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双拥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2014-03-29 06:20:56俞念胜
池州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双拥工作

俞念胜

(1.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2.池州学院 政法管理系,安徽 池州247000)

新时期高校双拥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俞念胜

(1.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2.池州学院 政法管理系,安徽 池州247000)

高校双拥工作是高校国防教育持续有效开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高校双拥工作长效机制必须遵循依法双拥、全员参与、注重实效、不断创新原则,在创新组织领导、宣传教育、活动载体、考评机制等方面做好高校双拥工作,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高校双拥工作;机制;长效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强调,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这充分体现了党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的高度认识,同时也对新时期高校双拥工作的长效化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双拥工作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简称[1]。双拥工作是作为我党和我军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密切军民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体现,在改革开放进程的新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在双拥工作中作为一个重要的窗口,在新时期,如何建立高校双拥工作的长效机制,创新高校双拥工作的长效化发展是当代高校国防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保持高校双拥工作与时俱进发展的根本需要。

1 安徽省高校双拥工作

2012年3月,安徽省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出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把国防教育纳入教学培训计划,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国防教育纳入领导工作实践,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督导,积极推进国防教育进课堂教学、进课外活动、进考试内容、进校园文化,对高等学校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国防教育。今年是双拥工作开展70周年,在新时期,对于高校双拥工作也有着特殊的意义,高校双拥工作是各高等学校政治工作和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德育的构成环节。为了进一步深层次地了解安徽省内高校开展“双拥”工作的情况,本课题组于今年初在安徽省六个院校范围内随机选取部分院系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包括具体内容、活动方式、体制机制、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等。主要问题表现在:

1.1 观念冲击

双拥观念在新时期高校学生中受到时代冲击,显性影响效果欠佳。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当前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一些多元的思想冲击。现在社会上一些利己的思想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双拥工作的开展。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一到基本的常识题:“你知道双拥的具体含义吗。”参与问卷的只有15.6%选择了知道,选择不知道的占总人数的54.2%。高校青年懂知识,学科多样,这是双拥工作中高校的特色优势,在新时期,要把高校青年的知识通过科技拥军的途径发挥双拥工作的实效性是新时期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

1.2 意识不强

在对各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对于“您在校园内看到过有关“双拥”或者“国防建设”内容的宣传标志或宣传牌吗?”选择“看到过”的占参与问卷人数的36.1%,选择“没有看到过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3.9%。由此可见,高校双拥工作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对于高校来说,要积极主动通过各种形式在校园内向青年学生宣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观念;对于地方部队来讲,要积极地与高校以及与高校的基层组织建立相关基地,保持双拥工作的长效化开展。

1.3 内容单一

高校双拥工作是高校和地方部队的双向有机互动,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高校双拥工作的长效化、科学化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就从调查报告的分析来看,我省各高校的双拥工作样式陈旧,方法稍显单一,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吸引力。各高校基本上是通过每年一度的军训使得地方部队和高校的学生的亲密接触,各高校的军训少则一个星期,多则一个月,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接触军人的机会,提高了高校学生的爱民拥军的自觉性[2]。但要使得高校双拥工作的长效化开展,仍需要在内容、方法上下功夫。

1.4 操作实效

高校双拥工作一般是由各高校保卫处下辖武装部或双拥部门负责,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人为因素影响工作的开展,高校双拥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和全体师生的齐抓共管。有的学校可能存在“双拥和我无关”这样的思想,不能认为高校双拥工作是某个部门、某个人的事、不论哪个部门,哪位领导和老师和学生都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抓好双拥工作的责任[3]。

2 高校开展双拥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原则

高校双拥工作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社会战略任务,具有政治性、社会性、战略性、互动性等特点[4]。高校双拥工作是各高校和地方部队的双向互动,两者的互动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开展双拥工作的长效化机制良性发展。因此,要使得高校双拥工作的长效化开展,应坚持以下原则:

2.1 依法双拥原则

双拥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社会工作,要使得双拥工作形成长效化机制必须坚持依法双拥原则。只有立法,双拥工作才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得到健康的发展[5]。高校双拥工作同样如此。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校双拥工作要充分的认识我国国防教育的根本内容,把握国情,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依法办事。高校在双拥工作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使双拥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推动高校双拥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2.2 全体参与原则

高校双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军队的现代化需要,高校利用自己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的优势为地方军队的科技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同时也是增强全体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因此,双拥工作强调双向互动,学校和部队都应积极参与,众志成城,形成合力,是高校双拥工作的基本原则。一般而言,不同高校所在地都有部队所在,因此部队作为高校双拥工作的一方面,应把双拥工作作为经常性的任务,积极的同高校加强联系,形成全体参与的一体化工作模式。

2.3 注重实效原则

实效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是评价双拥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高校双拥工作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实际开展过程应该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对于高校来说,要认真研究双拥对象,紧密部队、军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推进双拥活动的开展。对于地方部队、军队来说,要吸收高校科技方面的优势,通过双拥工作的各种形式真正做到提高部队官兵的各方面素质。无论是高校还是地方部队都要合理安排双拥实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形式,增强高校双拥工作的实效性。

2.4 持之以恒原则

有国就有防,有国防建设就有国防观念、国防教育。双拥工作是一项具体的长期的工作同时也是国防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双拥工作从提出到现在走过了70年,可以说双拥工作过程长期性,决定了高校双拥工作必须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坚持持之以恒,除了要思想重视、认识到位外,还要有法律制度上的保障和组织机制上的落实。高校党委要重视双拥工作,开展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部队也要响应各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工作,只有在制度上和机制上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才能保证高校双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深入发展。

2.5 不断创新原则

双拥工作长效化开展必须坚持不断创新原则,也要与不断变化的双拥意识相适应。对于高校双拥的主体来说,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创新。简而言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深化改革的今天,从内容上、组织上力图创新,使得高校双拥工作既生动活泼,又卓有成效。

3 高校双拥工作的长效机制的构建对策

3.1 创新加强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

双拥工作一般是地方政府双拥办专职部门来负责开展,而高校双拥工作一般是在校党委领导下的由保卫处武装部负责开展的高校双拥活动。高校双拥工作的长效化发展需要高校和地方部队的各级党委、政委要把双拥工作放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目前,各高校、部队基本上都有相关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相关的办事机构,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被动双拥的现象发生,这就要求双拥主体要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纳入到责任目标考核体系中去。

3.2 创新发展双拥工作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建党九十多年的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双拥工作的长效化机制运作需要创新宣传教育,高校和地方部队都要广泛的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新兴媒体进行爱国主义宣传,进行双拥工作的教育活动。本课题组的问卷调查中,关于“您在校园内看到过有关‘双拥’或者‘国防建设’内容的宣传标志或宣传牌吗?”这一选题,选择没有看到过的占参与调查学生总人数的63.9%,可见,我们我们的宣传力度和宣传范围都不够。高校要积极地利用建军节等特定的时间节点,在校园内大力宣传人民军队戍边卫国的爱国奉献精神,要在全社会以及校园内形成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良好氛围,使双拥的客观要求转化为高校广大师生的内在自觉需求[6]。

3.3 创新发展双拥工作内容

高校双拥工作是一项经常性教育的系统化工程,双拥工作的内容选择如何是高校双拥工作实效性提高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高校双拥工作的长效化开展的重要前提。现阶段高校双拥工作的主要内容有:新生军训、特定节假日的活动等。高校大一新生每年九月的军训是各高校与地方部队紧密联系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这少则一个星期多则一个月的军训使得广大的青年学生增强了爱国主义感情,部队官兵也得到了精神层面的收获,但要使得双拥工作的长效化机制形成,要巩固军训成果,拓宽军训思想外延。在军训结束后,各高校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演讲、军事知识竞赛等活动,另一方面高校各院系要开展带学生进军营活动,带学生实地感受部队官兵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军训的成果和提高双拥工作的实效。当前,创新双拥工作的工作内容最重要的是让高校双拥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反作用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3.4 创新发展双拥工作的活动载体

高校双拥工作的活动载体在双拥工作中联系主客体,并达到高校双拥工作目标的重要活动形式。高校双拥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双拥工作的载体,积极有效地载体可以提高双拥工作的实效性。在本课题的问卷调查中,关于“您所在学校是否有关于国防、军事或者双拥的社团组织?”选择“有”的占总人数的20.2%,从这一数据我们看出高校双拥工作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学生社团是在各高校团委管理下的学生自治组织。在新时期,高校双拥工作的长效化发展要利用学生社团这一重要的活动载体开展相关的有计划性的双拥工作。

3.5 创新双拥工作考评表彰手段

高校双拥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政治工作,考评表彰手段是提高双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条件。各级组织省教育厅包括高校内部基础组织要实行考评表彰手段来促进高校双拥工作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双拥模范城(县)活动是双拥工作发展的创举之一。高校双拥活动也要开展一系列的考评表彰手段,只有制度上的完善才能促进双拥工作的长效化机制发展。

高校双拥工作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社会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高校双拥工作的长效化发展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动员组织学校、地方、部队的共同参与,注重培养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真正的做到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1]操国胜.改革开放以来双拥工作研究综述[J].池州学院学报, 2010(5):1-9.

[2]赵大勇,冀育峰.新时期高校双拥工作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2):56-57.

[3]陈仕格.浅谈高校中如何开展国防教育[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50-51.

[4]罗平飞.关于双拥工作的几个问题[J].理论前沿,2007(4):5-8.

[5]雷朝晖.双拥立法势在必行[EB/OL].[2007-12-16].http://sy.mca.gov.cn/article/llyjlm/200712/20071200005204.shtml.

[6]周士禹.双拥工作操作和调控初探[J].民政论坛,1996(3):1-4.

[责任编辑:余义兵]

E225

A

1674-1104(2014)02-0025-03

10.13420/j.cnki.jczu.2014.02.006

2013-10-19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11-12D208)。

俞念胜(1984-),男,安徽贵池人,池州学院政法管理系讲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双拥工作
开慧双拥广场:岭上骄杨,长年自青青
歌颂梧州双拥模范城
西江月(2020年1期)2020-01-19 01:17:52
不工作,爽飞了?
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 14:53:20
做好“双拥”工作 增进鱼水深情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4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儿童绘本(2015年6期)2015-05-25 17:55:54
选工作
双拥共建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8
加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三个建设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