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拍式:初中科学作业评价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

2014-03-26 17:48钱雪嫣
教育界·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合作反思初中

钱雪嫣

【摘 要】本课题研究是在作业评价对教学的积极意义思考和目前初中科学作业评价存在缺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科学作业“缓拍式”评价的方式。作业“缓拍式”评价以反思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理念为指导,以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为主要形式,通过放缓作业评价节奏、延时评价作业行为,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搭建作业反思和合作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自主反思和互动交流。“缓拍式”作业评价具体实践中以作业评价过程为主线,由浅入深从三个层面实施“缓拍”:一缓:小组合作,自主评议;二缓:教师介入,引导反思;三缓:互动合作,交流共享。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有效的科学学习和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教师科学教学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初中 科学作业 缓拍式评价 反思 合作

一、研究的缘起

(一)作业评价积极意义的思考

作业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业既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方法,学生对教师作业评价的关注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度。优质的教师作业评价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加强对学生作业评价方式的研究有其必要性。

(二)一次阶段测试引发的思考

笔者在一次阶段测试中发现试题中一道与作业本完全相同的题型,在教师详细讲评后,全班38人中仍然有15位同学做错,占全班总人数的39.5%。为什么教师详细讲评的题目学生一错再错?这引发笔者思考,此种现象其实在科学教学中带有普遍性,也说明平常这种你评我改式的作业评价效率是十分低下的,学生关心的是正误,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订正,在教师评价和学生矫正中间有相当长的距离。

(三)传统作业评价缺陷的思考

同样的题目、题型,师生反复练习、反复讲评,学生仍然错误不断,引发笔者对传统作业评价缺陷的思考,即是传统的你批我改式的作业评价有以下几个缺陷:一是忽视对学生解题过程的评价,二是忽视评价结果的价值功能,三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四是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笔者基于作业评价对教学的积极意义思考和对目前初中科学作业评价存在缺陷的分析,试图提出“缓拍式评价”的科学作业评价方式,为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作出努力。

二、研究的设计

(一)概念的界说

1.作业缓拍式评价

“缓”即为延缓之意,“缓拍式”评价即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延缓评价的一种方式。本文所指的作业缓拍式评价是指:以反思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理念为指导,以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方式为目的的作业评价方式。评价实践中通过放缓作业评价节奏,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搭建作业反思和合作交流的平台,使作业评价成为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性评价,从而优化作业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作业缓拍式评价的特征

(1)评价延缓性

作业的缓拍式评价最突出的特点是评价的延缓性。延缓作业评价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和解题行为,在互动合作交流中学会矫正错题、探求规律、提升能力,完成知识建构。作业评价的延缓性实质是强调了对学生作业过程性评价,而不是纯粹地对解题结果进行评价。

(2)强调反思性

作业缓拍式评价是基于反思性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缓”本身不是目的,“缓”是为了实现作业反思和交流合作,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现教师教学转变。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反思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的深刻程度及学习行为、态度端正程度等因素。学生在反思中交流,在交流中反思,教师也在指导学生中校验、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3)注重过程性

传统作业评价是一种 “一锤定音”的评价,单一的以“对错”评价学生的作业行为,这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他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作业行为,学生是游离在作业评价活动之外的,因而不能对学习产生促进作用。 缓拍式评价将作业评价视为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性评价。它更为注重对学生解题过程、思维过程等方面的综合的评价。

(4)互动合作性

作业缓拍式评价其互动合作性体现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作业评价中来,改变传统评价中教师占据评价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评价结果的现象。教师“缓拍”给学生留出时间空间,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进行自评、互评,同时搭建反思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分享学习的成果。评价也从教师的单一评价走向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

(二)作业缓拍式评价的操作思路

作业缓拍式评价操作实践以反思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转变教师教学行为为根本目的。实践中强调过程性评价,放缓评价的节奏,延时评价作业行为,由浅入深从三个层面实现“缓拍”:

一缓,小组合作,自主评议。即是学生作业完成后教师不急于评价,而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自主进行作业的校对和自评、互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

二缓,教师介入,引导反思。即是针对作业重点、难点和薄弱点,教师不直接讲评,而是延缓评价,先行介入指导学生开展作业反思,让学生在自主反思中尝试解决问题,教师最后针对学生的反思内容作出评价。

三缓,互动合作,交流共享。即是教师再次放缓评价节奏,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搭建一个反思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吸取他人的经验,开展互议互评,分享学习的成果,实现评价结果价值功能最大化。

三、研究的实践

(一)一缓:小组合作自主评价

教师转变传统作业评价中大包大揽的现状,以“科学学习小组”为载体,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自主校对作业,开展合作交流,自评互评,使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endprint

1.建立学习小组

“合作小组”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合作、交流的空间,成功搭建起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思维对话的桥梁。建立科学合理的科学学习小组是实施作业缓拍式评价的关键,它关系到能否高质量地完成作业校对,能否高效地实现互动合作交流。实践中笔者依据“优化组合、合理分工、动态管理”的组合原则,进行了科学的分组,建立科学学习小组。

2.合作校对作业

作业正误的校对是作业评价的底线,但是作业评价绝不是仅限于对作业“对”或“错”的简单评价。高质量的作业校对是实现全面作业评价的基础,就如何实现优质的作业正误校对,实践中笔者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分三步实施:一是教师校对。即是学生完成作业后收取小组长的作业由教师校对评判,然后发还给学习小组,作为小组合作校对的范本。二是合作校对。即是合作小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开展合作讨论,各自知道自己本次作业解题的正误,初步明晰错题产生的错因。三是校对统计。即是由各个小组的统计员将本次作业的错题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交给教师,以便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全体学生的作业状况,并能及时地进行教学调整。

3.小组自主评议

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正误校对,只是个结果评判,不足以全面反映学生的作业行为。为此,有必要延缓评价过程,让学生停下来自己思考本次作业的优劣,应当改进和值得借鉴的地方等问题,对自己的解题和小组成员的解题作出恰当的评价。小组自主评议实践主要是开展自我评议和小组评议。

自我评议 指在合作校对明确自己的作业正误后总览、回顾本次作业行为,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我分析。具体操作以“自我评议本”为载体,从四个自评维度开展评议,即:我的态度、我的精彩、我的借鉴、我的方向。既体现态度,又体现优劣,更有对他人的借鉴和自身的努力方向。

小组评议 指在自我评议的基础上,由小组长组织成员开展评议交流,对小组成员的作业情况进行讨论分析。一方面实现一般错题的矫正,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对成员作业情况作综合性评价,提出学习建议。同时,将小组合作时暂时不能解决或存在疑虑的问题提交给教师,以便教师适时介入。

(二)二缓:教师介入 引导反思

学生作业会存在许多的疑难困惑,小组合作自评自纠并不足以清晰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介入,引导反思”就是评价缓一缓,教师主动介入,先就作业疑难和教学重难点为学生搭建自我反思的平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作业反思,最后教师基于学生的反思做出建议和评价。

1.介入指导反思的内容

学生开展作业反思,首先要明确反思的具体内容,作业反思不能停留在表象,笔者在指导反思内容时,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反思的维度:

反思解题错因 学生做错题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从错误中找到原因,一错再错。错题反思的最基本要素就是要寻找错误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寻求解决的对策。

反思解题思路 思维是科学学习的关键要素,解题中如果没有对解题思路的分析,解题就如无根之水、无本之木,进行作业反思时必须要对解题思路进行再思考。

探索解题规律 作业反思的最高层次就是探索解题的规律,即是在反思中学生对解题规律性的认识,总结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三个反思的层面并不要求所有学生整齐划一地做到,根据学生的科学学业水平和反思能力,能达到什么层次就什么层次,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关键是让每一个学生手动起来,思维活起来。

2.介入指导反思的方式

明确了反思的内容,就反思的方式和反思结果的呈现,实践中笔者进行以下探索:

基于反思报告的作业反思 “反思报告”是指经过师生事先约定的,用于学生开展反思并撰写反思内容和后续便于反思交流、教师评价的反思报告单,它包括学习章节、反思者及时间、错题呈现和矫正、反思内容和教师寄语等栏目。学生对作业进行理性的分析后,填写报告单,并将反思报告单用于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反思的认真程度、深刻程度等因素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

基于实验探究的作业反思 科学作业中的探究性实验分析题,这些题目难度大、错误率高,纯粹地采用理性分析开展反思,有相当大的难度。基于实验探究的作业反思就是让学生动手参与探究实验,在实验中观察、校验、反思,寓反思与实践中,学生感受更为真切,分析更有理据。

3.介入引领反思的评价

学生反思后,必须有后续的缓拍评价,评价要立足学生的发展,强化激励作用。实践中笔者以教师引领主导评价的方式,采用“教师寄语”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等级评价即是教师根据学生本次作业解题情况及作业反思情况,考量学生个体差异而作出的综合等级评价。

(三)三缓:互动合作 交流共享

学生开展作业反思,这仅仅是学生个体行为,学生反思中或仍有问题值得商榷,或有新意值得他人借鉴。因而,作业评价过程应再缓一缓,教师搭建一个反思交流的平台,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见解,吸取他人的经验,开展互议互评,分享学习成果。笔者依据学生作业反思的范围、类型,以及教学重难点等因素探究了以下三种反思的交流形式:

1.小组互助式交流

小组互助式交流是指学生在自主进行作业反思之后,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反思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合作实现错题的矫正,解题能力的提升。这种交流的形式主要是用于问题不具有普遍性,而是在某个特定的学习小组成员间出现共同的错题、困惑,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情境。这种情境下小组成员完全能够通过优势互补,合作探究,自主解决问题,而教师则不必直接参与讨论交流,只要对学习小组反思和交流的结果做出评价即可。

2.论坛互动式交流

论坛互动式交流是指由教师为班级全体学生搭建一个“论坛”式的作业反思交流平台,学生针对本次作业中同一个或同几个错题和班级学生共性的困惑,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思考,相互争鸣,让“真理”越辩越清晰。这种方式主要是运用在全班学生一次作业中出现同一题或同几题错误,错误带有普遍性,存在共性的问题时。教师认为学生能够开展互动式的交流,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不需要直接介入指导,那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反思的争辩交流中解决问题。endprint

3.教师协助式交流

教师协助式交流即是教师明显感觉作业题目难度较大,对学生解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要求较高,学生反思困难或是通过反思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时,主动介入,参与讨论,带领学生解决问题。科学作业会出现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题型,学生在这类题上出现解题错误或无从下手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很多时候学生即使是通过深入的反思也不能明白所以然,这类题的反思交流,教师必须加以点拨,协助学生开展交流。

四、研究的成效与思考

(一)缓拍式评价的实践成效

学生自主能力提升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评价,使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更能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教学行为转变 教师从作业评价的主导者转变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从包办代替、一讲到底到引导学生自主矫正,从一个教书匠的角色转变为教学的反思者。

师生互动交流增加 缓拍式评价为师生互动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学生可以向教师展示自己的学习、思维过程,寻求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可以全方位了解学生作业情况,作出调整。

科学学习效果显著 科学解题的思维更活跃,思路更清晰,准确率逐渐提升。学生在课堂上逐渐能主动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更融洽,学生整体科学学习成绩进步明显。

(二)缓拍式评价的实践思考

学会反思——让反思成为习惯 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教师必须积极创造反思条件,引导学生自觉反思并学会反思,让反思成为学生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学习,使科学学习活动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实现有效学习。

创新评价——让评价促进教学 传统教学评价的目的局限于甄别功能,忽视完善与激励功能。教师要深入研究包括作业评价方式在内的各种教学评价手段,创新教学评价,立足学生的发展,让教学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快乐学习,同时让评价完善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熊川武著. 反思性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严育洪编著. 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徐惠仁. 浅谈教师教学过程性评价的价值与策略. 上海教育科研,2012(7).

[5]毛建梅,王 鉴. 有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基础教育,201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反思初中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