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杭,李慧民
(1.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沙坪坝 400037; 2.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重庆 江北 400020)
近年来,重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在重庆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政策的支撑与落实还不够、质量保证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总之,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还不相适应。深入探讨重庆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之路,对实施“科教兴渝”发展战略,促进科技转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经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劳动技术大军意义重大。
1.建立了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
重庆市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大力发展以高职教育为龙头的职业教育作为发展民生的大事。在时任市委书记张德江的部署下,重庆市于2012年5月召开了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出台了《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2012—2020)》(以下简称《规划》)。《决定》强调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与作用,要求在规划上优先安排、在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推进兴渝富民的战略重点,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企业生产效率的关键举措,作为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的主要抓手,作为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的民生工程[1]。根据《决定》要求,重庆市从2012年起把职业技术教育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工作目标管理,作为考核区县党政班子实绩的指标,并建立市级层面的职业技术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为贯彻落实《决定》和《规划》,重庆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关于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构建职业技术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通知》等十余个文件和规定。
2.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财政将高职院校的拨款方式调整为与本科院校相同的方式,并逐年提高生均拨款标准。2013年,重庆市财政对全市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额度达到了6 000元/生,对民办高职院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1 400~2 600元/生[2-3]。近几年,重庆市财政局大幅度增加高等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国家、市级示范(骨干)院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服务社会能力建设等。《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重庆市还将投入近百亿元发展职业教育[4]。
3.高职教育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随着对高职教育的逐步认识和高职教育对社会的贡献度日益增大,行业企业对高职教育的依赖明显增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不断加大。2012年,19所高职院校获得企业捐赠达3 450万元[5-6]。考生、家长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报考人数均超过计划数,在不少省份生源不足的情况下,重庆市高职的生源仍略有增加,生源质量有所提高。
截止2013年底,重庆市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39所,占全市各类高校的60.94%。全日制本科院校中,举办专科层次高职教育的院校有19所。高职院校中,公办院校23所(其中市教委主管院校8所,行业企业主管院校13所,区县主管2所),民办院校16所[2-3]。
截止2013年底,全市高职专科在校学生22.68万人,其中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在校学生20万人,本科院校高职学院在校学生2.68万人。高职专科在高校学生总数的占比为36.33%。2013年全市高职专科招生7.6万人,其中12所单独招生试点院校单独招生1.2万人。2013高职专科毕业生共6.3万人。
全市高职院校在地域分布上以主城为主,共19所,六大区域中心城区中万州6所、永川5所、江津3所(另有地处主城的3所高职院校在江津设有校区)、黔江2所、涪陵1所、合川1所(另有1所主城高职院校校区),其他区县中璧山1所、铜梁1所、长寿1所[5-6]。
重庆市现有高职专业1227个,以经济类和土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工科类专业为主。虽然专业布局存在结构性问题,但基本能满足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利用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条件,重庆市依据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的《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以“园校互动”“城校互动”“渝陕对接”等项目推动了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城校互动”“园校互动”是具有重庆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重庆市已确定西永微电子职教园区、重庆九龙职教园区等16个职业教育园区开展“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改革试点。
重庆市高职院校在市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中取得历史性进步,共建成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3所,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3所,市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8所,市级骨干高职院校3所,累计建成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建设专业50个。重庆市高职院校在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奖中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奖项等级和数量位居西部第一[5-6]。
1.高职学生的能力增强
据麦可思2012年调查显示,重庆市高职院校按期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占应届学生总数的比例平均为93%,80%以上在校期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上岗证书,90%以上毕业生参加过半年以上顶岗实习,高职专科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的满足度为79%。毕业生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中,科学思维能力类为51%,理解与交流能力类为49%。毕业时掌握的创新能力水平为48%,创新能力的满足度为79%,掌握的核心知识水平为45%,毕业生核心知识的满足度为78%[8]。
近年来,全市各高职院校每年有超过30%的在校生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国家奖助学金金额超过2亿元[5-6]。
2.高职院校的就业势头良好
据麦可思研究院调查,2012年全市高职专科毕业生62 633人,就业率为91.6%,比全国平均就业率高2.0个百分点。其中矿业工程类、电力技术类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近100%。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总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5%以上。重庆高职专科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1%,比全国平均数高1个百分点;应届高职专科毕业生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为43%,比全国平均数高3个百分点;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为53%,比全国平均数高9个百分点;半年后月收入为2 583元,比全国平均数高101元。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高职专科专业类为矿业工程类(3 088元),其后依次为测绘类(3 028元)、公路运输类(3 026元)。重庆市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82%,比全国平均数高2个百分点[9]。
3.科技文化竞赛的水平不断提升
重庆市重视科技文化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重庆市教委每年组织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竞赛等专项比赛。自2008年以来,重庆市教委、市人社局每年联合举办重庆市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赛项达到20个左右,参赛面涵盖所有高职院校。近年来,重庆市高职院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12年获得一等奖12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32个;2013年,荣获一等奖10个、二等奖23个、三等奖31个[5-6]。
1.提供了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就业覆盖全市主要行业
麦可思2012年调查数据显示,重庆市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是建筑业15.8%,电子信息、通信、媒体业占12.1%,商业占6.5%,医疗、护理服务业占5.5%,教育业占5.2%,公用事业占4.9%,制造业占4.7%,设计咨询业占4.3%。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主要是民营企业/个体58%,其次为国有企业24%。高职专科毕业生有71%在本市就业,17%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就业,14%在民族地区就业,3%在贫困地区就业[9]。
2.为企业提供了员工培训
在本市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带动下,全市高职院校普遍重视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各类培训。2012年,全市高职院校累计完成各类企业在职员工培训近20万人次[5-6]。
3.师生广泛开展专业技术服务
重庆高职院校利用专业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支持企业转型升级,设立的十余个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已成为高职院校师生开展技术服务的平台。三年来,每个中心平均完成技术服务产值近1 000万元[5-6]。
社会分配机制的不尽合理,技术技能型人才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不少考生、家长仍将高职教育当成失败者的教育。用人单位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学历趋高的入职偏见为高职毕业生就业设置了过高的门槛。高职院校本身对内涵式发展的认识存在误区,一些学校对内涵式发展的理解存在偏差,普通教师“只管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教学方法陈旧,降低了高职教育的影响力。
重庆高职院校的办学主体多元,由于政出多门,管理分散,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引领作用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制定的政策和确定的项目还未完全落实,致使高职教育有被边缘化的倾向;校企合作无章可循,存在学校热,企业凉的现象。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成本普遍高于本科院校,近年来重庆市地方财政对高职教育的投入纵向相比增幅较大,但与其他教育类型及国内其他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重庆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新一轮大发展时期,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大,尤其是“6+1”支柱产业、“2+10”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但目前重庆各高职院校还存在专业同质化严重、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难以很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
重庆市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不健全、质量管理机制缺失、质量标准不完善、学习者满意度基本没有进入到教师评价体系等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1.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及重庆市颁布的《决定》和《纲要》中关于高职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
根据《决定》和《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重庆市教委组织拟定了准备实施的高职教育“七项工程”实施方案,但至今未能启动,项目没有落到实处。需要尽快启动相关工作,推动“七项工程”的稳步推进。
2.加快制订推进校企合作的地方性法规
目前关于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大都是从教育的角度来制定的,对企业没有太大约束力。因此应加快立法,将校企合作纳入法律体系之中,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3.继续出台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政策
制定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引进办法,明确规定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完善高职院校专业评估机制,专业设置动态化。鼓励高职院校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方面,尤其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发挥舆论工具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
利用好各种媒体资源,加大对高职毕业生成长成才和企业深度参与高职教育等典型案例的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都参与高职教育的社会氛围。
1.不断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行政部门应引导高职院校,特别是新建高职院校,将转变教育观念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要求学校加强与职教发达国家和国内职教发达省市的合作交流,找准与所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对人才需求的契合点,明确发展的目标方向。
2.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一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二是深化以能力为重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更新教材,使其更加贴近教学改革和实践发展的需要;三是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设置专业和课程;四是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推行项目导向、理实一体等教学方法;五是实行灵活的学籍和教学管理制度;六是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和职业能力培养;七是争取地方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部门的支持,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
3.进一步增强专业服务能力
引导高职院校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多种机制和平台,做好与行业企业的对接,提高专业为行业企业的服务能力。制定专业发展路线图,定期发布专业建设指南,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调整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加快建设支撑和服务重庆市“6+1”支柱产业、“2+10”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和专业群。制定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建立中高职有机衔接、融汇贯通的专业体系。
4.建立健全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
高职院校从建立教育服务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两个方面来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制定完善的条件保障措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做好实时监控和反馈调整。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联席会议机制的优势,理顺和建立协同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园校互动、产学对接等方面,以高职院校为龙头,进一步凸显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调动学校办学积极性,鼓励尝试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高职教育办学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渝委发[2012]11号).
[2]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教育事业统计信息(摘要)(2011/2012学年).
[3]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教育事业统计信息(摘要)(2012/2013学年).
[4] 《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2012-2020)》(渝府发[2012]106号).
[5]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2年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6] 2012年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7]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3年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8] 2013年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9]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就业指导中心,麦可思研究院.重庆市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