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余俊
(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成语是一种语言中相沿习用、有着丰富内涵、书面语色彩较浓的固定短语。汉语成语言简意赅,修辞效果显著,但对于非以汉语为母语的外国留学生或国内少数民族学生(以下统称“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对外汉语阅读材料中经常出现成语,因而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20世纪50年代起,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就已起步,到20世纪90年代,更是掀起了新高潮,然而重视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理论研究却是近几年的事。笔者于2012年12月底在中国知网之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搜得1996—2012年发表的有关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学术论文28篇,其中,仅2008—2011年4年间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占了全部28篇的75%,而此前相关研究成果较少。
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要求随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提高。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的《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汉语8000词词典》(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以下简称《词典》)收录成语142条,其中甲级0条,乙级2条,丙级18条,丁级122条。据此,汉语水平达到初中级时,学生似应掌握的成语仅为20条,约占前述142条总数的14%;汉语水平达到高级时,学生似应掌握的成语为122条,约占总数的86%。
“成语主要是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的重点,留学生过早接触成语可能会造成学习汉语的畏难情绪”[1],所以有些对外汉语教师会有意无意“绕开”成语教学。然而,非零起点学生接触和掌握汉语成语实际不受《词典》“规定”的限制。笔者曾对部分初到中国的韩国留学生(非“零起点”)掌握成语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些学生的现代汉语水平分别为初级水平、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学生对总数40条成语(乙级2条,丙级18条,丁级随机抽取20条)的语义掌握及造句能力的调查显示:初级水平学生平均可以写(或“猜”,下同)出1.6条成语,占总数的4%;中级水平学生可以写出3.3条,占总数的8.3%;高级水平学生可以写出7.1条,占总数的17.8%。笔者要求学生再用已“答出”语义的成语造句,初级水平学生造句数为0,中级水平学生造句平均数约为1.7条,高级水平学生造句平均数约为2.8条。因此,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任重道远,教师应知难而上,努力寻找最佳教学方案。
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也是一种材料“输入”的过程。这些材料(即“成语”)包括“(1)学习者在真实交际中接触到的目的语;(2)教学材料中的目的语;(3)课堂上教师用目的语说的话,以及课外辅导等场合学习者所接触到的目的语”[2]15。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汉语成语教学同样需要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完成对成语音、形、义、用的教学,不同之处在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更应凸显其教学手段的独特性,如善注国际音标,多用比较教学法,重视中外(或民族)文化差异等。
同其他多音节汉语词语的语音教学一样,在成语语音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其中每一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掌握音节的整体发音方法,掌握语流音变等。演示法、对比法、夸张法、手势法、拖音法、带音法、分辨法、固定法和模仿法[3]125等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技巧都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此外,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体会,认识到对外汉语成语语音教学过程中,善注国际音标是非常重要的。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制订的一整套符合“一个符号一个音素、一个音素一个符号”原则的记音符号,配以正确的阿拉伯数字调值,教者可以引领学生准确描写汉语成语音节的发音状况。
对于几乎没有学过普通话发音的学生而言,掌握了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后,仅仅借助赵元任先生的“五度标记法”掌握汉语声调是大难事。因此,在汉语语音学习的初级阶段以及较复杂语音(包括成语语音)环境下,给习惯使用国际音标的学生辅以国际音标标注法,教学效果会更好。
上述142条成语都是4音节成语,不考虑重复(如“自”字出现了28次),则合计有568个音节。无论是给其中的每一个音节还是给重点音节标注配以调值的国际音标,都需要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来标注。如“放”(“百花齐放”)音节,声母、韵母分别标注为“[f]”“[ɑŋ]”,声调的调值为“51”,因而该音节完整的国际音标标注为“[fɑŋ51]”。
在此前的汉语语音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掌握上述568个音节中相当数量音节的声母、韵母、声调及整个音节的发音。因此,成语语音教学任务重在给未学或发音难度较大或需要特别关注的音节标注国际音标,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这些成语音节的发音。如“按劳分配”的“分”和“恰如其分”的“分”是多音字,两者读音应分别标注为“[fən55]”和“[fən51]”。
包括成语在内的现代汉语多音节词语按普通话语音发音时往往会发生语流音变。在运用通常的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标注方法难以使学生正确掌握其实际发音时,正确标注反映语流音变后音节实际发音状况的国际音标,可做到事半而功倍。
普通话语流音变可以体现在音位变体中,这些音位变体的差异可以通过标注国际音标来显示。如普通话元音音位/a/有4个音位变体,即[a]、[A]、[ɑ]、[ε]。“按劳分配”的“按”,标注的“a”是“[a]”;“家喻户晓”的“家”,标注的是“[A]”;“恰到好处”的“好”,标注的是“[ɑ]”;“夜长梦多”的“夜”,标注的是[ε]。再如普通话辅音音位/n/主要有2个音位变体,即作为声母的[n-](如“弄虚作假”中的“弄”的声母)和作为鼻音韵尾的[-n](如“大包大揽”中的“揽”的鼻音韵尾)。
构成成语的语素多为实语素,因而成语中的语流音变多为变调,少有轻声和儿化。这些变调的主要类型有上声在非上声前的变调(如“百花齐放”中“百”由“214”改读“211”)、两个上声连读的变调(如“可想而知”中“可”由“214”改读“35”)、“一”的变调(如“一概而论”中“一”由“55”改读“35”)、“不”在去声音节前的变调(如“不正之风”中“不”由“51”改读“35”)。教师在正确范读的同时,辅之以调值标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流中成语音节的正确发音。
成语由多个汉字构成。对外汉语成语词形教学内容与方法大抵与汉字字形教学相同。就内容而言,汉字字形教学通常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汉语3500个常用字或《词典》词语汉字的笔画、笔顺、部件及整字;就方法而言,主要有展示汉字、对比讲解、临摹字帖、书写纠错等。成语中不少汉字学生已经学习,此时重在掌握形近成语词形(主要是成语中的形近汉字),教学中可多用比较教学法。教者要善于比较形近成语汉字的笔画、笔顺及部件形体变化等,以《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为依据,帮助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
形近汉字往往笔画数目相同或相近。学生学习、书写成语中的形近汉字时,往往会多写或少写笔画。“亨”(“财运亨通”)的最下部偏旁“了”比“享”(“坐享其成”)的最下部偏旁“子”少一画,学生不小心会写成“财运享通”;“朽”(“永垂不朽”)的右边的偏旁“丂”比“亏”(“自负盈亏”)少一画,学生不小心会写成“自负盈丂”。“拔”(“一毛不拔”)的右边的偏旁比“发”字少一笔,不小心会误写为“一毛不拨”。
同一汉字笔画,因所在位置不同,具体书写形式也有差异,教者应注意指导使学生辨明。如“兢”(“兢兢业业”)字,左右两个部件都是“克”,而左边“克”的第七画为“竖提”,右边“克”的第七画为“竖弯勾”。教者应尽可能多列出形近成语用字,指导学生比较其汉字笔画数,发现错误,及时指正。
笔顺是汉字笔画书写的顺序。多数汉字书写成字后看不出笔顺正确与否。如“方”(“千方百计”)字,第三笔是“折(乛)”,不少学生先写的是第四笔“撇(丿)”。有时,同一个汉字作为部件时,会因所在汉字部件位置不同而有异。如“车”(“杯水车薪”)字单写,第三笔为“横(—)”的主笔形“平横(—)”,“轻”(“轻而易举”)中的“车”是左偏旁,第三笔为“提横()”。“恰”(“恰如其分”)的左偏旁“忄”,第一笔是“点(、)”不是“竖(|)”,第二笔也是“点(、)”不是“竖(|)”。
成语中形近汉字部件常有差异,教者要通过比较防止学生误写形近汉字。“逢”(“萍水相逢”)是半包围结构,“蓬”(“朝气蓬勃”)是上下结构,“蓬”字可视为“逢”上加“草字头”(“艹”)而成。“叱”(“叱咤风云”)的右偏旁是“ ”,如果将“ ”误写为“匕”,则写出“ ”这个错误字形。“已”(“不能自已”)和“己”形近,但“已”的上部半封口,“己”的上部不封口,不留心的话,该成语会误写为“不能自己”。
根据“语素法”教学理念,成语语义教学首先要讲清其中每一个语素的含义,而根据“词本位”教学理念,成语语义教学还要求教者讲清成语的整体义。对外汉语成语教学通常需结合“语素法”和“词本位”两种教学方法。如讲析“柴米油盐”,可先讲清“柴”“米”“油”“盐”各自的语素义,然后还应告诉学生,这个成语由“柴”“米”“油”“盐”4个语素构成,但成语整体语义泛指一日三餐的生活必需品,并不限于前述4种日用品。此外,“由于各民族的生活环境、历史发展、民族心理各有不同,集中体现了汉民族语言、文化特色的成语必然会呈现出某些有异于他族文化的特点”[4]。因此,教者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讲清楚成语语义,除运用通行的“类比”“启发”“集合式”等教学方法,更应重视讲清其中的民族文化差异等,即教师更应注重使用“学习者在真实交际中接触到的目的语”这一“输入”材料。
汉语成语语义所存“他族文化差异”大致分为3种情况:
1.基本没有差异
有些成语,从不同民族文化角度理解,语义基本没有差异。如“四面八方”,英语表达为“all directions”,都有“所有方位”的意思。再如“万水千山”,英语表达为“ten thousand crags and torrents”,都有“成千上万的峭壁(山)和激流(水)”的意思。
2.存在细微差异
有些成语,不同民族学生理解其基本语义并不难,但要精当理解成语语义的细微差异则不易。如中西方婚姻文化都曾要求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汉语中有成语“门当户对”,英语中有短语“marry somebody in an equal walk of life”。两者都强调“相当(当、对)”或“相等(equal)”,不同点在于两者用以比较门第的词语不一样,前者为“门”和“户”(即家庭),后者为“walk of life”,直指“社会阶层”。
3.社会生活理念方面存在差异
有些汉语成语的语义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理念的烙印,不易为其他文化语境中的学生所理解。如“三跪九叩”中“跪”为“下跪”,“叩”即“磕头”,语素“三”和“九”均泛指数量多,语义合指“最敬重的礼节”。对成长于西方文化背景中的学生而言,成语语义所体现的不讲“众生平等”之理念,很难被理解和接受。“夫唱妇随”中“唱”曾写作“倡”,“提议”的意思,“随”语义为“附和”,语义合指“丈夫提议,妻子附和跟随”。这种男尊女卑之理念,很难被崇尚男女平等甚至推崇女权的西方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为了使其正确认识当今中国社会生活之面貌,教者还应告知学生:当今中国已基本废弃“三跪九叩”之礼,只偶尔出现于家庭内部晚辈(如孙辈)给长辈(如祖辈)行礼等;成语“夫唱妇随”语义已是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和谐相处。
对外汉语成语语音教学强调善注国际音标,词形教学强调多用比较法,语义教学强调重视讲清民族文化差异等。这些教学方法常需综合应用或有所侧重,且使用过程中并不排斥汉语词语教学的其他方法,如使用多媒体,加强师生互动等。
[1]潘先军.简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问题[J].汉字文化,2006 (1):54-57.
[2]吴中伟,郭鹏.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杨晓黎.由表及里,形具神生: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