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丽娟
(浙江中医药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组块(chunk)是记忆对单个信息单位进行加工,组成的更大的信息单位。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人脑中的节点及其相互间的连接构成巨大的网络,知识就储藏在这些连接上,因为人们更容易将组块从心理词库中提取,并以整体形式储存和使用,促进交际。
组块包括四种:多词组块(如have a good time、up and down)、高频搭配组块(如: out of style、on the other hand)、固定表达组块,即熟语组块(如Good morning、Merry Christmas)和半固定表达组块(如What’s wrong with …? Would you mind…?)。本文侧重探讨熟语组块,并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动宾结构的熟语加以比较和分析。
对熟语组块的正确解读多基于其常规性,对其形式与意义进行匹配。该组块具有词汇化特征,固定组合。不同词的语义独立性因具体情况而异,具有结构上的固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概念上兼具字面义和比喻义的双重特性。
熟语的加工和理解必须经由字面和比喻概念化两个过程,(Langacker,1987:92)融合结果体现为语义组构性——其构成成分与惯用比喻义中可被辨认的意义,(Nunberg et al,1994:496)即其构成成分能映现到整体意义上的程度。(Titone&Connine,1999)因此,通常我们通过分析熟语的构成成分,推理字面义而得出其比喻义,但这两个意义并非一一对应,有时会出乎意料,甚至不可通达,如kick the bucket(死亡)的意义并未分布在其构成成分上
熟语组块中的各自相对独立的组成成分及其错综复杂的双层概念结构,为我们对其正确地理解和加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根据语法合成理论,熟语构式是常规化的、具有语义和象征关系的合成体,(Langacker,1987:25)具有既定的构架,丰富的概念被高度浓缩组合在一起。认知语言学的激活扩散型理论和惯用激活集合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其解读提供了借鉴依据。
1. 激活扩散模型。
Collins和Quillian(1970)提出的关于心理词汇语义表征的激活扩散模型(Spreading Activation Model)侧重激活扩散这一重要表征,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词汇处理的大脑机制。
图1 激活扩散模型
该模型将概念表示为“节点”,如图1中的“vehicle”“car”等,具有语义联系和语义相似性的概念相联系,构成复杂的网络。概念通过节点间的相互连接进一步扩展和延伸。该模型可以“想象为一个大电网:只要一个概念被激活,‘电流’就会扩散到连接的概念,且越向前,能量越减弱” 。(桂诗春,2000:336)特点如下。
①节点间的扩散性。一旦一个节点被激活,刺激就会传递给相连接的其他概念节点。如vehicle被激活,就会将刺激传递给car,而car将有可能激活表示其它车辆的词如bus、truck、fire engine(消防车)等,而fire engine又可能进一步激活house、fire等语义相关的词。
②语义网的延伸性、复杂性。节点间由于语义的相关、相近性而相互连结形成复杂的网络,概念也进一步扩展和引申。例如:red可以和blood、horror、carpet、anger、flag等概念连接;yellow可以和moon、gold、sunflower、chrysanthemum、lemon等连接。网络中的任一节点都可与语义相似的概念相连,并交错延伸,可见其复杂性。
③节点间距离的理据性。节点间依据概念相似度连接,且连线越短,概念间的相似度越高,节点间的阀限也就越低;反之亦然。在图1中,fire engine和fire间的距离明显比它与red间的连线短,说明前两者之间具有更多的语义相似性,因此语义关联性更强。另一方面,由于激活节点能量有限,在该过程中,能量不断被消耗,到达某一节点时,能量如果已不足以超过此节点的阀限,此节点就不能被激活。
2.惯用激活集合模型。
惯用激活集合(Idiomatic Activation Set)是阐释熟语的复杂认知结构和语法构架的另一个认知语言学模型,是指熟语使用中说话人潜意识里所激活的心理网络,包括熟语内在的、相互关联的象征和语义次结构,即其比喻义和字面义次结构。正是这些不同程度被激活的次结构塑造了多样化的熟语语义结构。解读熟语时,可将该心理架构投射到多层面的认知刺激上去,运用惯用模式组织和编码这些认知刺激。(Langlotz 2006:95)该架构的特点可概括为如下几点。
①扩散性和灵活性。由上述惯用激活集合的定义可知,在解读熟语时,随着该架构在网络中被激活,其所有次结构会被同时激活,显而易见该心理网络的扩散性。如熟语“kick the bucket”在读者的头脑中既激发了字面义“strike a bucket with one’s foot” (用脚踢桶),又激起了其惯用比喻义“die suddenly”(突然死亡)。熟语的意义被定义为不仅包括其复合的语义结构,还包括相关的组构性路径,(Langacker,1991:133)即对熟语的识解应立足于其字面概念化,组构、整合其比喻概念化过程,最终实现目标概念化。熟语复合架构的激活与其所有次结构的激活是同义语。
另一方面,该架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有些熟语在语法或词汇层面的转换而不改变和丧失其意义,即根据时态、语态、人称或数的不同而变化,如熟语“Geoff spilled the beans.”也可用作“The beans were spilled by Geoff.”Nunberg(1978)用其语义特征解释了熟语句法的特异性(idiosyncrasy)。他把熟语看成是组合的词项,并指出其句法灵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惯用比喻义能否分解为与其构成成分相对应的部分。(转引自张辉等,2012)熟语表征和加工的组构法认为,熟语意义同时基于其构成词汇的字面义及其在特定语境下的释义。(Titone&Connine,1999)Nunburg(1978)根据熟语各成分的字面义对整体的解读作用,将熟语分为三种:正常的可分解熟语(normally decomposable idioms),可启用该熟语的一些构成成分的字面义,如pop the question(求婚)当中的“the question”,字面义即指求婚这一具体问题;异常的可分解熟语(abnormally decomposable idioms),熟语构成成分的指称可以通过隐喻的方式加以辨认,如meet your maker(见鬼去吧),“maker(造物主)”和“meet your maker”之间存在隐喻关系;不可分解的熟语,(nondecomposable idioms)其熟语的惯用比喻义几乎无法按照组构法从其构成成分的语义中得出,如kick the bucket(死亡)。熟语的可分解性程度与其句法和词汇的灵活性相关。具体表现为,可分解熟语比不可分解熟语在句法和词汇上灵活性更强,而语义上不可分解的熟语更不灵活,因为熟语义更主要取决于它们在整体形式中的可辨认性。
②整合性与通达性。熟语由多词构成,因此具备一定的可分析性。针对熟语的惯用激活集合构架必然内在地包含对其构成成分的激活,但这种激活并非仅涉及其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其意义也不完全等同于各组成成分的意义之和,而是结合具体的语境,利用复合结构整合象征单位的意义,因此,整合性对熟语的解读具有不容置疑的解释力。熟语的惯用比喻义与各构成成分的联系越紧密,构成成分对整体意义的解读的贡献也就越大,即熟语的组构性越高,其构成成分对识解整个熟语的通达性也就越强,如整合熟语“to eat John out of house and home”各构成成分的次结构,就可知晓eat属于使动构造,指吃光了所有的食物,形容人的胃口极大,吃光了自己或别人家中的食物,这里指把John赶出了house和home,即“把John吃穷了”。不难看出,该熟语的组构性较强。同样,对某些汉语熟语的解读,也离不开对其构成成分的字面义和这些词汇在特定语境下的具体释义的整合,如“吃食堂”是指“在食堂吃饭”,“吃父母”意为“依靠父母生存”,而“(这桌饭)吃八个人”的意思是“这桌饭可供八个人吃”等。在这些“吃”后加特殊名词构成的整个熟语都具有了全新的隐喻义,通过对其次结构的整合,不难得出这些熟语在特定语境下的特殊意义。这些表达说明了针对这种整合性的构成特征,汉语“动名构造”用法变得十分宽广和灵活,许多意义都可套用同一个动名构造。(王寅,2007)运用整合可使熟语的构成成分次结构都得以激活与通达,该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直至复合结构完全丧失了进一步激活其构成成分的能力,不再具有可分析性,而彻底完成这一过程。
借助认知语言学的激活扩散模型和惯用激活集合解读熟语组块,二者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促进学习者扩大语义网:前者使其在平面性与一致性或相近性的原则下呈网状扩散、延伸,重在量的积累、增多;后者则呈立体化、复杂多变地展现熟语组块的双层概念化过程,重在质的深入、提高。这为英语教学与学习注入了一丝新鲜活力。
1.基于高频熟语,构建并扩展熟语语义网络,扩大学习者的词汇量。
充分利用学习者心理词汇的语义网络中最容易被激活的高频熟语解释不熟悉的熟语,既降低难度,又能激活各节点及节点间的不同组合,实现词汇重组效果,有效促进熟语间的相互关联,扩大学习者的词汇量。如立足于高频熟语,通过多种激活练习形式,激活与其构成同义、反义、上下义、互补、同现等不同语义关系的熟语。
2.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增加启动词的出现机会,促进语义启动效应。
根据Neely et al.(1989)的语义启动模型,促进熟语相关的词汇表征间激活的自动扩散。充分利用多媒体声情并茂的特点,增加熟语练习的机会,以更加形象化、直观化的语义网形式展现英语熟语间的内在联系,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改进学习效果。
3.将熟语组块分组记忆,提高效率,扩大心理词汇的容量。
从组构性的角度,可将熟语组块分为惯用组合熟语和惯用熟语,向学生阐明其不同的解读方式及应对策略。对不同组构性熟语的惯用比喻义的通达可通过不同过程:惯用组合熟语属于可分解熟语,如pull strings(利用个人关系),可分解部分的语义表征从长时记忆中检索,并根据自下而上的句法分析组合;惯用熟语即不可分解熟语,如kick the bucket(死亡),其比喻义的检索多靠对语言形式的整体识别,并直接来自长时记忆。
本文以熟语学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激活扩散模型和惯用激活集合理论解释熟语,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把握内部具有复杂联系的熟语语义网;将该理论模式动态地联系教学实践,可以为英语教学和学习提供实践借鉴、参考依据。将熟语按不同的组构性分类,便于识记,更有助于学习者对构造复杂、语义独特的熟语的理解和掌握,方便分类学习和记忆,扩大学习者心理词汇的容量,打破以单个熟语的形式和意义为单位的常规思路,更加省时、高效,实践中也更具有可行性和易操作性。
[1]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1)[M].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25,92.
[2]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2)[M].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133.
[3]Langlotz,A.Idiomatic Creativity[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6:95.
[4]Nunberg,G.et.al.Idioms[J].Language,1994,70(3):491-538.
[5]Titone,D.A.&Connine,C.M.On the compositional and noncompositional nature of idiomatic expression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9(31):1655-1674.
[6]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36.
[7]王寅.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eat构造”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7(2):1-6.
[8]张辉,季锋.成语组构性的认知语言学解读——熟语表征和理解的认知研究之二[J].外语教学,201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