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4-03-28 19:39李淑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平时成绩纲要

李淑霞

(赤峰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称“纲要”)是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就目前从“纲要”所面临的国家、学校和任课教师高度重视而学生普遍轻视的现状来看,如果一味地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不设法提升学生对此课的认知度和喜欢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恐怕很难发挥出来.因此,探索出一套适合学生特点并为他们所接受的教学模式,是摆在“纲要”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1 我校目前“纲要”课的教学现状

1.1 学生的学习态度

无庸置疑,近些年,我校“纲要”课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从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制度等多方面都进行了艰辛探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随着考研风气的益愈浓厚,以往那种厌学、弃学的局面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尽管如此,我们认为目前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国家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从最近一次调查中显示,在“纲要”课上,学生大体可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听课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5%.他们总是坐在最前排,边听讲边作记录,思维也总是跟着老师的进度走;第二类:半听不听的,占学生总数的37%.他们手里都有“副业”(考试类、专业类书、课外读物或其它科目的作业等)老师强调重点的地方,他们就记一记,老师讲到高潮处就抬头听一听,之后就是埋头干自己的;第三类:不听课的,占学生总数的31%,玩手机游戏、发微信、看视频、说话、睡觉……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是什么他们全然不知.第四类:不来听课的,这部分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他们中有习惯不来上课的;有的是学生干部,因为热衷于本院的社会工作,总是利用公共课为院里做这做那;有的是考驾照练车或考车的.准确地说,老师只为25%的学生上课.其他人都是为了考勤才到课堂的.

1.2 教学模式

几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纲要”课教师每人都自制了精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增添了许多图片、视频资料甚至MTV,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提高了教学实效性.但是,毕竟“纲要”课所涉及的时间跨度太大(160年)内容太多,而课时又少(36学时),所以老师每次上课都是挥汗赶进度.这也正是老师唱独角戏,一言堂,把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的主要原因.

1.3 考核方式

从08级开始,学院在“减轻学生考试压力”的的理念下,把“纲要”课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虽然有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划分(30:70)但考试成绩仍占多数,平时就是不学,考试一抄也一样及格.因此不少同学就认为:学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没必要在这门课上花费更多的精力.有人临阵磨刀——考试前一天看看哪些题在哪一章就行了,而有些人根本就不看书直接到考场上去抄.考试没压力,学习没动力.所以就导致了“纲要”课堂上松松散散的状态.

2 “纲要”课教学模式改革管见

造成学生对“纲要”课不够重视的原因有很多,但教学模式一定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老师在短短的36课时内讲160多年发生的重大事件,难免像蜻蜓点水缺乏应有的深度,造成“空”而“大”的局面.有鉴于此,笔者认为“纲要”课必须首先解决教学模式这一瓶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近年来我们不断地倡导用参与式、研究式、问答式、讨论式教学,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实践中都未能加以实施,从而使“纲要”课陷入到令人尴尬的局面.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可在以下方面作一尝试.

2.1 主题式讲授法

因为在高中都开设中国近、现代史课,学生都有一定的历史基础,所以“纲要”课最忌讳机械地重复已有知识.我们可将教材的内容按照不同时期突出的历史主题重新组合,通过选取与历史主题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抓住中心思想,掌握相关理论.实际上,“纲要”课教材的编写体例已为我们进行主题式讲授提供了可能.因为全书分纲(三个综述)和要(十个专题)所以,我们可以有目的的对教材进行整合取舍,以确定几大主题,每一主题下再设若干子问题作为主题的支撑,也是它的论点,一一加以讲述.

把这些子问题讲清楚了,三个选择的核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主题式讲授的主要特点是:主题明确,脉络清晰,重点难点突出.这样的讲述有血有肉,且有一定的深度所讲理论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2.2 以人物带事件讲授法

学生大都喜欢历史人物,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多讲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所以我们的讲授就可以把教材内容完全打散,按照人物在历史中的出场顺序重新组合教材,让学生透过历史人物生活的年代、发生的历史事件来揭示历史规律.由历史人物联想到历史事件,把人物和事件结合起来讲授.

这种以人物带事件的讲授法的特点是直观、生动.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成为开启历史知识殿堂的钥匙,会大大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3 分析比较法

这就是从史中提炼出问题,然后以史为据,或者通过比较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总结出经验教训.其做法就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推理和概括.比如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时,可以提出:“引进外资与资本输出”有什么不同?“开放城市与通商口岸”是一回事吗?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社会性质、国家主权、历史背景、目的结果几方面的对比分析之后,就会懂得我国争取民族独立之艰难,并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如今已成为一个强大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豪感.又比如在讲“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时候,可以讲“城市中心论为什么在我国行不通”?通过对中国和苏联两国国情的对比分析,再用有力的证据即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心城市举行的武装起义都毫无例外地失败的教训,进而从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中,就顺理成章地得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讲解放战争时可以提出“抗战胜利后的中国人民为什么抛弃国民党而选择了共产党”?从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内战政策到国统区人民的生活,再到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对照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反对内战政策、解放区土地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史实后,一个鲜明的答案“人民一定抛弃国民党而选择共产党”就呼之欲出了……总之这种讲述方法立论鲜明,论据充分.因为这些道理不是凭空想象出来强加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分析对比推理得出来的结论,可信度大,学生信服.

2.4 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模式,又称实践教学,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更生动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进而理解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实践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选择以下方式:

⑴参观 让学生对家乡及周边地区的革命旧址、遗址、历史古迹、革命陵园等进行参观.参观后写出观后感,老师评定后打分,将成绩记入平时成绩.

⑵考察 让学生自主寻访家乡及周边地区的老企业,找企业老职工和领导谈话,了解企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巨大成就.考察结束后及时将现场拍照、摄像、访谈记录整理成考察报告,交由老师,经评定将成绩记入平时成绩.

⑶知识竞赛 每学期可以组织一到两次,尽可能地让全体同学参加,调动大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巩固学生已学知识,二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三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可以分若干小组进行,最后把成绩记入个人平时成绩.

⑷课堂讨论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例如:有人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没有义和团就不会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上可以讨论十几分钟,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后,老师再作总结.老师根据学生们在讨论中的表现打分,记入个人的平时成绩.

⑸演讲 每天利用课前十分钟,学生轮流登台演讲.演讲的主题可以有多种,如“我看历史风云人物”、“历史上的今天”“经典影片观评”、“经典名著推介”、“史学问题研讨”等等.虽然只有十分钟的时间,但演讲者要用大量的时间去查找相关资料,写发言提纲,有的要作成PPT.这对于他们的材料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应用能力都是一种极好的锻炼.同时还能让他们体会老师的辛苦.因为每人都不例外地演讲,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就会被大大地调动起来,学习历史的氛围更加浓厚.

3 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考试模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必然需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考试模式.如果只改革教学模式而考试方式不变的话,那么再好的教学模式也会半途而废.因此,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是教学改革的又一大难题.目前,在考试方式上,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其一,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30分,提到60分.平时成绩由两部分构成:课上包括出勤、课堂纪律、讨论、演讲、作业几部分,课下即社会实践,包括参观、考察、读名著、看名片及之后的观后感、考察报告、心得体会等等.二者各占30分.

其二,期末考试要改变题型.不能直接按课本和笔记出题,要出一些应用型拓展性的题目.比如对一些重大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或者对一、两段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得出结论.这种考试方法,既避免了学生相互之间的传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平时成绩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关于工科专业课平时成绩的思考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平时成绩评定与构成——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