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探讨

2014-03-28 15:04西藏民族学院
财政监督 2014年23期
关键词:村组村级会计人员

●西藏民族学院 方 冰

我国西部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探讨

●西藏民族学院 方 冰

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基层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分析我国西部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一系列改进对策与建议等,以供实际工作参考。

西部农村 村级财务 理论基础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也取得了伟大成就,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村面貌有了极大改善。但是,一些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农村财务管理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基层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解决当前农村财务管理混乱、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具有积极作用。我国西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农村财务管理问题更为突出。由此,探讨西部农村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一)理论基础

1.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主要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即委托人授权企业的经营者即代理人来经营管理企业的一种合约关系。其对于村级财务管理的意义是:通过发挥委托代理的激励作用,使代理人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会计职权,以提高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使会计信息具有可用性、客观性和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达到减少和消除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违法乱纪现象的目的。

2.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是指一个部门或单位为了提高其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料安全完整和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以及发展战略等得以实现而由单位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它是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内部控制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组织中,加强对农村内部控制,有助于实现其财务管理工作的民主化、公正化、科学化,从而有效防止财务舞弊等现象发生。

3.集权与分权理论。该理论认为,集权与分权是职权在不同管理层次之间的分配与授予。所谓集权是指较多的权力或较重要的权力相对集中在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上级的决定、指示、指令行事。所谓分权是指较多的权力或较重要的权力分散授予组织的基层管理者,以便他们在行使这些权力时,能够自主支配组织的有效资源,并自主决策、自主解决组织运行过程中的问题。

当前村级财务管理集权现象较为普遍,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村级财务管理权主要集中于乡镇。虽然有益于上级的监管与督查,但是容易忽略每个村的实际情况,而且过于集权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村级组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村级各项事务的开展;第二,村支书或村主任掌握着重大事务的决策权,这样虽能提高决策效率和节约决策成本及时间,但会产生村务不公开、不透明、不民主等问题。所以,集权与分权理论告诉我们既要做好集权,又要适度分权,旨在让广大村民参与重大财务事项决策,以发挥其管理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良好运行。

4.会计寻租与会计管制理论。会计寻租指在社会或组织的总财富水平(即经济收益)并未改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会计信息来进行社会财富的非公平性转移和资源的不恰当配置,从而对其他社会主体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会计管制是指政府或会计职业团体对会计工作的干预,以确保会计工作能够合理、有序地进行。在农村财务管理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会计寻租行为,使得村级财务管理不透明,腐败现象严重,这些情况的存在需要会计管制加以控制和监督。

(二)现实意义。加强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使农村财务公开、透明,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不打折扣,才能确保农村各项工作规范、系统地开展,并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早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第二,规范村干部行为,防止腐败违法行为发生。农村腐败现象主要有截留私分、挪用公款、虚报冒领、滥发钱物、公款消费等,只有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强化对财务活动监管,才能有助于规范村干部行为,使其“按章办事”,并营造良好的农村财务运行环境;第三,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良好发展。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是维护了广大村民的合法权益,从而减少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矛盾纠纷,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必然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第四,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有助于农村集体经济积累,壮大农村社会发展基础与实力,从而有助于拓宽新农村建设空间,进而缩小城乡、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

二、我国西部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

当前随着西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增强,农村财务工作也得到一定发展,其管理现状是:一是农村财务工作不断得到重视。近些年来,国家先后提出了取消农业税、进行合乡并村、新农村建设等政策,为配合这些政策的顺利实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规定,如2003年3月14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村级财务公开检查情况的报告》,通报了各地开展农村财务管理的情况,并分析当前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005年7月11日,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以此明确村干部的责任,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二是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多样。近几年来,一系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的出台,为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提供了指导,使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多样化。在原有“村账村管”模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农村会计委派制、农村会计代理制、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等模式,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形式多样化发展。但随着农村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村级财务管理也呈现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设置不合理。按照我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根据农村财务活动现状,对于业务量大、经济发展较好的村组,应当设置专门的会计核算机构。但是由于我国西部农村基础设施普遍较为薄弱,一些应该设置会计机构的村组却没有设置相应会计机构,有的即使设置了,其会计核算机构也很不规范,会计人员往往是由村支书兼任,甚至出现会计与出纳工作由一人承担,违背了不相容职位需要相互分离的原则规定。同时,对于会计人员的任用程序,一般是由村支书个人决定,所选用的人员一般都是跟自己关系好的,或是亲属、朋友等,缺乏相应的监督。由此可想而知,会计人员的工作缺乏独立性。

(二)财务透明度低。村级财务公开是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一种方式。但是,很多村组没有严格履行财务公开制度,或者只是部分公开,公布都是虚假或是无关紧要的信息,对推进财务公开制度没有丝毫帮助。其公开程度不彻底、不透明,老百姓看不明白,实质等于没有公开。有时,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随便写一些信息,根本反映不了真实的财务收支内容,致使检查人员也不知道该信息的真伪性,加之农民群众缺乏相关知识,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监督。

(三)人员的素质偏低。目前,村会计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会计知识和法律知识,没有会计证,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大多是村干部兼任,对于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等不甚了解,对票据的真实性和规范性不认真审核,白条抵库现象严重,其会计报表编制不规范、不科学,甚至是自己编造数据,造成账证不符等现象相当普遍。同时,村组会计人员年龄偏大,经专业训练的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担任会计工作,或者稍有一定专业实践基础的村组会计人员早已外出去务工,致使农村会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四)缺乏监督机制。对农村财务工作的监督,应由业务主管部门、审计部门等共同履行责任,但在实际运行中,许多监管只是走走形式,根本没有起到真正监管作用。对于审计部门来说,农村是他们的工作盲区,其基层乡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一些不合法、不合规的经济业务不能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甚至有些审计人员知法犯法,不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导致农村财务混乱现象比比皆是。对于农民群众而言,很多人缺乏监督意识,或是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相应的制约监督机制与氛围。

(五)信息化建设滞后。财务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村级财务管理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当前,由于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落后,一些村组没有实力配置财务信息化系统、购置相应电脑及一些所需的硬件软件设备等,即使有能力购买了电脑,也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掌握不了财务信息化运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

就其成因主要有:一是认识仍不到位。对于领导层面来说,为了任期内的业绩,很多领导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村干部来说,由于深受原有管理模式的影响,认为村财务由本村自主管理而上级部门不能干预。对于村民来说,其民主意识不强,对于自己行使哪些民主权利并不十分清楚,更不会对村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督;二是制度执行不力。目前,农业部、财政部虽然颁布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 《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在西部农村形同虚设,完全得不到有效执行。

三、加强西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创新管理模式。即实行会计委派制与村账乡管并存的制度,可根据每个村实际发展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管理模式。如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乡村,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指将村级的会计工作统一委派,村级需要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专门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业务核算与监督等工作。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乡村,可实行村账乡管制度。所谓“村账乡管”是指由乡镇成立“乡村财务中心”集中管理核算村组财务业务,村级组织可不再设会计、出纳,只需设一名报账员(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实行定期报账制,对其村级日常开支实行备用金制度,并定期考核其财务活动情况。

(二)健全和完善制度。一是实行村组财务零余额账户管理和政府采购制度,以避免村组会计人员直接接触资金;二是严格执行财务公开制度。从内容上来说,需要体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表述要清晰,使农民群众都能看懂,而且要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要对财务信息进行公开;三是对于村民反映的问题,要组织有关部门及时认真核查处理,对于确实存在重大问题要严肃追究。

(三)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提高村组会计人员的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县、乡政府应定期组织村组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再教育活动,使他们对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等能够进一步认识,熟悉和规范整个业务流程,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储备,并提高实际业务能力;二是严格农村会计人员的选拔。对会计人员的选拔,应形成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对此,县、乡政府可出台一些关于会计人员选拔的制度及管理办法等,为村级财务人员职业化发展提供保障;三是建立一套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县、乡政府应定期、不定期地对其业务工作及其能力进行考核,做到会计人员能上能下,奖罚分明。

(四)加强审计监督工作。鉴于村级财务工作审计的艰难性,应该实行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即审计委托制度。它是把各村的财务交由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这些会计师事务所由上级部门牵头,对村级财务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审计,这样既保证审计结果的正确性,又使审计部门独立于相关部门。实行审计委托制,并不是要以此取代群众与相关部门的监督,而是使整个监督工作立体化。一是在村组中建立民主理财小组;二是由村民委员会对村级财务进行全面监督;三是开展注册会计师专项审计工作,确保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符合法律规范,真正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五)推进信息化建设。西部农村相比东部来说,其信息化程度较低。要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是关键。对此,可通过“村村通”、“户户通”等项目工程实施,以全面加强农村数据通讯和网络工程建设,推进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将每个村组的财务系统联网,这样不仅有助于上级业务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村组财务活动情况,而且还有助于提升村组财务运行效率,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有助于及时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使广大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本村财务运行情况,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形成一个全面理财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村组财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发展。

(本文系2013年度西藏哲学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引导西藏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绿色财务体系研究”〈13BJY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1.常树春、陈顺达.2010.新形势下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财会通讯,32。

2.潘自强.2009.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其评价[J].农村经济,2。

猜你喜欢
村组村级会计人员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试论农村村组职能社区化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村组会计拒不交账,法律上该如何处理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浅谈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