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淑娜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基于隐喻的英语词汇习得
廖淑娜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隐喻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在英语词汇习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在论述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隐喻的英语词汇习得方法:重视基本词汇的基本词义及其隐喻意义;借助隐喻的认知功能,深入理解一词多义;运用隐喻思维,正确理解语境中的词义,注意词汇隐喻意义的跨文化差异。
隐喻;英语词汇习得;认知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意义表达的载体。Harmer曾说过:“如果把语言结构比作语言的骨架,那么词汇为语言提供了重要的器官和血肉。”[1]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的思想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句子来实现的[2]。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
语言的本质就是隐喻。隐喻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是语言与思维发展的基础。据统计,普通语言中大约70%的词语表达源自概念隐喻所体现的隐喻思维过程[3]。
如果仔细研究每一个词的词源,都可以从它们身上找到隐喻的影子。因此,从隐喻入手无疑有助于习得者把握词汇的本源及其发展与运用,从而找到行之有效的习得方法,达到轻松掌握词汇,迅速提高语言水平的目的。
隐喻“metaphor”源于希腊语“metapherein”,其中“meta”意为“across”,而“pherein”则表“carry”。所以从字面上看,“metaphor”的意思是“carrying across”,即由此及彼。因此,隐喻就可以理解为把一种事物从一处转向另一目的地的媒介,是把一个事物(源域:source domain)的某些特征推理影射(mapping)到另一事物(目的域:target domain)的认知过程。其实质是以事物的相似性为基础,通过另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即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认知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认知活动。它是认知的结果,同时又推动了认知的发展,这就揭示出了隐喻在人类认知和推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它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形成概念、发展知识、进行思维以及做出推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Lakoff和Johnson被视为近年来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代表人物。Lakoff和Johnson将隐喻分为结构性隐喻、本体性隐喻和方位性隐喻三类。其目的是帮助分析隐喻意义形成的方式和过程。结构性隐喻是指用一种概念的结构构建另一种概念,将谈论的一种概念的各方面词语用于谈论另一种概念,通常是源域中具体的、已知的或比较熟悉的概念去类比目标域中抽象的、未知的、或比较生疏的概念。本体性隐喻是将抽象的、模糊的、不易释义的概念用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去认知世界,即通过物体和物质来理解人们的经验世界,从而可以对其进行指称﹑量化和归畴。可将抽象的概念喻说具体的物体,可使后者的有关特征映合到前者上去,可分为实体和物质隐喻、容器隐喻和拟人隐喻。方位性隐喻是运用诸如上下、前后、内外、深浅、远近、中心——边缘等表达空间的概念来组织另一个概念系统。英语中的“up-down,high-low,in-out,front-back,far-near,left-right”等本来是区分客观事物之间相对空间方位,但这种区分常常被用于抽象领域,表示人的情绪、身体状况、社会地位和事物的优劣数量等。人类的空间感知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能力,空间经验也是人类较早获得的基本经验[4]。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也存在于思想和行为中。人们用来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是隐喻性的[4]。Richards也认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隐喻,我们的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中就会出现一个隐喻[5]。Ortony认为,所有语言都具有隐喻性质[6]。Derrida指出,哪里有文字,哪里就有隐喻[7]。
大量隐喻性语言的存在反映了人类的隐喻认知模式和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这一全新的理论是对传统隐喻观的突破,隐喻不再仅仅被看作具有文学意义上的审美功能,它所特有的科学认知功能也逐渐被揭示出来。人们对隐喻的理解从语言层面上升到认知高度,对隐喻的研究从传统的修辞学研究转为认知研究。
隐喻作为人们重要的认知方式,对人们认识事物、形成概念及发展语言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词汇习得过程中,应运用隐喻的运行机制来分析词汇,理解隐喻意义、一词多义及语境中的词义,同时注意跨文化差异。
2.1 重视基本范畴词
基本范畴词与人们关系最直接、接触最经常、获得语言符号最早、构词能力最强。因此,应重视基本范畴词,想象基本层次范畴的心理映像,进而理解其隐喻意义。
Lakoff和Johnson认为,绝大多数作为始发模型的词不仅都是实体性概念的词,而且都是生活中的常用基本词义[4]。从语言发展和认知的角度来看,人类创造并使用的第一批词汇多表示具体可视化的事物和直观的行为,是通过身体的直接体验来获得的。但是,当人类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这些词汇已不能满足人类表达复杂的客观世界和丰富的内心世界的需要,一一对应的命名方式会使词汇无限扩大。从语言经济原则出发,通过由已知事物认知域向未知事物和抽象概念认知域的投射,利用创造性的隐喻思维来认识、命名新事物,来认知、表达抽象概念,使原本单一的词义获得新意。
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拥有更多的隐喻用法,使用更频繁,义项更丰富,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数量更多,在日常语言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black”最基本的词义是“黑的,黑色的,暗淡的,黑暗的”,它所蕴含的感情意义通常是贬义的,因此,在日常生活的语境中,“black”表达的大多都是类似感情色彩的隐喻意义,“black lie”(恶毒的谎言)、“black news”(坏消息)、“black look”(难看的脸)、“black augury”(凶兆)、“black dog”(郁郁寡欢者)、“black joke”(荒诞的或恐怖的笑话)、“black despair”(深沉的绝望)等。其他诸如人的身体部位、常见动物和花草树木等也蕴含着非常丰富的隐喻意义。
词缀的基本义和隐喻义在创造新词汇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前缀“super-”,本义是“超,超过”,比喻义是“超越”,新词汇“supermundane,supersymmetry,superpower”就是“超级”这个概念的映射。又如,前缀“hyper-”,本义是“过多”,比喻义是“夸大或极度”,“hyperlinks,hypermedia,hypermilitant”等都包含了这个词缀,是“极度”或“夸大”概念的映射。
再如前缀“pre-”本义是“先于、预先”和“前、在前”,“先于、预先”指时间、空间上的朝前、超前,“preview”(预览预演)、“premedical”(医科大学预科的)、“preempt”(先占)、“prepay”(预付)、“preliminary”(初步的)、“preaxial”(中轴前的)、“preparatory”(预备的);表“前、在前”等概念的,如“premolar”(前臼齿)、“prewar”(战前的)、“prehistoric”(史前的)。
基本范畴词汇隐喻意义丰富,因此,只要掌握词汇的基本义,通过概念隐喻认知机制,利用已有知识和认知模式激活语义网络中的其他子项目,就能触类旁通地记忆和领悟词汇含义。在英语词汇习得中,如果优先重点学习基本范畴词汇,重视学习其隐喻意义,就能习得甚至创造出更多的新词汇。
2.2 深入理解一词多义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促使了词汇的变化,是词义演变的重要依据,是多义词的来源。因此,应借助隐喻的认知功能,加深一词多义的理解,拓展词汇认知的深度。
认知语言学强调人的认知对概念形成的作用,认为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谢之君也认为:“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词汇都是隐喻化的结果;从词汇角度讲,一个词的常规意义指概念意义或核心意义,即这个层面上一般是最初的或常用的意义;从隐喻角度讲,可以归纳出其基本语义和引申义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可简化为相似性的隐喻连接或映射。 ”[8]
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多义现象是概念隐喻制约的结果,即概念系统中的跨域映射结果。如英语中“mouth of a river”与“mouth of an animal”两个意义词语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前者是后者意义的隐喻性延伸。很多计算机科学中的词汇也是如此,如“mouse”(鼠标)、“menu”(菜单)、“window”(视窗)、“hacker”(计算机黑客)等都是概念隐喻。
词汇习得特别是复合词、多义词很有必要采用隐喻的思维方式,加强词汇之间的联系,强化组合搭配,化抽象为具体,改变长期以来语言学习中的死记硬背现象。
2.3 正确理解语境中的词义
隐喻的产生离不开词义,而词义的产生又离不开语境,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将已有知识和认知模式在词汇之间建立起联系,才能正确理解词汇的确切表达意思。
人类的语言是极其丰富的,每天都会诞生无数鲜活的句子,词汇只有在具体的句子及语境中才有生命力。借助隐喻则能较好理解句子真实含义,避免出现机械片面理解词汇等问题。如“A: How’s your new assistant?B:He is a pig.”在这个语境中,用“pig”的特征“stupid”来映射其新助手的“stupid”。苹果乔布斯“Jobs”裁员引发员工抗议,横幅是:“Jobs!We need jobs!”在这个语境中,毫无疑问,第一个“Jobs”是指苹果创始人,而第二个则是指工作。又如:“Japanese bloggers and commentators routinely invoke Apples’success as a wake-up call for a country that once ruled the consumer electronics market.”“wake-up call”原为宾馆的叫醒服务铃声,在这个语境中,引申为“警示”,因为日本昔日控制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风光已经不再了。日本的许多博客撰写人和评论员通常都会提到苹果公司的成功,以当作对日本的警示。
隐喻只能在语言的使用中出现,孤立的语言成分不能称作隐喻。因此,语境越充足,越有助于对词汇意思的理解,越有助于完善交际过程,达到交际的目的。
2.4 注意词汇隐喻意义的跨文化差异、语用意义和表达方式
词汇不仅涵盖了民族的思维模式,更浸透了该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因此,应研究英汉词汇隐喻的民族特点,弄清楚中西方各自传承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中西方隐喻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比中西方词义的文化意象差异和隐喻联系,注意词汇隐喻意义的跨文化比较,深入理解词汇,从而实现交流信息的准确传递。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表达和传播的手段,是了解某个社会文化本质的有力工具,也是理解和融入某种文化的先决条件。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方式,而这种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往往体现得最为突出。英汉语出现很多表达相同的词汇却具有截然不同的隐喻引申,如“dragon”在英语里是“凶险”、“罪恶”的象征,而在汉语里“龙”却是“权力”、“吉祥”的象征;在英语里“magpie”可引申为“爱唠叨的人”,但在汉语里“喜鹊”却是“报喜之鸟”,具有“好运”、“喜事”的引申意义;“dog”在英语里被赋予正面的隐喻义,如“lucky dog”(幸运儿)、“work like a dog”(拼命工作)、“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皆有幸运时),而在汉语里,“狗”却带着负面的隐喻义,如“走狗、狼心狗肺、狗眼看人低、狗改不了吃屎”等。
当然,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但由于某些共同的认知结构反映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上,也有相同的文化内涵和相同的喻义。以英汉两种词汇中的成语为例,许多隐喻都是类似甚至相同的,如“stab in back”(暗箭伤人)、“wash one’s hands”(洗手不干)、“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等。
语言不仅包含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体现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可见,只有结合一定的背景文化,根据隐喻的运行机制来分析词汇的文化内涵,才能理解词汇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文化积淀。
词汇的存在是有理有据的,是活动的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不是孤立的单体。因此,只要能够善于运用隐喻的运行机制来分析词汇、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才可以提高语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认真解析基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联系,掌握词缀的基本义和隐喻义,可以有效提高词汇习得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促进词汇意义的深层理解及对词汇意义的有效推测,培养词义逻辑扩展能力;可以激发思维和想象力,化抽象为具体,使词汇习得变得生动有趣、具体形象。
[1]Harmer,Jeremy.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90:158.
[2]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61.
[3]Lakoff,G.,&Johnson,M.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1999:543.
[4]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7.
[5]Richards,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New York:OUP,1936.
[6]Ortony,A.(ed).Metaphor and thought.CUP,1979..
[7]Derrida,J.Mangins of Philosoph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2:179.
[8]谢之君.隐喻认知功能探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2007
责任编辑 刘志明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Based on Metaphor
LIAO Shuna
(Qua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Quanzhou Fujian 362000,China)
As a link between congition and language,metaphor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metaphor and puts forward that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should base on it;it argues that learners should emphasis on basic vocabulary and its metaphorical meaning;should understand the polysemy by means of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metaphor;should also put the vocabulary in a right context to understand correctly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vocabulary’s metaphorical meaning through metaphor thinking.
metaphor;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cognition
H319
:A
:1674-5787(2014)02-0070-04
2014-02-02
廖淑娜(1970—),女,福建泉州人,硕士,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