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竹
(渝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 新余338025)
渝水区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袁河中下游,地理位置北纬 27°35'~28°05',东经 114°44'~115°24',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56公里,属丘陵平原区,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00mm,地表水系和地下水系丰富。渝水区现辖5个办事处,11个乡镇。辖有169个行政村,8个管理处,29个社区居委会。全区总人口64万,其中农村人口33万。为掌握了解我区农村生活饮水水质卫生状况,2013年对全区农村生活饮水进行了水质监测,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1 监测对象 渝水区范围内以行政村为监测对象,按照每个行政村至少选一个监测点,较大的行政村选2~3个点的原则,采集枯水期(2013年4月)和丰水期(2013年10月)各一份水样送检。
1.2 监测项目 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铜、锌、砷、氟化物、硝酸盐、铅、镉、铬、汞、硫化物、硫化氢、氰化物、亚硝酸盐、挥发酚、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共30项。
1.3 检验与评价 检验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1],评价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执行,30个监测项目中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即判定该份水样不合格。
2.1 水质监测情况 2013年共选定农村生活饮水515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均采集枯水期、丰水期水样各一份,共计监测1030份水样。总合格样品845份,总合格率82.04%,其中枯水期合格样品414份,合格率80.39%;丰水期合格样品431份,合格率83.69%。本次监测中不合格指标为:浑浊度、铁、锰、氨氮、氟化物、硝酸盐氮、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见表1。
表1 渝水区农村生活饮水水质监测9项指标超标情况
2.2 枯水期与丰水期水质比较 枯水期样品合格率为80.39%(414/515);丰水期样品合格率为83.69%(431/515),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68,P>0.05)见表 2。
表2 渝水区农村生活饮用水丰、枯水期水质监测情况比较
从2013年全区农村生活饮水监测结果分析,渝水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处于较低水平,合格率只有82.04%。从本年度水质监测结果中不合格指标来看,共有111份样品浑浊度超标,这可能与农村饮水使用前没有过滤有关。在我区农村,大多数饮用水直接抽取地下水,且大部分采用的是手摇式压缩井,铁、锰合金材质,在压缩取水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铁、锰等金属指标的超标;另外还有部分重金属超标的样品来自临近袁河和工业园区,这可能是导致本次监测中铁、锰等重金属超标的主要原因。氟化物、氨氮、硝酸盐等超标,这与我区有部分地区地处燃煤产区;部分压缩井取水深度不够,地面外环境污染有关。较多样品卫生细菌超标,这是导致我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不高的主要指标,终其原因:一是一些取水点选择在地表外环境较脏,甚至是厕所、臭水沟等低洼处,导致地面污水渗透地下;二是村民消毒意识不强,没有做好饮用水的消毒处理工作;三是所有取水点都是敞开式,疏于管理。
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我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亟待改善。一是在农村地区开展饮水相关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村民的卫生意识;二是加强农村饮用水取水点的管理,逐步建立完善的防护设施;三是配备相应的水处理设施,包括沉淀、净化、消毒处理等设施;四是加强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五是率先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建立集中式供水模式,逐步向其他农村地区覆盖,最后实现所有农村地区使用集中式供水,为我区农村地区提供优质安全的生活饮用水,保障农民身体健康。
[1]卫生部.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卫生部.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刘琼,唐衍兴,朱敏.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