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程溢出生活的味道
——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小学“生活教育”的构建

2014-03-28 14:06夏艳蓉万雪莲
成才 2014年7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夏艳蓉 万雪莲

让课程溢出生活的味道
——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小学“生活教育”的构建

■夏艳蓉 万雪莲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启动了《绿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小学是一所发展中的老校,位于武昌中心,地处蛇山北麓,西临长江,由古至今都是武昌地区的交通要地和商业、文化中心。这里集“水文化”“桥文化”“楼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于一身,本土资源和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作为地处武汉中心城区的一所普通小学,“践行绿色教育,提升绿色教育质量”成为了学校发展的必然之路。然而,民主路小学的学生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父母忙于生计,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更无暇顾及孩子个性特长的培养,绝大部分孩子表现出学习上不自律、生活上不自立的问题。如果再不给孩子们的生活注入新的生活元素,不对孩子们的这种生活状态进行干预,久而久之,性情自私懒惰、不善交往合作、不善规划安排的劣根性就会显露出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客观诊断学校现有状况,我们逐渐明晰了“生活教育”的办学理念,即“开发适应学生生命健康成长需求的课程,让课程溢出生活的味道”。校本课程生活化成为了学校寻求个性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校本课程生活化的内涵

校本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类型,我们期望能有效构建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以此实现学生创新精神有增强、实践能力有提高、个性特长有发展的预期设想。我们所指的“生活化”,是基于我校“生活教育”的办学理念,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构建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高于学生的生活追求的校本教育活动体系。

1.校本课程生活化的基本特征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我们的校本课程生活化,其主要的课程形式是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载体都应该是学生所了解而熟悉的,或者是陌生而新鲜的生活内容,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长久地、持续地保持学习的热情。

儿童往往专注于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因此,开设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并对其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优化,可以涵养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品德,熏陶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修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也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等价值实现的需要。

(2)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民主路小学所属的户部巷周边区域范围内,风土民俗和人文自然都彰显着区域的特色。如果我们能合理开发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就能为学校寻求个性发展、打造品牌文化提供有效的途径。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获取知识,发现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校本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校本课程内容和三维目标相结合,尽可能地将生活中真善美的一面呈现在儿童的认知世界里。我们要教会学生用发现的眼睛来寻找生活的美,用灵巧的嘴巴来描述生活的美,更要用智慧的心灵来感受生活的美,在真正意义上做到让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有提高、生活创新意识有增强、个性特长有发展。

(3)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校本课程生活化,是学校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在充分考虑区域和学校校本课程资源有效融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需求来开发课程,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个性化课程。

有效开发与利用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使民主路小学的学校教育向生活延伸、向社会延伸,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而且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为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整合以及初步构建学习化社会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2.校本课程生活化的价值体现

我们在全区绿色教育理念的推动下,不断总结学校“生活化”教育办学的经验,合理地开发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不断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1)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角色转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改变的不仅是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发生着变化。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学习实践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人际交往和表达等能力,更要注重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实践、自主、开放,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有利于深化学校的课程改革,弘扬区域的优秀文化

我们学校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其关键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社会及区域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同时还能给传统的校本文化以及区域文化带来鲜活的生命气息,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下,继承、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区域资源教育价值的挖掘并利用,有助于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的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把教育放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是真正实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初衷。

(3)有利于优化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的体系构建,是学校课程资源与区域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它把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变知识的灌输为问题的解决,使学习渠道多元化、学习方式生活化、学习情境趣味化,体现了学习的开放性、拓展性、创造性,体现了“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促进发展”的课程新理念。它实现了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使教材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形成了开放的教学体系,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发展,而且也提高了学科课程的达成度。

二、校本课程生活化的体系构建

虽然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强调自主性、灵活性、体验性,而且可以利用的校本资源丰富多样,但仍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予以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

1.明晰指导思想

经过实践研究,结合校情和学情,我们进一步明晰了“生活教育”这一办学理念,即“开发适应学生生命健康成长需求的课程,让课程溢出生活的味道”。学校根据上述校本课程生活化的基本内涵,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三条主线进行构建,以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我们整合校内校外课程资源,以开发校本课程主题活动为核心,不断形成并完善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逐渐打造学校的文化品牌和特色亮点。

2.遵循开发原则

民主路小学的办学规模不大,师资力量也有限,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们不懈的摸索和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构建我校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我们要遵循以下开发原则。

(1)从区域特色中找生活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层次,注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一刀切。户部巷是离民主路小学最近的一条街巷,其周边的地理环境、自然人文,都能成为民主路小学的课程资源。要想将区域资源有效地转化为课程资源,无论是主题开发、内容设计还是组织实施,都需要认真研究课程目标,并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下,根据区域特色选择活动主题,再分别确立各主题的教学目标,规定活动内容,为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

(2)用儿童眼光来看生活

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首先要考虑课程目标的确立。我们不仅要充分考虑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师生的兴趣与专长、课程资源优势的利用、行政干预等方面的情况,以适应区域、学校与学生个体的特定需要。我们还要学会站在儿童的视角,认真研究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任务,以适应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

(3)以发展观点去过生活

我们在开发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时,不仅要注重课程目标的阶段性,还要注重它的结构化,以便循序渐进地按照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建立起来。比如,在“学生与自然的关系”这条主线下的年段目标,在低段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接触自然,感受春夏秋冬的变化,丰富对自然的认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自然的神奇美丽;中段则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融入自然,发展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初步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到了高段则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改造自然,参加各种自然环境保护的义务活动,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存与发展,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3.制订发展目标

我们整体构建并开发实施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以期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1)适应学生的成长需要

通过深入探究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形成具体的操作策略和实践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增强、实践能力有提高、个性特长有发展。

(2)促进教师的水平提升

通过开发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提高学校教师的课程意识以及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使学校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引领学校的特色发展

通过开发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帮助我们立足校本,建立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打造学校品牌,彰显学校个性。

4.设计课程内容

自民主路小学开辟“开心田园”有机种植基地以来,多家报刊媒体予以报道宣传,师生教学相长,成绩斐然。2014年,学校被授予“国际生态学校”的荣誉称号,太空种子的种植实验又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开心田园”俨然成为学校的教育品牌。抖空竹是学校多年以来的传统体育游戏,小小的空竹在民主路小学师生的手中随手都可以翻出几个花样来。闻名全国的小吃一条街户部巷与学校只有一墙之隔,这些独具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使得民主楼小学的课程溢出了生活的味道。

基于此,我们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和基本的课程框架,并以模块的形式来体现,即以“户部巷文化”为活动主题的区域特色课程模块、以“开心田园”为活动主题的品牌特色课程模块和以“抖空竹”为活动主题的传统特色课程模块。我们按照“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促进发展”的理念来制定各年段的教学目标,使这三大课程模块的主题学习内容有机融合于学校低中高各个年级之中。

5.强化科学实施

校本课程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我校基于“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非常注重它的实践性、探究性、活动性等特征,因此在具体实施中我们一直坚持遵循这些特性,强化科学地实施校本课程。

(1)重实践体验

我们密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打破传统班级讲授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观察、比较、操作、体验;我们积极构建“没有围墙”的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走出校园、走向社区,让学生从抽象的书本走进具象的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2)重合作探究

校本课程的综合性非常强,在习得知识发展技能的同时,要更注重对学生品性的培养。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充分关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生成性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思,探究精神。

(3)重开放多元

我们积极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倡导多种形式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如:打破“一师论”,我们根据课程的需要由多个教师形成教师团队,让教师在班级间流动起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打破“唯师论”,除校内教师,我们还邀请有特长、有能力的家长、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教学,让校本课程的教学因施教者的多元参与更加立体充实。

(4)重整合联动

校本课程目标的达成,仅仅单一地从学科角度落实,力量显然是薄弱的,这要求我们要将之有机地与学校各学科教学、主题活动整合,进一步丰富课程内涵,推动课程实施。如在内容上我们可以将《户部巷文化》版块与《品德与生活》、《开心田园》版块与《科学》、《抖空竹》版块与《体育》进行整合;在实践上,可以将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通使用,这样,便于教师更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也能使校本课程的实施更加得力。同时,我们还可将课程实施与学校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角度出发,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深意,赋予课程更丰富的内涵。如:《开心田园》与国际生态学校的创建、户部巷文化与少先队创新素质实践行、抖空竹与阳光文体活动等整合,让学生的个体发展与学校的特色发展相得益彰。

6.关注管理评价

重视过程管理和自我评价的整合,也是提高学校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活动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我们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评价理念。

(1)教学管理

我们把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纳入教学管理的视野,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教学管理的重大主题,将管理目标与管理过程有机统一起来,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教学管理体系。

(2)教学评价

合理的评价是对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校本课程构建的有力促进,那么,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及改进机制就非常必要了。

我们督促教师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在保证区域课程资源开发健康顺利进行的同时,真正实现区域资源开发对学校课程的支持功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让社会参与其中,对课程进行建议、监督和评价。

我们对学生评价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即评价理念的整体观、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社会实践和交往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劳动的态度与习惯、活动设计与操作的技能等。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竞赛评比、汇报展示等形式呈现,采取过程性考查与综合性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是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同时要特别注意利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特长发展,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绿色教育倡导地方课程选择绿色科目,校本课程彰显绿色特质,期盼构建具有生本、生命、生态特征的学校绿色课程体系。民主路小学基于绿色教育理念所确立的校本课程生活化建设构想,适应学生生命健康成长需求,让课程溢出生活的味道,引领了学校的课程建设。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小学)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