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静
(新疆艺术学院附中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现在国内很多高校的舞蹈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很多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舞蹈教育的前途及发展。相关人士指出:“职业舞蹈教育与国民素质教育要协调发展,舞蹈教育要注重人才的全面素养”。依附于此原则,文章将以关于高师舞蹈教育改革的思考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分析,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培养高师音乐与舞蹈教育多元化专业人才是社会的需求,高师音乐与舞蹈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要放开视野,打破以往狭窄和单一化的格局,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市场,将单一的培养师资的目标拓展为集音乐与舞蹈教学、表演、编导、研究等社会所需求的音乐与舞蹈应用型人才[1]。以培养中小学舞蹈师资为主,同时也为艺术团体、广播电视、文化单位等部门培养从事舞蹈表演、创作、研究、策划、管理群众文化辅导以及美育、理论等多方面工作的舞蹈艺术高级人才。现代化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向传统知识型、单一型的人才观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精、具有活力、知识面宽且具有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的一专多能的人才成为我们新的育人目标。
高师院校专业舞蹈教育和其他学科相比较,其毕竟还属于起步较晚的教育课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形式较为单一,课程构架不科学,学生的综合素养不高,一些生源甚至没有舞蹈的底子。上述诸多问题都影响了高师院校舞蹈教育方面的良好发展,因此全社会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同时要全面地实施改进。
因为高师院校舞蹈教育的起步较晚,同时舞蹈专业教师还受其年龄以及生理上的影响,很多院校的专业师资都很薄弱[2]。针对此问题,我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培育出大量舞蹈专业人才;同时还要有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师院校行政部门的支持,在第一时间培养有能力的年轻人才,且在学习以及深造等方面给予相关制度保证与物质上的支持。而且也要加强现任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为这些教师创造提高自身能力的良好环境。
现阶段我国高师院校舞蹈专业的培养标准为普及型舞蹈教育。培养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师院校舞蹈专业的教育模式以及课程构建,从而在深化专业技术的同时,还要全面提升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综合素养。因为相关学科师资力量薄弱以及高师院校舞蹈专业生源的问题,造成某些高师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基本毫无潜能可言。要转变这一现状,我们就要以高师院校舞蹈专业的特殊性作为入手点,在专业技巧以及舞蹈教育理论方面作出调整。
目前国内高师院校的舞蹈教学在课程构架上的问题导致舞蹈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通常人文素质偏低、且实践能力弱,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的社会需求。我们要参照一些发达国家的舞蹈教育理念,按照国情,在教育教学的构架上进行调整。
很多人都对舞蹈专业学生的评价就是“形体优美,内心空虚”,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概括了一些舞蹈专业学生的真实情况。高师院校舞蹈专业是要培养高层次的舞蹈教育人才。相关教育标准影响着高师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因此从理论上来说,高师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要强于普通的舞蹈演员。所以我们要重视高师舞蹈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及全面素养,同时作出严格的考核指标。不要一味地追求“音体美”专业的特殊性。一般来说文化素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样是对高师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要调整观念,完善“技术技巧”一手硬,“文化素质”一手软的现象。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舞蹈教育是一门艺术,但是艺术,如果没有思想、文化内涵及修养,那么就不会获得理想的成绩,而舞蹈又有其独特的美育功能,其可以利用相关的技巧去表现内涵[3],这也是为了提高观众的精神素养及艺术品位的。上述都需要舞蹈教育工作者在文化素质教育上进行不断地努力和提高。
现阶段报考高师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量比较大。生源存在一定的多元性,很多都是来自普通中学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舞蹈基本功相对薄弱。按照人的生理特点来分析,这些学生如果想在专业舞蹈技能方面获得一定的成绩是非常困难的。对于此问题,我们需要社会,特别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素质教育的整体性作为出发点,要深化国民舞蹈教育以及中小学舞蹈教育,让中小学生可以从小接受舞蹈相关知识与技巧。
学生舞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舞蹈人才的培养。提高全民素质必须从基础教育的根本上做起,只有这样,艺术教育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才能并驾齐驱,从而进入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的层面。因此,改革旧的教育体制,舞蹈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这对于改革舞蹈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舞蹈人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因为,其一,舞蹈是一个对生理、身体自然条件要求较为苛刻的专业,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发育生长的最佳时期,无论在身体的柔韧性还是在动作的协调性的培养上,都是舞蹈教育的最佳时期。实践证明,在这个年龄段的舞蹈教育效果高出其他年龄段的几倍。其二,由于舞蹈生源的文化素质和水平较低,因此在招生过程中,一些舞蹈基础、水平较好的考生因为文化课分数线的限制,与大学失之交臂。根据以上情况,在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上,加入舞蹈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全民的素质教育,同时也能提高舞蹈生源的文化素质和专业质量。因为这种舞蹈的学习是与文化课同步进行的,不是与整体的教育断裂开的,同时这种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能够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形势和社会的需求。而且我们要坚持师范性原则的办学指导思想。高师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因而,舞蹈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实践运用的高度统一为终极目标。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舞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还能学到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来指导舞蹈实践和舞蹈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舞蹈课程目的、意义及教育功能、价值的认识,使学生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师范能力的训练表现为,不只是教给规范的舞蹈知识和动作技能,而是通过舞蹈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的紧密配合,从“学与教”的联系实践中概括和推导出中小学舞蹈教学原则,并掌握原则的实现条件及在原则指导下的操作方法。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高师院校尤其是从事舞蹈教育的工作者要改变舞蹈教育的基本理念,明确舞蹈教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上的作用及内容。非专业性舞蹈教育和专业性舞蹈教育的教育教学目的是有所差异的。
在实际教学环节里,我们要做到下述几点:(一)知识的概述性。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概念以及艺术理念;(二)内容的具体性。不同教育教学过程要遵循课程系统,不能够随意改动;(三)课程的兼容性。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不同的专业学科以及学生差异化形体的需求,主要是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教给学生专业技能与技巧,在实践、感知以及欣赏等各方面深化课程的内容;(四)全面开发性。利用舞蹈教育课程,通过优美的形体动作以及审美让学生在无形当中开发智能,同时在其差异化的学科中起到联想与创造的促进作用;(五)思维的开放性。舞蹈教育不单单是对学生形体上的训练,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及行为意识,让其思维开阔并端正其人格。上述所提到的,都要成为舞蹈教育课教育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素。要深化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依附于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与教育教学的相关指标。所以,笔者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尽快组织高师院校舞蹈教师拟定舞蹈课的教育教学大纲。在此之前,工作于此领域的教师要按照上述要素,构建教育教学指标,深化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全面促进舞蹈教育成为合理的、正规的教育教学课程,不要让其成为娱乐的工具,同样不能将舞蹈教育课堂改变为迎合学生功利性需求的平台。
教材的建设应根据培养目标贴近中小学实际。教学必须有科学系统的教材作为前提条件。目前,在高师舞蹈教育的教材体系中,没有形成较为全面科学的教材体系,大部分教材都是沿用专业院校的教材,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4],但针对性较差。对于怎样提高和培养一个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舞蹈综合能力方面,却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教材。
对教材科学系统地进行研究和建设,要从教材改革入手,构建既有理论又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知识体系。教材内容要紧密结合现当代的教育特点,充分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并根据生源素质的特点,贴近中小学实际,拓展与舞蹈文化相关的专业与学科,增加舞蹈史论、舞蹈欣赏及创作技能的比重,加强舞蹈教育教学中的文化素养成分,使舞蹈教育的教材更加丰富和系统。突出高师舞蹈教育的师范性,能够让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使学生达到在讲台上是个称职的老师,在舞台上是个合格的演员,在各项文艺活动中是个出色的创作者和组织者。师范院校只有培养出大批具有活跃而丰富的创新能力、多元而立体的思维透视力、多层次结构的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将校园的音乐艺术教育落到实处[5],从而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直观形象教学。借助舞蹈艺术中鲜活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理解到主动接受,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方式把舞蹈课上得具体生动,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美感。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学,创设审美情境,提升审美感受力。按照不同舞蹈的特色、人文特征去加以区分创设,以不同种类舞蹈美、智、趣的特点来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多种手段来向学生揭示不同舞蹈的艺术形象。学生置身于舞蹈艺术情境中,用心去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教学法,全面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教师利用美的肢体语言激发学生情感,唤起情感共鸣,让学生精神愉悦,不仅要打动视听,更要打动心灵。合理的情感激励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极大的美感享受[6],还会对学习舞蹈产生极大兴趣,让学生始终保持自觉学习的积极状态,进而产生对舞蹈学习的原动力。
培养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化人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挣脱过去那种单一化的格局,将单一的培养师资的目标延伸为培养全面型舞蹈人才。既培养中小学舞蹈师资,同时也为艺术团体等部门培养舞蹈艺术高级人才。
现阶段国内高师院校的舞蹈教育正面临着一些问题及机遇。舞蹈在高师院校学生的面前已不再神秘,其正被更多的学生所熟悉,最后将成为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接近与学习的一门艺术。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要第一时间发现其不足之处,从而进行完善及调整,最终促使舞蹈教育在国内高校中得以全面良好的发展。
[1]李红梅.中国音乐史及欣赏在高师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思考[A].2011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16(04):382-383.
[2]吕寅.关于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中应用的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16(03):284-286.
[3]邓育文.全面提高 尽责创新——谈新世纪高校音乐教师素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12,11(08):782-783.
[4]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兼谈舞蹈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19(04):405-412.
[5]尹爱青,金顺爱.“尊重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1,15(02):231-234.
[6]蒙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系统建构——新课标精神指导下的舞蹈教学改革[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17(06):54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