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
——以浙江省上市公司为例

2014-04-13 05:42浙江农林大学陶宝山
财政监督 2014年23期
关键词:回归系数盈余会计信息

●浙江农林大学 俞 红 陶宝山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
——以浙江省上市公司为例

●浙江农林大学 俞 红 陶宝山

本文以 2011—201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浙江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资本市场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盈余管理

一、引言

20世纪末以来,国内外财务造假案频频发生,失真的信息披露与失效的内部控制,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合理运作,动摇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继美国出台了 《内部控制——协作体系的要素及其对于管理层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COSO报告、ERM框架后,2008年以来我国也出台了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基础的一系列内部控制指引,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逐渐从自愿性向强制性转变,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所谓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为特定目的而对盈利进行操纵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与信息不对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企业管理当局依据一定的标准向外界披露本单位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的信息以及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报告审核的信息。国内外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集中于现状、缺陷和影响因素等,结合盈余管理的研究还较为少见。本文以2011—201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浙江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借此为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提供经验数据,进而为提高其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

McMullen等(1996)认为内部控制报告可以检查一定比例公司财务报告的问题,且一些小型公司的财务报告不太可能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而披露了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却并不都会披露有关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信息。Hollis等(2008)指出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较高的非正常性盈余。虽然,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可能显示着公司对内部控制情况的严谨态度,但是却更多地影响着投资者的选择与公司的财务状况,Brown等(2012)研究发现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对高管的薪酬有抑制作用。

杨有红等(2008)发现2006年沪市848家上市公司中,能够严格按照《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在“重要事项”部分详细说明内部控制情况的只有60家(占7.1%),另外,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以及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的公司很少,两者均不到5%。而袁敏(2012)对沪市上市公司2010年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分析发现共有3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相较于以前年度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有所提高,而在沪市188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信息的公司中,有35家上市公司经“四大”审计。由此看出,自2008年以来我国出台的以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基础的一系列内控指引,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重大影响。

方红星等(2011)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具有更低的盈余管理程度,尤其是获得合理保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更低。孙光国等(2013)研究表明,良好的内部控制能显著降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对会计信息的公允有显著影响,与低质量的内部控制样本组相比,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样本组会计信息确认的更为及时,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会计信息的及时确认与计量。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股东由于能力限制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而委托有能力的人来行使其经营权,这样资本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就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但是委托人与代理人有各自不同的获利目标,加之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代理人难免利用这个缺口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而盈余管理则成了代理人进行利润调控的一种手段。相对的,委托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倾向于制定更加有效的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机制,直接表现为要求代理人提供更加透明的会计信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报告及第三方审计机构提供的独立审计意见,从而减弱代理人对财务信息的粉饰。夏立军等(2005)分析指出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投资者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灵活性越小。

根据信息经济学中的信号传递理论,内部控制健全有效的公司更倾向于将自身的内部信息通过信号传递出来,从而将其与那些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区分开来。披露内部控制有效信息的公司,被认为具有较好的盈余质量,从而股价会上涨;相对的,那些不披露相关信息的公司则被认为具有不好的消息,其股价会下降。林斌等(2009)通过研究2007年1097家样本公司的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情况,得出内控资源充裕、成长快、设置了内审部门的公司更愿意披露鉴证报告,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内控质量的提高,进而意味着这类公司进行信号传递的动机越强。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表明其内部控制有效性越高,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冲突与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从而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弱。据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研究样本取自2011—201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的浙江省上市公司,剔除所有IPO、数据不完整、金融类及ST公司后,共计获得148家上市公司的267组观测值。全部年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鉴证报告从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巨潮资讯网站手工整理得到,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采用EXCEL2007和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其中2011年和2012年的观测值分别为119个和148个,具体分布状况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公司分行业年度分布

(二)变量与模型

1.变量选择。第一,盈余管理 (EARNINGS MANAGEMENT)。本文的被解释变量,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分离可操纵应计利润来度量盈余管理程度。具体模型如下:

式中:TAt为第t期末总应计利润,用TAt=NIt计算得到,其中NIt为第t年净利润,CFOt为第t期末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At-1为第t期期初总资产账面价值;△REVt为第t期末主营业务收入和第t-1期末主营业务收入的差额;△RECt为第t期末的应收账款和第t-1期末的应收账款的差额;PPEt为第t期期末固定资产净额;ξ为随机扰动项;NDAt为第t期末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DAt为第t期末的操纵性应计利润。

本文首先利用模型(1)估计出系数 α1、α2和 α3,并代入方程(2),计算第t期末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NDAt;再根据公式(3)计算操纵性应计利润DAt。本文以操纵性应计利润DAt的绝对值ABS(DAt)表示盈余管理程度,该指标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第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以下简称为ICIDQ)。本文的解释变量,借鉴徐亚辉(2012)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赋值法,详见表2:

表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赋值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得分(ICIDQ)=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项目总得分/最大可能得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得分越高,表明披露质量越高,反之,披露质量越低。

另外,为了对盈余管理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控制,本文还选取了以下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独立董事比例(PD)、审计意见(AO)、总资产净利率(ROA)和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各个变量定义见表3。

表3 变量定义

2.回归模型。为了验证上述研究假设,检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根据研究假设,本文预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ICIDQ)的回归系数β1显著为负。控制变量方面,公司规模(SIZE)的回归系数β2显著为正、资产负债率(LEV)的回归系数 β3显著为正、独立董事比例(PD)的回归系数β4显著为负、审计意见(AO)的回归系数β5显著为负、总资产净利率(ROA)的回归系数β6显著为负和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的回归系数β7显著为正。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表4是全部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盈余管理程度的数值较为集中,其均值为0.0688;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最大值为1,均值为0.7090,即浙江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较好,大部分上市公司能够较好地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鉴证报告;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离散程度较大,参差不齐;独立董事比例的均值为0.3691,符合上市公司关于设置独立董事不低于三分之一的要求;审计意见的均值为0.9900,可见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基本为标准无保留意见。

表4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分析。各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程度(ABS(DA))与自变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ICIDQ)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LEV)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审计意见(AO)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营业收入增长率 (GROWTH)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变量并不存在统计水平上的显著相关性。初步显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低、审计意见越差、营业收入增长率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强;公司资产负债率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大。此外,在全部变量中,虽然ROA与GROWTH的相关系数(0.444)最大,但没有超过0.6,可以认为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5 Pearson相关系数

(三)回归分析。采用 SPSS进行回归分析,表 6为模型(4)的回归结果。 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ICIDQ)与盈余管理程度(ABS(DA))在5%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这意味着,近年来由于五部委和深、上交所加强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和制度规范,加之上市公司本身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使得上市公司相对于其他企业更愿意披露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来显示其较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与盈余质量,从而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控制变量方面,资产负债率(LEV)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资产负债率越大,公司偿债能力越低,越容易进行盈余管理;审计意见(AO)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反映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对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独立董事比例(PD)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其余控制变量公司规模(SIZE)和总资产报酬率(ROA)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均不显著,表明其对会计信息质量没有显著影响。

表6 多元回归结果

六、结论

本文以2011—201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浙江省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资本市场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是对方红星和金玉娜(2011)研究成果的有益补充,当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开展时间不长,研究时间跨度较短,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1.方红星、金玉娜.2011.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J].会计研究,8。

2.Hollis Ashbaugh-Skaife,Daniel W.Collins,William R.Kinney,Jr. andRyanLaFond.2008.TheeffectofSOXInternalControlDeficiencies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J].Accounting Review,83(1)。

3.林斌、饶静.2009.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

4.McMullen,D.A.,K.Raghunandan,D.V.Rama.1996.Internalcontrol reportsand financialreporting problems[J].AccountingHorizon,12。

5.孙光国、杨金凤.2013.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吗?[J].财经问题研究,7。

6.夏立军、鹿小楠.2005.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7(5)。

7.杨有红、汪薇.2008.2006年沪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研究,3。

8.袁敏.201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与改进[J].中国注册会计师,7。

9.章永奎、刘峰.2002.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和财务研究,4(1)。

猜你喜欢
回归系数盈余会计信息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多元线性回归的估值漂移及其判定方法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多元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矩阵的可估函数和协方差阵的同时Bayes估计及优良性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因素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