《古汉语同素逆序词的修辞效能》(《修辞学习》,2005年1期)等;(6)教学研究,如刘枫的《从HSK同素逆序词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3期)等。然而,前人的研究还存在薄弱点,即对某些特定词汇类聚中的同素逆序词还缺乏必要的关注与研究,尤其是汉语同素逆序物象词的研究仍是一个“空白点”。事实上,深入探讨同素逆序物象词,不仅有助于揭示汉语物象词语的基本特征,而且可以摸清汉语同素逆序词的内在规律。这里,我们拟从词义类型、语法结构、年代分布等方面,对汉语同素逆序物象词进行初步探析。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语料来源主要是《汉语大词典》[4](下称《汉大》)、《现代汉语词典》[5](第 5 版,下称《现汉》)。

一、同素逆序物象词的词义类型

从词义角度上看,同素逆序物象词的类型有两种:

(一)词义完全相同的同素逆序物象词

这类同素逆序物象词,每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其词义并不受素序的影响,它们构成了一组组的等义词。按照每组词所包含的义项数多少,词义完全相同的同素逆序物象词又可分为单义的与多义的两小类。

1.单义的同素逆序物象词

这类同素逆序物象词,每组词都为单义项,其词义也没有任何差异。例如:

砖茶—茶砖(压紧后形状像砖的茶叶块儿①“砖茶—茶砖”一组词中,前者在词典中往往以主条出现,后者作为副条。下同。另外,所列释义无特别说明,一般均出自《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并对表述作了相应调整。)

汗珠—珠汗(成滴的汗)

蚕蚁—蚁蚕(刚孵化的幼蚕,体小如蚁)

汗雨—雨汗(汗流如雨)

猪獾—獾猪(貒,即獾)

戟髯—髯戟(戟形的须髯)

糖霜—霜糖(白糖)

毛雨—雨毛(细雨)

其他如:

石笋—笋石 饼银—银饼

筒瓦—瓦筒 弓纤—纤弓

云鬓—鬓云 髻角—角髻

蜡泪—泪蜡 裙帽—帽裙

丝雨—雨丝 根须—须根

烟鬓—鬓烟 月弦—弦月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列举的每组同素逆序物象词,它们的使用频率也多有差异,有些并非都能在现代汉语层面上并行不悖:往往一个词保留,而另一个词因使用频率降低而“出局”。正如王军所认为的:“重合关系的义组,在词义系统中数量很少,而且一般来说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因为完全重合的语义却用两个或更多不同的形式表达,这不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但由于人们在造词之初选择的‘有标记义素’不同,因此针对同一个意义,从不同角度造出不同的词也是自然的,随着言语使用中的相互竞争,重合关系的义组会逐渐倾向于其中一方,使另一方最终被淘汰,但这种重合关系义组是一直存在的,因此在义系中应该有其一定的位置。”[6]178-179

2.多义的同素逆序物象词

这类同素逆序物象词,每组词都是多义项的,其词义也没有任何差异。例如:

【黛螺】①妇女眉毛的代称。②螺形的黛墨。古时用以画眉或作画。③比喻翠绿的山峰。

【螺黛】①见“螺子黛”。②蛾眉的代称。③喻指盘旋高耸的青山。

可见,“黛螺”与“螺黛”在全部义项上都构成了同义词。其他如:梁虹(犹虹梁)—虹梁(双②括号里的“双”表示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是双义项,“三”表示三义项,以此类推,未注明则表示单义词。下同。,①高架而拱曲的屋梁;②拱桥。)、箕斗(双)—斗箕(双,①星名;②指纹。)

需要说明的是,词义完全相同的同素逆序物象词中,多义的同素逆序物象词的数量较少,我们仅发现3例。事实上,这种情况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学界关于现代汉语词汇中单义现象要大大多于多义现象的观点。[7]97-98

(二)词义不完全相同的同素逆序物象词

这类同素逆序物象词,每组词所包含的词义项不同,它们仅在某个义位上构成了同义词。③以下条目均引自《汉语大词典》,为节省篇幅,引例一律省略。下同。按照每组词包含的义项数多少,词义不完全相同的同素逆序物象词又可分为单义对多义的和多义对多义的两小类。

1.单义对多义的同素逆序物象词

这类同素逆序物象词,它们包含的词义项不同,其中一个是单义词,另一个是多义词,两者仅有一个共同的义项。例如:

【珠泪】眼泪。泪滴如珠,故称。

【泪珠】①传说海中鲛人泪滴而成的宝珠。

②泪滴,眼泪。

可见,“珠泪”是单义词,而“泪珠”为双义词:“珠泪”与“泪珠”在义项②上形成了同义词。其他如:

桥虹—虹桥(双,①①括号里的①、②、③等,表示词的义项序号,即该组词在该义项上构成了同义词。下同。)

山眉—眉山(双,①)

鬓蝉—蝉鬓(双,②)

髻螺—螺髻(双,①)

月眉—眉月(双,①)

枪旗—旗枪(三,③)

眉柳—柳眉(双,②)

角丱—丱角(三,①)

鬟烟—烟鬟(双,①)

眉蛾—蛾眉(六,①)

角犀—犀角(三,②)

鬒云—云鬒(双,①)

2.多义对多义的同素逆序物象词

这类同素逆序物象词,它们包含的词义项不只一个,都为多义词,但两者仅有一个共同的义项。例如:

【卵石】①岩石经自然风化、水流冲击和摩擦所形成的卵形、圆形或椭圆形的石块,表面光滑,是一种天然建筑材料,用于铺路、制混凝土等。②蛋和石头。比喻强弱悬殊。

【石卵】①卵形石块。②一种类似田鸡的小动物。

可见,“卵石”与“石卵”在各自的义项①上构成了同义词。

又如:

【石乳】①见“石钟乳”。②茶名。

【乳石】①指石钟乳。②古代有服乳石法,乳谓石钟乳,石谓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之类。

可见,“石乳”与“乳石”在各自的义项①上构成了同义词。

其他如:

髻丫(双,①)—丫髻(四,②)

云盘(双,②)—盘云(双,①)

髯龙(双,②)—龙髯(三,③)

龙蛇(十五,○11)—蛇龙(双,②)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有些物象词的构成语素相同而次序相反,但也不能称之为同素逆序词,因为它们的意义完全不相同,属于“伪逆序词”。例如:

【扇月】圆月。以其如团扇,故称。

【月扇】团扇。形如满月,故称。

可见,“扇月”与“月扇”意义完全不同,不属于逆序词。

其他如:

饼金(饼状的金块)—金饼(比喻月亮)

螺钉(螺丝钉)—钉螺(一种螺)

炉鼎(庐山香炉峰)—鼎炉(鼎形香炉)

酒蚁(酒面上的浮沫)—蚁酒(浊酒)

蚕沙(蚕屎)—沙蚕(栖息于海滨泥沙中的毛足虫)

绿蚁(酒面上浮起的绿色泡沫)—蚁绿(有浮沫的酒)

钉帽—帽钉(铆钉) 雨花—花雨

胆瓶—瓶胆

二、同素逆序物象词的语法结构

从语法结构上看,同素逆序物象词形式较为单一,多为偏正式,也有少量的联合式。

(一)偏正式

同素逆序物象词中,偏正式的占主导地位。这些物象词的意义,有些会因语素次序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变化,而有些则不受语素次序变化的影响。

1.词义不随素序的变化而变化

此类同素逆序物象词的意义不受构成语素次序变化的影响,它们往往是单义词。例如:

砖茶—茶砖 汗珠—珠汗

蚕蚁—蚁蚕 汗雨—雨汗

猪獾—獾猪 戟髯—髯戟

糖霜—霜糖 毛雨—雨毛

2.词义随素序的变化而变化

此类同素逆序物象词的意义会因构成语素次序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即某些物象词受素序的影响而有其他不同的义项,其中往往一个是单义词,而另一个则是多义词。例如:

【鬟云】形容鬟髻美如乌云。

【云鬟】①高耸的环形发髻。②泛指乌黑秀美的头发。③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可见,“鬟云”一词的素序变化后,由单义词变为了多义词。

其他如:

山眉—眉山(双,①)

鬓蝉—蝉鬓(双,②)

眉蛾—蛾眉(六,①)

髻螺—螺髻(双,①)

角丱—丱角(三,①)

鬟烟—烟鬟(双,①)

(二)联合式

同素逆序物象词中,联合式的数量较少,不占主导地位。这些联合式物象词的意义,有些也会因语素次序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变化,而有些则不受语素次序变化的影响。

1.词义不随素序的变化而变化

此类同素逆序物象词的意义不受构成语素次序变化的影响,它们的义项数也相同。例如:

【箕斗】①星名。即箕宿与斗宿。②人手上的指纹,簸箕形的叫箕,螺旋形的叫斗。

【斗箕】①二十八宿中的斗星与箕星。②指印。因指纹有斗、箕之别,故称。

可见,“箕斗”与“斗箕”的意义不因素序相反而不同,都为多义词。不过,这类同素逆序物象词,我们仅发现上述1例。

2.词义随素序的变化而变化

此类同素逆序物象词的意义会因构成语素次序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即某些物象词受素序的影响而有其他不同的义项,其中往往一个是单义词,而另一个则是多义词。例如:

【枪旗】成品绿茶之一。由带顶芽的小叶制成。芽尖细如枪,叶开展如旗,故名。

【旗枪】①旗与枪。战争的工具。②旗杆端。③绿茶名。由带顶芽的小叶制成。茶芽刚刚舒展成叶称旗,尚未舒展称枪,至二旗则老。

可见,“枪旗”一词的素序变化后,由单义词变为了多义词。

其他如:

角羁(男角女羁)—羁角(①古代儿童的发式,男角女羁;②泛指童年。)

蛇龙(双,②比喻盘绕屈曲的树枝。)—龙蛇(十五,○11喻指植物屈曲的枝干。)

三、同素逆序物象词的年代分布

从年代分布上看,同素逆序物象词主要有两类:(1)产生于大致相同的年代;(2)产生于相隔较远的不同年代。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完全同义的及不完全同义的两类同素逆序物象词。我们发现,由于完全同义的同素逆序物象词在全部义位上都同义,所以在汉语共时平面上,两个词的使用频率常会此“起”彼“伏”,或者其中一个被淘汰“出局”。

为了全面考察同素逆序物象词的产生年代,我们不妨借助《汉大》释义中出现的书证(文献材料),对每组逆序词形成的年代及其分布进行比较。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编纂时代较早,《汉大》的个别书证年代有可能滞后,会对某些物象词的年代判定带来不准确;①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同素逆序物象词既是共时平面现象,也是历时演变的结果。

(一)产生于大致相同的年代

这类同素逆序物象词,产生的年代大致相同,词义也完全相同:它们素序的不同乃一种共时平面现象。这类完全等义的逆序物象词,常常处于一种“竞争”状态之中,一直相持着;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一个的词频有可能走低,或最终消亡。例如:

【汗珠】成滴的汗。晋傅咸《感凉赋》:“汗珠陨于玉体兮,粉附身而沾凝。”宋苏轼《慈湖夹阻风》诗之四:“日轮亭午汗珠融,谁识南讹长养功。”《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头上热气腾腾出了黄豆大的一脑门子汗珠子。”茅盾《子夜》十六:“黄豆大的汗珠从他额角落下。”

【珠汗】汗珠。晋傅玄《无题》诗:“珠汗洽玉体,呼吸气郁蒸。”南朝梁简文帝《初秋》诗:“羽翣晨犹动,珠汗昼恒挥。”唐李颀《夏宴张兵曹东堂》诗:“羽扇摇风却珠汗,玉盆贮水割甘瓜。”

可见,“汗珠”、“珠汗”两词都产生于晋朝,它们出现的年代大致相同。从使用情况看,前者一直保持到现代文献,而后者则止于唐代文献。这说明,“珠汗”不敌“汗珠”,词频一路走低,并最终消亡。

又如:

【瓦筒】即筒瓦。半圆筒形的瓦。明杨慎《蚶子赞》:“蚶子,蚌属,形如瓦筒。”

【筒瓦】半圆筒形的瓦。《红楼梦》第十七回:“只见正门五间,上面筒瓦泥鳅脊。”

可见,“瓦筒”、“筒瓦”两词分别产生于明朝与清朝,它们出现的年代大致相近。从使用情况看,“瓦筒”不敌“筒瓦”,并最终消亡,而“筒瓦”在现代汉语中留存下来。

此外,像“丝雨”与“雨丝”一组词,都产生于唐朝,它们出现的年代大致相同,此后并行不悖地长期共时使用着,直到现代文献都有记录;但最终“丝雨”不敌“雨丝”,未能在当代汉语中留存下来。

值得指出的是,有些同素逆序物象词的情况较为复杂,尽管它们在文献中出现的时间大致相同或相近,但存在着方言与通语的差异,故属于方言的物象词,仅限于一定地域使用,不大可能被共同语所吸收。例如,“雨毛”与“毛雨”一组词,其书证都可上溯至宋朝,但它们不是处在同一个平面:“雨毛”是四川方言词①宋·苏轼《东坡》诗之四“毛空暗春泽”自注:“蜀人以细雨为雨毛。”,而“毛雨”是通语词,故“雨毛”最终未能进入共同语中。

(二)产生于相隔较远的不同年代

这类产生于不同年代的同素逆序物象词,又可分为完全同义的与不完全同义的两小类。

1.完全同义的同素逆序物象词

这类同素逆序物象词,尽管产生于不同的年代且相隔较远,但词义完全相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一个的词频一直保持较高态势,而另一个的词频走低——只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偶有使用。例如:

【蚕蚁】刚孵化的幼蚕。体小如蚁,故称。也称蚁蚕。宋梅尧臣《依韵和许待制偶书》:“深屋燕巢将欲补,密房蚕蚁尚忧寒。”宋徐照《春日曲》:“中妇扫蚕蚁,挈篮桑叶间。”

【蚁蚕】刚孵化的蚕。色黑褐,乍看似蚂蚁,故名。又名蚕蚁。参阅明黄省曾《蚕经·育饲》、清沈公练《广蚕桑说辑补》卷下。

可见,“蚕蚁”、“蚁蚕”两词分别产生于宋朝与明朝,在共时平面上均一直使用,“蚕蚁”的词频一直较高,而“蚁蚕”远远不及;不过,“蚁蚕”未最终消亡,仍有使用,其结果如何有待时间的检验。

值得指出的是,某些同素逆序物象词,会双双退出“流通”,最终一个都未能留存下来,这里的原因当然复杂,有待作进一步的探讨。例如:

【髯戟】谓须髯张开如戟。元萨都剌《终南进士行和李五峰题马麟画锺馗图》:“至今怒气犹未消,髯戟参差努双目。”参见“戟髯”。

【戟髯】戟形的须髯。清曹禾《顾玉川传》:“深目戟髯,类羽人剑客。”

可见,“髯戟”、“戟髯”两词分别产生于元朝与清朝,它们均未能在现代共同语中留存下来。

2.不完全同义的同素逆序物象词

这类同素逆序物象词,仅在某个义项上形成同义词,它们在一定时期内处于激烈“竞争”状态之中;但最终有一个强势“胜出”,另一个渐趋消亡。例如:

【泪珠】①传说海中鲛人泪滴而成的宝珠。旧题汉郭宪《洞冥记》:“﹝吠勒国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舍,得泪珠,则鲛人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②泪滴,眼泪。唐黄滔《马嵬》诗之一:“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红楼梦》第三五回:“黛玉看了,不觉点头,想起有父母的好处来,早又泪珠满面。”巴金《沉落》:“我看见从他的眼角淌下了泪珠。”

【珠泪】眼泪。泪滴如珠,故称。南朝梁张率《长相思》诗:“空望终若斯,珠泪不能雪。”唐李白《学古思边诗》:“相思杳如梦,珠泪湿罗衣。”《水浒传》第九八回:“琼英知道了这个消息,如万箭攒心,日夜吞声饮泣,珠泪偷弹。”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我总不相信国粹家道德家之类的痛哭流涕是真心,即使眼角上确有珠泪横流,也须检查他手巾上可浸着辣椒水或生姜汁。”

可见,“泪珠”在义项②上与“珠泪”形成了同义词,它们最早的用例分别见于南朝与唐朝,两者在共时平面上,也一直处在“竞争”之中②“泪珠”、“珠泪”两词,在《红楼梦》中均有用例,这也说明它们当时随意通用,还没有最终到“此消彼长”的状态。;而最终是“泪珠”完胜“珠泪”,在当代汉语中留存下来。又如:

【云鬓】①形容妇女浓黑而柔美的鬓发。《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古辞〈木兰诗〉》:“当窗理云鬓,挂镜帖花黄。”唐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依着我宁可乱铺着云鬓为贫妇,怎肯巧画娥眉别嫁人。”《三侠五义》第九五回:“进来用灯一照,见巧娘云鬓蓬松。”②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南朝陈张正见《山家闺怨》诗:“王孙春好游,云鬓不胜愁。”唐李贺《湖中曲》:“蜀纸封巾报云鬓,晚漏壶中水淋尽。”宋方千里《风流子》词:“回思欢娱处,人空老,花影尚占西厢。堪惜翠眉环坐,云鬓分行。”

【鬓云】形容妇女鬓发美如乌云。唐温庭筠《菩萨蛮》词:“小山重迭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宋苏轼《点绛唇·己巳重九和苏坚》词:“筝声远,鬓云吹乱,愁入参差雁。”明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蚕未成时叶已无,鬓云撩乱粉痕枯。”清严允肇《观绳妓作》诗:“燕钗堕地悄无声,背立当窗鬓云绿。”清厉鹗《中秋夜感旧》诗:“折得秋花香在手,鬓云犹记一枝垂。”

可见,“云鬓”在义项①上与“鬓云”形成了同义词,它们最早的用例分别见于汉朝与唐朝,两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也一直处在“竞争”状态,而最终“云鬓”(①)在现代汉语中留存下来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同素逆序物象词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不仅有时代因素、感情色彩因素,也有语体因素及方言与通语的差异等因素,这需要我们作深入的研究。至于这些同素逆序物象词的最终命运,无非有三种情况:(1)双双留存,而词频有高有低,如“蚕蚁(高)—蚁蚕(低)”;(2)一个留存,另一个消亡,如“雨丝(存)—丝雨(亡)”;(3)双双消亡,成为古语词,如“髯戟(亡)—戟髯(亡)”。当然,具体到某一组同素逆序物象词,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那样发展,其中原因也很复杂,有待我们今后进一步的探讨。

[1]吴汉江.视点和论域:汉语物象词语多义与同义的形成路径[J].国际汉语学报,2012(2):112-117.

[2]吴汉江.《汉语大词典》释义例证存在的问题——以汉语物象词语为例[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40-44.

[3]吴汉江.汉语物象词语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文学院,2008:85-86.

[4]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缩印本)[K].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王军.汉语词义系统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78-179.

[7]曹炜.现代汉语词义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97-98.

猜你喜欢
逆序义项物象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有界线性算子的Drazin逆的逆序律
关于矩阵广义BottDuffin逆的逆序律
新中国70年汉语逆序词研究(1949—2019)
对外汉语教学中AB-BA式逆序词教学分析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Enhanced Pr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