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舟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近年来高职院校异军突起,在人才技能培养方面凸显了办学特色,也吸引了大量的生源。高职学生的来源具有多样性(如普高生、“三校生”,即职高生、中专生和技校生)。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存在主观上的差异,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总体偏低。他们的英语基础、接受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另外,生活和就业压力等因素,使得高职学生和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心理上都有不同的特点。高职教育是要综合各类学生的优点与特色,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力,改变他们先前学习中的不足,使之成为有用之才。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高职学院学生的特点,在高职学院英语教学中采用和实施“分级式”分层教学模式,显示出这种模式的优势,也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使属于同一水平上的知识为一个层次,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施教方法”。
“分级式” 分层教学是分层教学模式中的一种个别化教学模式,是分层教学法的延伸和创新。学校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基础以及水平能力,划分不同的层次,让学生移动到所属层次进行课堂学习。将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流动。
从国内外文献综合来看,国外关于“分级式”分层教学法的直接研究较少,但间接研究和相关研究——即新式的教学教法研究较为丰富。主要原因在于国情和学生数量的不同。通过数字图书馆、知网、以及互联网查询,找到研究分层教学法的相关著作文献共计1550 余篇。专门研究“分级式”分层教学法或 “走班制教学” 的论文有1000 多篇。其他文献多以论文和经验总结为主。“分级式”分层教学的相关文献非常多,但具体运用于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并研究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的较少。因此,从高职院校角度进行“分级式”分层教学的研究与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分级式”分层教学理论的基础是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结合我国教育史中“因材施教”原则,基于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而展开的研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中提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教育心理学中对“个体差异”也有详细的研究。学校环境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学生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先前知识的差异、志向水平差异(即学习动机的差异)、智力倾向(素质)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和男女生的学习差异等。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提倡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展。教育应该利用学生的差异,并把它作为一种教育资源,从而最大程度挖掘和发挥学习潜能作为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的不断递进。
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依据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可促进学生的发展。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在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是由人文素质类课程和活动来实现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书中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指出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主要教学目标:即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基本技能,打好语言基础,发掘学生潜力,让他们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求,并且培养其语言基本运用能力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能力。英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目的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为其专业技能服务,为行业服务。
在高职院校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生源特点为前提下,实施“分级式”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班级下进行教学的复杂与混乱,让各层学生都学有所获,体验学习乐趣;让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明朗与简洁,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国家对大量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大众化教育目标。
5.2.1 改变传统班级模式下英语教学的弊端
“分级式”分层教学打破了原有传统模式下的班级教学制度,改变了将英语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混合在同一个班级里进行教学的弊端,避免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困难和混乱。在“分级式”分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根据该层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学生在相应水平基础上获得一定知识,品尝成功的喜悦。
5.2.2 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
“分级式”分层教学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且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因材施教”的原则。它的具体方法是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同一个水平层次的学生组合成同一个教学班。学生处于同一个层次,和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有可比性,可形成良性竞争。这样的分层教学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有竞争有动力的学习环境,使其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以及语言学习技能。
5.2.3 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分级式”分层教学的另一大优势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在分层以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差异将教学目标进行各层分类和细化,对各层学生掌握英语技能方面有不同的标准和内容。这能使绝大部分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一定时期内让各层次学生都学有所获,突出体现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特色。
5.2.4 有利于教师能力的提升
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任课教师除了传授课本知识以外,还必须加强自身专业水平,掌握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去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运用。教学过程需要有效地组织教学,灵活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将原本无良好学习习惯或对英语毫无兴趣的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之掌握一定英语技巧等等,都能极大地锻炼教师的组织调控能力、以及教学教法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21 世纪适应高科技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英语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基本技能,打好语言基础,发掘学生潜力,让他们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求。那么,“分级式”分层教学虽然能解决由传统班级带来的重要弊病和阻碍,但其本身是否就是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呢? 在对其实施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问题的分析、研究和解决,将能更好地使这一方法得以完善和补充。期待“分级式”分层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上能更好地适应目前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1] 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
[2] 陈琦,刘德儒.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01-P103,275-277,290.
[3] 朱德全,易连云.教育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65-366.
[4] 艾晶,雷淑华.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之探讨[J].文教资料,2006(33).
[5] 刘恺.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级达标[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6] 王旭明.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 学科教育,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