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众,文尚春,吴绍武
(宜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 宜春360000)
水是生命之源,我国近年来饮用水的污染事件频繁发生,饮用水安全问题突出,不安全饮水严重威胁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能确保向居民供给安全和卫生的饮用水,宜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宜春县市各供水公司生产的自来水及所用的水源水进行定期监测检验,现将宜春市2005-2010年生活饮用水结果报告如下。
1.1 样品来源 宜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枯水期、丰水期对宜春市各县市集中式供水公司10个自来水厂水源水和出厂水各采水样1次进行全分析监测;并每月1次对宜春市供水源水、供水公司3个水厂出厂水及其管网末梢水固定监测点进行采样监测,二次供水为市区用水单位送检水样。
1.2 方法2005-2007年6月水质样品按《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年版)[1]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2007年7 月-2010年水质样品按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2]进行检验。
1.3 检验项目 包括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总硬度、铁、锰、耗氧量、铜、锌、挥发酚类、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砷、汞、铅、镉、铬(六价)、亚硝酸盐、硝酸盐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游离余氯等指标,2005年后增加了氰化物、氨氮。2007年后增加了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硒、溶解性总固体等指标。2008年后增加了氯仿、四氯化碳。
1.4 评判标准 2005-2007年6月样品按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年版)执行,2007年7月-2010年水质检验按 《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水源水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执行,若1项不合格,则判定该份样品为不合格。
2.1 2005-2010年各类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5年来的抽样检测结果显示:2005管网末梢水水水质检测合格率最低,为80.2%;从2008年以后管网末梢水水水质检测合格率均为100%;由此表1看来宜春市管网末梢水水水质逐年提高。见表1。
2.2 2005-2010年集中式供水和自建集中式供水(自建供水)水质检测结果 2005-2010年共检测水样1239份,合格水样1163份,合格率为99.86%。集中式供水 (城市集中式供水和自建集中式供水)包括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各年度检测份数及合格率情况见表2。由表2可见,城市集中式供水和自建集中式供水水样总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性(χ2=24.66,P=0.00<0.01)
2.3 2005-2010年水样部分项目检测结果 2005-2010年水样部分项目检测结果见表3。
在所检项目中铜、铅、镉、砷、汞、六价铬、硒、氰化物、挥发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硝酸盐氮、总硬度均合格。不合格的项目中以浑浊度、菌落总数合格率较低,分别为98.27%、98.41%;其次为色度、肉眼可见物、氨氮、游离余氯、总大肠菌群、铝、嗅和味、铁、锌、粪大肠菌群,合格率在99.85%~99.17%之间;而耗氧量、锰、pH值、亚硝酸盐氮只有少数项次不合格。总的看合格率比较低的项目主要是浑浊度、游离余氯、铁、铝、耗氧量、菌落总数、色度、肉眼可见物等项目。
表2 2005-2010年各类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合格率
2.4 2005-2010年不同水样各指标检测结果 集中式供水(市政供水和自建供水)的出厂水、末梢水与二次供水的不同指标检测合格情况见表4。
表3 2005-2010年水样部分项目检测结果
表4 2005-2010年集中式供水合格情况
宜春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管辖6县3市1区,均以地表水(江河水和水库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宜春市生活饮用水由市自来水公司供给,下辖3个水厂。分段提取袁河水作为饮用水源,其中滩下水厂与文笔峰水厂水源取水点在同一横截面,袁河水厂水源取水点在滩下水厂与文笔峰水厂取水点上游1000米左右。宜春市自建集中式供水单位有6家,一家取地表水为供水水源,两家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除某矿厂采用简易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程序外,其余3个单位未采用任何水质处理工艺,均直接抽取地下水进入用户管网,并且大多存在缺乏专人管理,没有进行水质定期检验等问题。
我市市政供水合格率较高,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2010年市政供水平均合格率为95.01%,高于2006年全国生活饮用水监测市政供水合格率87.35% (1049/1104),6年的合格率在 90.29%~99.06%之间,市政供水各年度间合格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是上游修建了水库,而河道地势平坦落差小,造成河水流动性差,所以上下游之间常互相污染。市政供水水源水2005年以前,市政供水水源水合格率很低,主要不合格指标为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浊度等,不合格原因主要为:(1)政府对水源保护宣传力度不够;(2)水源保护区划分不明显;(3)饮用水源保护区为城市上游,上游农耕作业频繁;易受农业污水污染。近十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增强,政府监管力度加大以及各项地方性水源保护法规的健全,源水合格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市政供水出厂水市政供水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检测总合格率每年均在90%以上,项目指标检测合格率除末梢水的细菌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稍低外已接近100%。将市政供水与自建供水出厂水合格率进行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χ2=24.02,P=0.00<0.01),这与市政供水水源、设备及工艺较好于自建供水整体有关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6年末梢水样总合格率为97.43%(760/780),高于2004年卫生部对全国城市集中式供水市政供水末梢水抽检合格率91.95%[3],也高于2006年全国生活饮用水监测市政供水末梢水合格率92.4%,说明宜春市市政供水水质卫生质量较高。
我市自备水质卫生状况较市政供水水质差,该类水源若作为生活饮用水,必须加强水源保护,进行饮水消毒。自建集中式供水水源基本来源于地下水,开采过程缺乏监管和科学管理,水给水设备的设计、安装不合理造成水质污染和水源环境保护不当、缺乏有效消毒和未采用任何水质净化处理工艺,均直接抽取地下水进入用户管网使得自建供水合格率整体低下。自建集中式供水6年的合格率仅为80.59%,还是高于2006年全国生活饮用水监测自建水厂合格率79.79% (54/67)[4],尽管宜春市自建供水卫生安全状况生活高于全国城市集中式供水自建供水平均,但自建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和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不合格指标主要是感观性状和细菌学指标还有金属指标,2006年某矿采厂对自建供水管网改造,在改造过程中由于施工没有很好地掌握聚合氯化铝的剂量造成规范中规定的金属铝不合格。其它的自建供水管网也存在工艺不完整、未加液氯消毒剂等有关问题。
二次供水相对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较高,6年检测结果表明,二次供水超标项目多集中在细菌学指标,亚硝酸盐、氨氮、耗氧量等理化指标,饮用水中余氯含量降低的情况。由于检测水样是部分单位,二次供水水质质量可能会存在比较严重的隐患。造成管网末梢水水质浑浊度偏高和细菌学指标的不合格是因配水管网老化结垢、年久失修等因素。
经过以上分析,我区生活饮用水总体上是安全的,虽然宜春市市政供水水质的合格率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自建供水水质卫生质量仍有待提高,提示有关部门应大力加强对自建供水的监督监测管理力度,促使其改进工艺技术,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对二次供水应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以确保二次供水的水质质量。强化城市供水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饮水安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S].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2006.
[3]卫生部.关于2004年全国城市集中式供水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Z].卫监督发(2004)334号.
[4]卫生部.关于2006年生活饮用水和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查情况的通报[Z].卫监督发[2007]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