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群
乡镇财政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 群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三农”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一号文件,随着惠农强农政策不断出台,国家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投入也不断增大,推动了乡镇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是,在近年来的乡镇涉农财政资金专项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涉农补贴资金在发放管理和政策落实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尽科学、合理之处,需要尽快研究改进。
(一)涉农补贴项目繁杂,管理成本高
目前,中央和省级财政用于补贴农民项目多达70余项,内容多而琐碎。如同是粮食补贴就涉及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涉及粮食补贴、生活补助、巩固退耕还林补助、生态公益补偿等多项,而且补贴项目标准不尽相同,有的农户只有几分地,补贴也不多,这点钱对农民收入影响十分有限。但涉农补贴直接关系民生,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落实并管好补贴非常重要,实际工作中每一项补贴都有专人负责,要到各村核实具体情况,包括用于补贴方面的票据、存折、车辆、纸张等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管理成本相当高。
(二)涉农补贴多头管理,有效监督不足
繁杂的涉农补贴分属财政、民政、林业、农业、教育、计生等多个部门管理,传统的监管模式下,部门条块分割,相互之间缺乏沟通,特别是资金安排和项目管理链条长、环节多、专业性强,对涉农资金账目的审查耗费时间长、效率较低,乡镇财政无法实施有效监督。实际工作中,财政所缺乏对涉农补贴立项预算、审核和效益跟踪的管理,缺乏对其他部门主管补贴资金到位状况的监督检查。
(三)涉农补贴范围广,弱化了政策作用
近年来,下达乡镇的涉农补贴资金越来越多,涉及面很广,几乎覆盖到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全过程。如在生产环节上,主要有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在消费环节上,主要有汽车以旧换新补助等。这些补贴项目虽然范围大,但因补贴对象过细造成补贴标准一般都较低。从面上看,确实考虑得很周到,但实际上补贴起到的作用有限,财政资金难以集中发挥效能。农民反映,化肥等价格涨幅高,政府补贴额度少,感觉不到多大实惠,甚至认为国家通过生产资料涨价来剥夺他们的利益。还有一些补贴项目,基层财政和农民认为并无必要:如出租车燃油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等,没有什么意义。
(四)涉农补贴管理部门杂,违规问题多
个别涉农职能部门在资金拨付过程中,存在延期拨付、人情拨付、吃请回扣等不正之风。个别乡(镇)、村对各类补助补贴类资金的发放,未能严格落实公开制度,对发放对象、补贴人数、补贴金额公开不及时、不到位,工作缺乏透明度,致使补助对象中存在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关系户”。
(五)涉农项目监管责任不到位,资金挪作他用
乡(镇)、村在涉农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上,透明度不高,导致涉农项目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上级主管部门将涉农项目安排到乡镇后,乡镇政府有很大决定权,有的不完全用于所申报的项目,被挪用于乡镇其它建设。有关部门对涉农项目资金又不能全程有效跟踪监管,个别乡镇对群众意见重视不够,群众无从监督或者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不高,资金监管上存在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一)强化源头监督管理
涉农项目相关单位应抽调专业人员组成项目审批工作组,建立项目审批评估制度,避免项目审批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涉农项目实施更贴近实际,符合客观,更符合发展需要。在项目审批前审批工作组事先根据申报,深入村、组,申报实施地点采取多种形式广泛调研,对项目进行论证和规划,切实可行而必要的项目统一建立涉农项目库,整合项目资源,避免资金少、规模小、效益低、重复建设等涉农项目建设弊端。
(二)加强部门沟通协调
当前涉农补贴牵涉到财政、农业、畜牧、商业、社保、金融等部门,要从方便农民、提高效率出发,在相关部门之间建立协调机制,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更不能错位。
(三)创新资金安全运行监管模式
要建立系统化、网络化的涉农资金监管模式,实现关口前移,使监督重点由事后督查向全过程监督转变,使资金监管贯穿于管理、审批、分配、拨付全过程。对中央、市、县(区)各项涉农资金,转变原有的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等多部门管理模式,实行财政“一条线”统一管理模式。要编制涉农资金审批流程图,涉农资金审核、分配、拨付、使用各个环节实行流程化管理。要依托网络平台,建立由涉农资金电子网络“监管系统”和“公示系统”组成的电子网络监管体系。通过“监管系统”内网,对涉农资金进行全程监督、动态监管和实时监控。依托涉农资金监管公示网站,将涉农直补资金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实行“一卡(折)通”兑付,避免涉农资金在层层流转中被克扣、挪用等。
(四)建立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
对专项资金绩效进行全程评价,不但可以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有利于审查和评价项目支出的成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要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对每个项目都要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评价,重点就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实施后应达到的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对建成后的项目还要定期开展跟踪考核,建立跟踪考核档案。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对项目管理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将专项资金的范围、预算编制和执行、项目监督和奖惩措施等予以制度化,并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使监管部门操作起来依法有据。
(五)强化审计职能,实行全程监管
涉农资金名目种类繁多,来源渠道广泛,资金性质复杂,审计机关要抓住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密切关注、资金数额大、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资金开展监督,揭露问题,以促进资金的规范管理和使用。
(六)加强宣传教育,对涉农资金违纪违法行为的预防
一是定期对有监管责任的相关部门人员、乡村干部进行法纪教育,增强廉洁意识;二是发挥法院庭审教育基地和看守所监禁警示教育基地的作用,定期组织涉农部门干部或村干部到两个基地接受警示教育;三是加大对涉农资金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建立典型案例剖析通报制度,震慑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干部的违纪违法侥幸心理。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乐天溪镇财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