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娜,张 斌
(安徽中医药大学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38)
随着2012年伦敦奥运会帷幕的落下,我国的竞技体操运动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征程,上海市作为竞技体操强省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我国的竞技体操出一份力。业余少儿体操运动队是上海市竞技体操运动队的三线运动队,是竞技体操发展的基础,所以业余少儿体操运动队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上海市竞技体操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1.1研究对象。
以上海市各区业余少儿体操男子队的运动员及其教练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上海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途径以“业余少儿体操”“上海市”等为关键词检索到相关文章47篇。
1.2.2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上海市各区业余少儿体操运动队的教练员及体操运动中心的有关专业人士进行访谈,全面了解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运动队的发展状况。
1.2.3问卷调查法。
在制作问卷前研究和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通过电话联系及亲身走访上海市各区业余少儿体操运动队的教练员,为调查问卷的设计做好了充分准备。共发放了30份教练问卷,150份家长问卷,其回收率分别达到100%、97.6%,有效率分别达到96.7%、94.3%。
1.2.4数理统计法。
利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5逻辑分析法。
结合本课题的需要,对所有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全面综合的逻辑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得出一系列相关的结论。
2.1上海市业余少而体操男队训练现状。
2.1.1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队的训练模式。
通过对上海市长宁、徐汇、黄卢(黄浦、卢湾)、虹口、闸北、闵行、杨浦、普陀、静安、嘉定共10个区的走访调查,了解到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队的训练模式有:(1)运动员只参加三线运动队(业余体校)的日常训练,而文化学习和吃住由家庭自己承担,所在三线运动队(业余体校)或承担部分补贴的“一集中”训练模式。(2)文化学习及日常训练由三线运动队(业余体校)集中负责。或者日常训练及食宿由三线运动队(业余体校)集中负责的“二集中”训练模式。(3)即文化学习、日常训练和食宿都由三线运动队(业余体校)集中负责的“三集中” 训练模式。其中三线运动队(业余体校)负责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通常挂靠在传统学校,由传统学校按照三线运动队的要求来制定运动员文化学习的课程安排。
表1 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队训练模式情况
由表1可见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队的训练模式主要是以“二集中”和“三集中”为主,其中以“一集中”的训练模式居多。
2.1.2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队各区参训人员情况。
据调查了解,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子运动队各区参训人员差别较大,总体来说,成绩较好的区参训人员较多,项目组别设置较为全面,如黄卢、徐汇、长宁、闵行4区。反之,成绩较差的区,参训人员差别较大,项目年龄的组别设置不完整。具体见表2。
表2 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子运动队各区参训人数情况
由表2可见:长宁、徐汇、黄卢、虹口、闵行5个区平均每年的参训人数都是18人以上,参训人数常年相对稳定,项目年龄的组别基本完整;闸北、杨浦、普陀、静安、嘉定5个区常年参训人数较少,项目年龄组别不完整;2010年上海市运动会后各区业余少儿体操男子运动队一批运动员的分流造成2011年在训运动员减少19.7%,注册新增运动员人数减少48%。
2012年上海市体操运动训练中心出台《2014年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体操项目细则》(草案)中规定,各年龄组别参赛单位必须组队参加团体赛,如运动员没有团体赛将不能参加个人单项的决赛。且设最低分数线,未能达到最低分数线不计团体成绩。迫使各区在所涉及项目年龄组别E组中必须至少招收到6名运动员、D组中必须至少招收到5名运动员,使得自2012年、2013年比2011年在训运动员分别增加39%、52.7%,注册新增运动员人数分别增加155.5%、133.3%。
2.1.3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队训练时间状况。
据调查了解,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子运动队每周训练次数、每次训练时间有一定的差别。具体见表3(统计的是平常训练时间,寒暑假除外)。
表3 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子运动队训练时间统计表
由表3可见:各区的训练时间差别较大,训练时间长的能达到4.5个小时,训练时间短的只有2.5个小时,相差甚远。
2.2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队运动员的生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2.2.1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队运动员的生源情况。
招生选材一直是上海市各个三线竞技体操运动队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没有足够数量的生源就很难挑选出好竞技体操苗子,没有好的苗子进行训练就比较难出较好的成绩。
通过对教练员调查问卷的发放对上海市三线竞技体操运动队生源调查了解到: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队的整体生源状况不容乐观,不同办训模式——“一集中”“二集中”“三集中”运动队的生源状况有所差别,其中“一集中”“二集中”运动队的生源状况好于“三集中”的运动队。
2.2.2影响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队运动员的生源因素。
2.2.2.1适龄儿童减少。
据有关资料显示上海市本市0—6周岁儿童人口总数逐年减少,进而幼儿园和小学的人数也在减少。竞技体操这项运动要从五、六岁就开始从事训练,而且在选材指标上对儿童身体各方面要求较高。因此,适龄人口的逐年减少也就直接影响到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子运动队招生,进而影响到生源。
2.2.2.2家长因素。
参加竞技体操训练是否会影响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也是家长们考虑的主要问题,刚参加训练的一般是幼儿园小、中班的孩子,生理、心理都处在高速的发育时期,家长担心练习竞技体操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不愿意送孩子练习竞技体操
2.2.2.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较多,主要有儿童肥胖、家长溺爱、社会的误解等问题影响着业余少儿体操队的生源。
儿童肥胖问题:据有关部门报道,0—6周岁的肥胖儿童每年以5%的增长率在增加。肥胖是参加竞技体操项目训练的天敌,肥胖儿童体重相对较重,相对力量较小,而竞技体操运动是集悬垂、支撑、跑、跳、滚翻、空翻于一体的运动项目,肥胖儿童不适宜练习竞技体操项目。因此,儿童肥胖问题直接减少了三线竞技体操运动队的运动员生源。
家长溺爱问题:在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独生子女日益增多,他们就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是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练习体操的孩子必须不怕苦、不怕累,有坚强的意志勇于战胜各种困难,因而,家长溺爱孩子也是影响体操运动员生源的一大因素。
社会误解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竞技体操这项运动存在着一种误解,认为练习竞技体操会对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对孩子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主要问题如:个子长不高等。
2.3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队教练员配置及其职称情况。
2.3.1教练员的配置情况。
据调查了解到,目前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子运动队普遍存在教练员配置问题,致使有的教练员带多个年龄组别的运动员,有的甚至兼带其他的项目的训练,这样的配置情况下教练员精力不足,不能够较全面地兼顾每个运动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训练效率造成影响,不能练全、练精。
表4 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子运动队男队教练员配置及所带运动员统计表
表4显示: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队教练员配置各区存在较大差别,总体来说: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教练配置不太合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2.3.2教练员的职称情况。
教练员的职称是衡量教练员整体素质的标尺之一,他能从一定水平反映出一个教练员的执训水平、科学研究水平,是其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也反映人们对其专业能力和水平的认可程度。具体见表5。
表5 教练员职称统计表(N=30)
在对调查研究的30名教练员中发现,教练员职称在高级及以上的占了16.7%,中级职称占50%,初级职称占26.7%,无专业技术职称占6.6%。上海市三线竞技体操运动队的教练员的职称大部分是在中级及以上,说明教练员是完全有能力胜任目前的训练、科研工作。
2.4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队运动员的输送情况。
经过对上海市各区的业余少儿体操男子运动队近3年输送运动员的情况调查研究得知,如表6:黄卢、长宁、闵行、徐汇4个区分别占总数的26.7%、20%、17%、13.3%,是向上海市二线男子竞技体操运动队输送运动员的主要力量,且每年都会向上海市二线男子竞技体操运动队输送运动员。杨浦、虹口、普陀3个区在3年中也有少数的向上海市二线男子竞技体操运动队输送运动员,闸北、静安、嘉定3个区近3年没有向上海市二线男子竞技体操运动队输送过运动员。
表6 近3年运动员输送统计表
3.1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子运动队目前主要的办训模式是通过体教结合的“二集中”和“三集中”训练模式;近几年参训人数有一定增加,但年龄组别设置上仍差异较大;在训练时间上各区虽有差别,但基本可满足训练需要;运动员参加训练的态度较文化学习的态度更为积极。
3.2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子运动队的生源状况不容乐观,且不同训练模式的生源差距较大。
3.3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子运动队普遍存在教练员配置问题,大部分业余少儿体操男子运动队教练员人数不足;教练员的文化水平整体较高,教练员的职称大部分在中级及以上,完全有能力胜任目前的业余少儿体操男子日常训练工作。
3.4上海市业余少儿体操男子运动队各区向二线输送运动员严重不平衡,集聚在黄卢、长宁、徐汇、闵行四区。
[1]蔡玉军.上海市少儿体操运动训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教练员,2010(2):63-64.
[2]佟建军.北京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6.
[3]赵传生.江苏省业余体校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08,5.
[4]曾广林.福建省竞技体操现状分析与振兴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5.
[5]邸建勇.河北省竞技体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5.
[6]余莲鸣,张子夜,徐思霞.湖北省业余少儿体操启蒙训练的现状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28(4).
[7]袁延红.陕西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制约因素[D].延安大学,2011,6.
[8] 沈建青,戴镇德,等.上海市青少年业余训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上海体育科研,2003,24(6):9-10.
[9]刘桂海.上海市青少年业余训练发展模式探究[J].体育科技,2005,26(3):22-24.
[10]周意萍.浙江省青少年业余体校训练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1:50-52.
[11]杨丽荣.武汉市基层业余少体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大学,2009,6.
[12] 肖霞,田建强,田东等.对海南省业余体校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2009,27(3):281-284.
[13]杨克新.我国业余体校发展历程及现状的研究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9,31(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