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伟
为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胆囊结石的治疗效果,对河南省宜阳县人民医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90例胆囊结石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90例胆囊结石患者,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排除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排除胆管恶性肿瘤患者,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排除精神病患者,排除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排除胆囊周围炎性粘连严重的患者;其中男210例,女280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53.2岁;发病时间最短为1 d,最长为9 d,平均3.8 d;其中120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疾病,102例患者合并糖尿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取患者平卧位,给予患者气管插管麻醉,然后采用常规四孔法入腹,建立人工气腹,然后利用超声刀对粘连组织进行分离。对胆囊三角进行认真探查,从而明确胆囊管、胆总管、胆囊动脉间的关系,并对胆囊动脉进行分离,然后利用超声刀将其切断,常规切除胆囊。穿刺后将胆汁抽出,并对胆总管进行确认,在胆总管前壁10 mm的位置切开适当的切口,将胆汁吸出,然后利用取石钳将胆总管内的结石取出,并将其放置于标本袋内。将胆管镜自剑突下置入,然后将生理盐水经胆管镜注入胆总管内,从而对胆总管进行扩张,并认真探查是否有残留结石存在,在确认无残留结石后对胆总管进行认真冲洗,然后将腹腔镜与胆管镜取出。术后胆总管留置T形引流管,腹壁孔留置腹腔引流管,并给予患者3~5 d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2.2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手术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后,经皮肤切开探查探囊,然后切开胆囊取石,术后留置T形管引流,并给予患者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245例患者中胆道损伤2例,切口感染3例,出血4例,漏胆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4.08%,对照组245例患者中胆道损伤7例,切口感染6例,出血8例,漏胆5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0.6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诊外科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约占据了全部结石的50%,患者多为成年人,且以女性患者居多,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1]。临床上通常将开腹手术作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然而该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等多种不足之处[2]。因此,临床上仍需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治疗方式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排气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多种优势,因而逐渐得到医生及患者的认可[3]。因此,将其应用于胆囊结石的治疗中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作者认为,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在腹腔镜直视作用下进行的,且均为间接操作,极易导致并发症发生。因此,为确保手术效果就必须要加强对主治医生自身专业素质的重视,确保其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及过硬的专业技能,从而为提高手术效果提供有效的保障。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就说明给予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康复,且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1] 倪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临床观察.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03):187-188.
[2] 詹德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分析.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143-145.
[3] 刘锦新.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对比.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2(03):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