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初年安徽政府的蚕桑业政策

2014-05-09 13:01郝天豪郭从杰
池州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蚕种蚕业公报

郝天豪,郭从杰

(1.江苏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2.阜阳师范学院 社会发展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论民国初年安徽政府的蚕桑业政策

郝天豪1,郭从杰2

(1.江苏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2.阜阳师范学院 社会发展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民国初年,安徽省历届政府积极实施有利于蚕桑业发展的政策,劝种湖桑,检查蚕种;改良技术,普及知识;注重教育,培养人才;动用军队,保护贸易,为皖省蚕桑业取得优于前后时期的长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不过仍存在多重因素,阻滞蚕桑业的快速持久发展。

民国初年;安徽政府;蚕桑业;政策

安徽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可一直不能称之为发达。民国初年,在全国范围内蚕桑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安徽省历届政府制定政策,促进了蚕桑业的长足发展。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安徽蚕桑业历史有所关注,不过均是长时空考察,对民初这一时期尚无专文论及①。本文拟对此进行简述,以就教于方家。

1 安徽政府的蚕桑业政策

民国初年,倪嗣冲主皖长达八年(1913-1920年),安徽民政长官更迭频繁,蚕桑业政策随之不断调整,零散面广。但总体来说,所实施的多是有利于蚕桑业发展的政策。

1.1 劝种湖桑,检查蚕种

欲兴蚕桑,必当先从种桑开始。安徽饲蚕多是野生桑柘,远不及江浙枝条粗长、叶大肉厚的湖桑,1914年韩国钧任职安徽巡按使后开始大规模改种湖桑。韩拟定《各县劝种湖桑单行章程》,规定两种购买桑秧的办法。一为官办。将利于蚕桑的县划为大、中、简三类,分别以5万、3万、1万株为额,由省署统一代办,有能力者可自行办理。二为民办。劝导民众聚资购种,奖励有能力独立购种5000株以上者。各县知事必须留种若干,以为模范。巡按使还必须派员在3个月后前往调查核实,作为评定知事奖惩的依据[1]。韩国钧还制定《调查种桑一览表》,令领种桑秧各县按年报告蚕桑发育情形[2]。

韩国钧之后,护理巡按使徐鼎康、省长倪嗣冲等继续提倡,“惟蚕料仍有缺乏之虞,是以未能发达”[3]。实业厅长方时简呈请省长黄家杰饬令青阳等23县续种湖桑,分别以1.2万、1万、0.8万株为额。方同时还建议先在实业预备费项下暂行垫拨6000元采办,以免误期。黄家杰未及批示,即卒于任上,继任省长龚心湛指令照办。

蚕种一项也极为重要,而中国蚕丝的一个最大缺点正是蚕种多病毒,“所含病毒,常在百分之九十以上”[4]135。青阳、泾县为安徽蚕业发展之最,也因蚕种多毒而收成日少。护理巡按使徐鼎康一面制发无毒蚕种,一面制定《蚕种检查所检查规则》19条,实行检查蚕种。各业户蚕种均须经检查后方可饲养,如未经检查,毒发后传染邻户者,处以罚金。专卖蚕种须鉴别是否应用纯粹无毒框制法[5]。

1.2 改良技术,普及知识

种桑养蚕,安徽大体是仿照苏浙而来的,“徒以栽培之法多疏,饲育之法未善,每每勤而无获,转悔劳力,丧资进行之机,因之以窒”[6]。韩国钧因此编印《蚕桑浅说》一书,用白话文记载简明办法,下发各县,希望能翻印散发,每家一本,传诵照行。该书分上下两篇,分别记述栽桑、养蚕办法,书后还附有青阳县蚕桑改良办法[7]。

安徽省政府还广泛应用省内外经验之谈来改良种桑养蚕等技术。皖人孟振先应召条陈蚕桑,韩国钧批示除个别条陈尚须斟酌,“其余各条,均切实可行,具征经验有得,应俟分别采择施行”[8]。省立女子蚕桑讲习所编印《桑秧栽培大要》500余份,就种桑的十个步骤分别予以指导,省长聂宪藩训令实业厅,称“该所为推广蚕桑起见,先从养桑入手,甚得要领,检阅栽培诸法,亦简易可行,应予存查”[9]。来安县知事王人鹏编印的《栽桑浅说》也被聂送至省公署存查。国务院一主事周家俦创制莳种山桑验法,聂称“此事关系蚕桑前途,裨益非浅,自应竭力提倡,以期推行”[10]。

1.3 注重教育,培养人才

开办实业学校是改良土法的有效途径,安徽省政府深以为然,认为“一县之中,如工艺讲习所、蚕桑讲习科、补习学校、艺徒学校之类,酌量财力,因地制宜,至少需设一所”[11]。对于蚕桑教育,省政府确实不遗余力,在省立、县立职业学校中设置蚕科,也直接开办多所蚕桑讲习所。

安徽历届政府还为蚕桑学校创造优质办学条件。1916年开办的安庆女子蚕桑讲习所原地处城内,校园局促,学生无法从事蚕桑实践,倪嗣冲“将陆军校址拨给开办,并拨开办费七千余元,列为省立。对校长刘世杰热心教育,极为器重,军民咸知。并特派警五名,设岗常驻”[12]。该讲习所遂迁至安庆城北门外百子桥前原安徽陆军小学(之前为安徽武备学堂校址)校园内,将陆军小学演兵场辟为桑园,约有房屋200余间,规模宽敞,桑树林立,四周皆有壕沟,大门口由省会警察厅派巡长1名、巡士4名,常年驻守。该所办理成绩突出,据1920年统计结果称,该所“每届养蚕出栏约有四千斤之谱,内有织机可自织绸缎,其所织成者颇为精良”[13]。

1918年倪嗣冲从浙江聘请蚕桑技师来皖勘察土质,磋商发展皖省蚕桑事宜,认为皖省蚕业大有可为,唯缺人才,决定在阜阳开办第二蚕桑讲习所。该所开办之初,“曾蒙丹帅(倪嗣冲)租给地址一百二十亩,扩充场所,又借给现款一千四百元,添购校具”[14]。后该讲习所改为省立第五农业学校。该校办学成绩优异,经费大部分由学校蚕桑生产收入解决,省政府只需酌情补助。

1.4 动用军队,保护贸易

安徽蚕业日益兴盛,外商依照与前清所订条约规定,赴大通等地茧行采办,安徽省政府自然就要担负保护之责。1916年4月大通土匪猖獗,江浙皖丝厂茧业总公所总理沈镛、协理黄晋绅致函时任安徽督军的张勋,称进退两难。张对此饬令产茧各县及当地军警一体保护。“本届茧款专指大通口内不下四十余万元,防护至月余之久,卒致全功告竣,平安无事”[15]。

此次周全保护也消除了外商的疑虑,上海各丝厂洋商对此评价很高,称“上年携资赴内地办茧,当经各省长官派拨水陆军警,分投保护,毫无疏虞,商等异常感激”。1917年新茧上市,总公所呈请安徽省长官照案派拨水陆军警保护。倪嗣冲“合将条陈一纸令发该知事、厅长、局长,仰即查照所呈各节,派拨得力警察会同驻扎军队一体妥为保护,以免疏虞”[16]。此后这也成为定例。

2 蚕桑业政策取得的实效

安徽历届政府积极实施蚕桑业推广政策,取得一定成绩。如经过提倡和劝导,安徽开始大面积种植湖桑。南陵县“近年邑境多改种湖桑”[17]205。全椒县“近二十年,往往辟良嚋接湖桑,城市亦多植之,蚕桑之利渐广”[18]66。潜山县“近有在附城隙地栽种湖桑,将来培植得法,风气渐开,其庶有兴利之日乎”[19]77!而涡阳县自1919年芜湖道尹祝从恩购寄桑秧三万株,为湖桑入境之始。“邑人马绍统者,先代以经商起家,徙居官路口,于马新庄置别墅,经野作室。不数年,舍宇绵亘百五十余间,连云而起,见者骇之。其子敦仁曰:‘是区区者,皆所谓取诸宫中而用之也’”[20]269。足可见涡阳县湖桑种植之兴。

从全省蚕桑业的一些统计数据来看,民初安徽蚕桑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据1916年统计,安徽全省饲养蚕桑的农户共92606户,是年共产蚕茧11.8万担[21]141。至1918年,年产蚕茧高达17.07万担,创下安徽历史上产茧量最高的记录[22]19。蚕桑业的发展在区域上也有体现,由皖南推广至皖北,并由之前的个别县扩展至全省绝大多数县。据尹良莹调查,皖北淮颍一带,“十余年来,热心者起而提倡”,“每年生茧产额,达一万八千余担”[23]109。具体到某一县,也是成绩斐然。“闻皖北舒城一县,在四年前并无蚕茧出产,而本年(1920)竟出产至千余石,进步之速,殊出人意料之外也”[24]194。

需要指出的是,蚕桑业如此大幅度的发展在清末时期是不可想象的。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入,中国蚕桑业遭受重大打击,地位一落千丈。安徽蚕桑业也很不乐观,仍被作为家庭副业,规模小,技术低,蚕区分布在偏远的山区,所养蚕品种多是土种,这种茧多半只能自缫土丝,茧价也仅达到江浙等省土茧的三分之一。有识之士虽相继兴办蚕桑学校,图谋振兴蚕桑业,但终因政治腐败、政府漠视而并无多大起色。

为了能更明确地说明民初安徽蚕桑业的发展,不妨再将之与民国后期相比较。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安徽蚕桑业日渐衰败,省实业厅邀请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李安来皖调查并提出发展意见。通过半年左右时间的实地调研,李安汇成调查报告,其中对于安徽蚕桑业全盛和衰败时期作了全面比较(如表1、表2)。

表1 贵池等六县蚕业全盛时产销调查表

表2 贵池等六县蚕业退化以来产销调查表(1929年)

由两表比较可知,与全盛年份相比,贵池等6县鲜茧产额均已减少一半,价值降低6成,茧价与产量成同比关系,彼此互为因果,蚕桑业退化情形不可遏止。吊诡的是,由表也可看出,土丝出运增加23%,干茧出运减少60%,茧行则由87家减至26家,减少70%,表面上看可以收到互为补充的效果。而由于土丝价格低廉、蚕茧减少、不谙缫丝之人多不敢饲蚕、民间售丝不如售茧先得现款应急等原因,实际情况则变成土丝愈增,蚕桑业反愈凋敝。

推求其故,不外乎栽桑养蚕技术落后、商情不熟商路未开两方面,而这显然又均可通过政府作为而得到改善。时任安徽建设厅长的李范一曾对此坦白承认“安徽蚕业素居根柢,只以办理不善,未能尽量发展”[25]1。而随后不久,陈汝芬在《拟具推广安徽蚕桑计划》中更是呼吁安徽省政府发挥已失去的作用,在栽桑、养蚕、制种、缫丝四个环节上大力兴办相关局所,多少反映出安徽省政府的疲软[26]93-98。

3 结语

从全国范围来看,民国初年蚕桑业取得长足发展,这得益于有利于蚕桑业发展的大环境。蚕桑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广大蚕农的衷心欢迎和密切配合显而易见,但是政府蚕桑举措的作用也不容忽略。安徽地连江浙,自然环境相似,民众穷困,具备蚕桑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政府稍加引导和鼓励,即可取得一定成绩。

而与江浙等省相比,皖省蚕桑业政策的成效并不十分显著,且迅速消逝。究其原因,一是皖省的政策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多取决于民政长官的重视程度。相对于其他民政长官,韩国钧、倪嗣冲、聂宪藩比较重视蚕桑业发展,但也各有侧重,如韩国钧重视栽桑、倪嗣冲注重教育、聂宪藩着眼技术等,这一定程度上也对蚕桑业发展有所抑制。二是没有掌握先进技术。皖省虽也实行蚕桑业技术改良,不过一直都着眼在种桑方面,至于饲蚕、缫丝诸法很少有人问津,所以始终不及江浙。如歙县“吾邑产丝,不亚于湖绍,所以不及者,特育蚕法及缫丝法未研究耳”[27]102。

安徽自然条件优越,完全满足蚕桑业发展所需。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推行的政策就成为关乎发展至为重要的因素。清末民国时期皖省蚕桑业呈现出的马鞍式发展态势,恰当地诠释了政府政策的作用。民初蚕桑业的发展和本身孕育着的衰落,为安徽蚕桑业更好地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注释:

①关于该问题的相关研究论文有:吴健:《安徽古代蚕业史略》,《农业考古》1990年第2期;苏伦安:《安徽过去的蚕业》,《中国农史》1984年第1期;吴继贤、蒲玉华:《稳步发展中的安徽蚕业》,《陕西蚕业》1985年第4期等。

[1]饬发《劝民种桑育蚕简章》并酌定领桑数目详报汇购由:1914-12-25[B].安徽公报,第73册.

[2]饬发《调查种桑一览表》由:1915-05-02[B].安徽公报,第30期.

[3]令据实业厅呈请令各县解款购办湖桑由:1919-01-12[B].安徽公报,第448期.

[4]庄承旭.中国蚕丝业问题之总检讨(上)[J].经济研究,1940,1(9).

[5]饬发青阳、泾县《蚕种检查所检查规则》由:1915-08-24[B].安徽公报,第68期.

[6]饬三道尹、六十县颁发《蚕桑浅说》务须劝民照行由:1915-03-18[B].安徽公报,第15期.

[7]饬查蚕桑应行调查各事宜由:1915-05-08[B].安徽公报,第39期.

[8]批孟振先条陈蚕桑柞蚕各节由:1915-02-19[B].安徽公报,第73册.

[9]令实业厅呈一件呈送省立女子蚕桑讲习所编印《桑秧栽培大要》祈鉴并备案由:1920-02-24[B].安徽公报,第573期.

[10]令准农商部咨送莳种山桑验法等件请酌量情形提倡办理由: 1920-03-12[B].安徽公报,第578期.

[11]通饬三道、六十县注重职业教育酌设学校各筹办法详候采择由:1915-05-02[B].安徽公报,第30期.

[12]说明皖省蚕桑女学校被诬之真相[N].大公报(天津),1920-01-13(2).

[13]陆军部咨国务院文:1920-04-21[B].安徽公报,第590期.

[14]函倪幼丹[J].安徽教育月刊,第38期.

[15]饬据江浙皖丝厂茧业总公所禀称水陆警察保护完善感激下忱仰即查明各员职名开单详候酌奖由:1916-07-22[B].安徽公报,第172期.

[16]令据江浙皖丝厂茧业总公所呈请保护安徽茧商由:1917-07-04[B].安徽公报,第280期.

[17]余谊密,徐乃昌.民国南陵县志(卷十六):食货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18]张其浚,江克让,等.民国全椒县志(卷四):风土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19]刘廷凤.民国潜山县志(卷四):食货志[M].吴阑生,王用霖,修,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20]黄佩蘭,等.涡阳风土记(卷八)食货志[M].聂宪藩,等修,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21]王鹤鸣,施立业.安徽近代经济探讨(1840-1949)[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

[22]郑林贤.安徽茧业丝绸史话[J].丝绸历史·考古,1990(4).

[23]尹良莹.中国蚕业史[Z].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蚕桑学会发行.

[24]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

[25]李安.发展皖省蚕业计划(续)[J].安徽建设,1929(6).

[26]陈汝芬.拟具推广安徽蚕桑计划[J].安徽建设,1930(22).

[27]石国柱,许承尧.民国歙县志(卷三):食货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章建文]

K206

A

1674-1104(2014)02-0100-04

=100,ebook=106

10.13420/j.cnki.jczu.2014.02.025

2013-11-11

江苏省2013年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LX13_967);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11-12D232)。

郝天豪(1989-),男,安徽界首人,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郭从杰(1976-),男,安徽太和人,阜阳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

猜你喜欢
蚕种蚕业公报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速读
民航空管2018年运行统计公报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