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项目的硕士生专题课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

2014-03-26 05:33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学术

林 璐

(大连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一 引言

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知识构成主要是大学本科四年进行的英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的基础知识,以及英语基本技能的发展,缺乏学术素养的训练, 导致研究生阶段暴露出学生科研意识差、研究能力薄弱, 阻碍了学术成果保质保量的产出。国内已出现的针对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主要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培养英语专业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必要性。(张建琴,王强,胡敏,张剑波,2013)“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必要着力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能力。”(王守仁,陈新仁,2008)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改革中,开设基于研究的课程、倡导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活动等措施是提高研究生学术能力的重要保障, 但国内目前关注如何提高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实践探索和实证性研究严重不足。

本研究以英语语言学专业研究生为对象,在专题研究课上依托导师的科研项目为教学内容,尝试运用讲授(Lecture)、学术成果展示(Performance)、学生/教师点评(Comments)三者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增加学术实践训练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为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培养提供一个可行的指导模式。本研究拟回答的问题为:

(1)在LPC教学模式的指导下,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变革导师专题研究课的教学内容能否提高研究生科学研究意识自主性?

(2)科研项目为基础的LPC教学模式的实践平台,能否真正保证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成果保质保量的产出?

二 理论框架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为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起源于北美医学课程的一次教学模式改革,即教学过程中老师主要以问题驱动为主要教学任务,学生们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批判和创新性推理能力提高最显著(Savery,2006)。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盛行30多年来,不断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及本科的教学中,目前国内还未加以应用和推广。针对研究生专题课的小班型授课特点,本研究对PBL教学模式稍做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增加了Performance(P)和Comments(C)两个环节,形成一个综合的教学过程: 导师讲授课程内容并准备问题、受问题驱动,学生展开论文题目设计并展示(Performance)、教师/学生点评(Comments),摈弃单纯讲课的传统模式,给予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独立规划课题的机会,通过讲述和问答的方式锻炼思辨能力,又通过诘责纠错深化理解,帮助学生体验了“选题-文献搜集-设计-分析-得出结论”这一完整的学术研究过程,有助于深化学术研究意识。

三 研究设计

本研究对某外语类院校2011级英语语言学专业二年级的四名研究生的专题研究课进行了课堂观察和课后访谈。该课程为小班课,由导师为同一学科方向的研究生开设,每周2课时,历时两个学期,旨在帮助学生找到课题研究切入点,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基础。课程前7周由导师或学生介绍(即Lecture)当前在研课题,包括研究现状、理论框架及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研究问题。第8-17周导师和学生共同对该课题的内容深入研习,要求学生以项目为依托商量选定科研题目并做至少两次论文设计方案展示,首次学生应汇报所选研究题目、介绍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第二次报告具体的研究问题、提供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意义和创新性及研究过程设计。形式为每位学生各进行10-15 分钟课题内容展示, 然后听众对展示内容提问或给出建议; 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第四学期的17周时间里,学生依托项目商定的题目,在专题研究课上开展研究项目实践和学术研讨,完成研究成果。

表1 学生研究对象背景

1. 研究对象。

四名学生自愿参加这项研究,他们分别被称为学生1、学生2、学生3和学生4,表1 概括了他们的年龄和研究兴趣。鉴于外语类院校女生占90%以上,本次研究无男生参加。四名研究对象都没有从事学术研究的经历,也未发表过任何中文或英文的学术论文。四名学生的导师为该校副教授,认知语言学博士毕业,高校工作经历15年以上,自2008年开始带硕士研究生,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

2. 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半结构式访谈和文本收集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数据。共计12次的课堂观察主要是了解四名学生在论文设计展示和学术研讨活动中的表现,及与导师/同学的沟通能力,并收集学生论文设计方案的所有稿件以及第二学期论文成稿前的所有草稿。基于课堂观察和文本数据的收集,我们设计的访谈问题包括了解以导师项目为依托的授课方式是否有益于学生论文选题、文献查找和论文内容撰写。通过使用论文设计展示和研讨方式与导师/同学交流互动可否解决论文写作行动中遇到的问题。两次访谈分别在两个学期开始和结束时进行,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学术研究全过程的体验。所有录音材料均转录为文字,然后分别交给研究对象核对,保证转写内容的真实性。本研究采用定性个案研究法,对数据进行了主题提炼和多种数据间相互印证和互动分析( Miles & Huberman,1994),旨在了解四名学生在LPC教学模式下对学术课题研究的体验与收获。

四 研究发现

1. 文献综述与评价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名学生都反映,由老师的科研项目做引导发展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问题是件很幸运的事。但是要对已有文献做出批判性的评价很困难,因为中国大学生多年的阅读习惯以对文本进行粗略扫视, 被动地接受和记忆其中内容的阅读方式为主(范莉, 2008),缺乏对作者的观点、倾向、假设进行分析、整合和评析的训练。国外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 Casanave & Hubbard,1992; Atkinson,1997; Allison et al.,1998; Dong, 1998; Bitchener & Basturkmen,2006) 也证实了文献回顾的内容组织和观点的呈现比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更重要而且更难把握。但三位同学回忆,受课上导师的问题和论文展示活动中同学意见和建议的启发,文献回顾思路越来越清晰,也能够顺利挖掘前人研究不足,明确个人的研究视角。另外,四名学生普遍意识到,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薄弱,写论文时一些术语很难表述清楚,所以必须大量阅读、了解相关理论,为撰写论文做好准备。 学生1的研究题目是在一次认知语法课上受到老师启发获得的。

我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后发现,专家的研究角度纷繁复杂,但结论相同,而我的研究假设与多数专家的观点背道而驰,所以有些迟疑,不敢坚持个人观点。利用论文设计展示前和导师见面的机会,我们反复共同商讨,觉得设计方案可行,决心做下去。我一直认为文献综述就是将收集的材料复制粘贴, 不去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在先后两次的设计展示活动中,同学们反馈我的文献整理应按专家观点归类和整理, 还要提出个人的创新,这对我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个极大挑战。最后是老师建议我到图书馆借几篇英美国家硕博士论文,仔细阅读并模仿。被同学们当面指出问题有点无地自容,这却成了我潜心研究优秀论文写作模式的动力,得益于老师的正确引导,结果很圆满。(学生1)

学生2的研究题目是课堂上与老师共同探讨课题时找到的,但提出合理而具体的研究问题花了很长时间。

上课和老师探讨课题内容时意外发现了前人研究中的缺陷,就决定从此方面入手进行我的研究。我的苦恼是决定不下来只做keep+Ving 的意义研究还是与keep on + Ving的对比研究。论文设计展示前多次同导师沟通的结果是不做对比研究,但我总怕研究范围太小,不能写成一篇硕士论文。在论文设计展示上,我把担心说了出来,同学们热心地给我出了很多好主意,最终帮我决定了方向,所以我觉得写论文时不能只靠一个人的智慧,要多创造机会听取大家意见。(学生2)

学生3和学生4都是直接从导师那里获得研究题目。与学生4不同,学生3语言基本功较扎实,平时能读懂老师布置的文献资料,包括导师的对自己科研项目的解释,但没有明确的个人研究目标,觉得研究什么都可以。学生4依赖老师给个较简单的题目是因为觉得自已阅读学术文献有障碍,无法对他人成果做出评价,也找不出纰漏,更确定不了自己的研究题目。

导专课上依托导师的在研项目直接得到研究题目省了我不少事,看着别的同学天天泡图书馆查资料,好不容易发现个题目一经与导师商量就被否,心力交瘁,感觉自己很幸运,毕竟我们才研二,读书太少,不能迅速而敏锐地发现好的研究课题。而且我觉得和一年级下学期抽象的认知语法课相比,今年老师布置的阅读材料相对容易,我可以准确地找出理论框架,总结出前人研究成果,迅速展开研究。因为我的题目相当于导师课题下的子课题,导师相当熟悉,只要积极与导师沟通,文献查找和问题设计都不难,所以我的论文进展速度比其他同学快一些。在本次论文撰写过程中我又发现了一个不错的论文题目,可以再写篇论文,导师也给予了肯定。现在想来,如果也像其他同学那样花一个学期确立题目,怎么会有如此丰硕的成果?有了研究的动力,我铆足了劲想尽快完成这篇论文,因为我急切地想看到真正的个人成果诞生。(学生3)

四名同学中我的语言基础最差,和同学们一起阅读原版文献材料时老师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能够回答出来,对我却有困难,再让我评价文献更蒙圈,所以我提出让导师能给我一个简单点的题目。由于学习效率不高,论文进展较慢,多亏导师安排了几次展示和研讨活动,起到督促作用我不得不完成点东西。幸运的是,我导师平易近人,我有问题就找导师商讨,几乎每两周就要见一次面,两个学期下来,论文也见雏形。(学生4)

2.个人论文设计展示和学术研讨能力的训练。

在LPC教学模式指导下,学生们要完成论文设计预案展示,汇报个人成果。在不得不做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会了如何顺利完成并清楚展示论文设计方案。观摩他人的论文展示和成果汇报,学会与同学主动大胆交流思想,有助于丰富自身理论知识,完善论文内容和顺利展开论文撰写。当然,四名学生对个人论文设计展示和研讨活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担心自己无法回答同学的问题,但任务完成后,所持态度不同,收获也不尽相同。

我第一次的论文设计展示完成的比较匆忙,老师和同学们指出很多问题,但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尝到了设计展示活动的甜头,以后的汇报和研讨我都准备得很认真,现场与大家积极交流,听取意见,获益匪浅(学生1)。

学生2的问题是一直无法确定研究对象,严重影响了整个论文的进程:因为研究对象很难确定,我无法提出研究问题,我性格内向,羞于与导师沟通,两次设计展示上只重复那点文献知识,现在想来没有充分利用老师给提供的论文研究训练以及和大家交流思想的平台有点可惜。学生4 指出自己论文提纲撰写时考虑不慎周全,多亏在论文设计展示和研讨的互动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不断提醒设计研究时忽略的环节,语料的选择问题,使她的研究问题得以细化。

学生3每次汇报和研讨之前都会与导师商讨多遍,准备最充分,汇报完毕积极与听众交流互动,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我发现通过学术成果展示和研讨形式与同学互动,可以迅速发现自己论文提纲中的问题并能及时获取改进方法。有时同学们审视问题的角度很到位,是我没想到的;同学们不同意我的观点时,我不盲从,阅读更多的文献后再决定听从还是坚持,和同学们有这样的机会共同探讨形式很不错,可以加深我对理论知识核心要素的理解与把握,也让我及时发现论文中未阐明、读者读出来晦涩、我需要再改进的地方。同时在观摩其他同学的汇报展示时,我会私下里做判断和评价,取长补短,目的是把个人的论文提纲设计得更加完善。(学生3)

英语学术素养的提高需要通过专门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本研究的四名学生遇到的论文撰写问题主要涉及到了题目选择、提纲设计、理论知识和论文结构等方方面面。相关文献知识的匮乏和论文题目抉择也影响了从选题到提纲的设计及撰写全过程。通过参加论文研究设计展示和研讨的学术实践,得到导师的帮助和与同学们的互动交流对研究生顺利完成研究提案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Dong, 1998),使他们逐渐领会了学术英语写作的思路。

五 结语

本研究在LPC教学模式的引导下,依托导师的科研项目改革导师专题研究课堂活动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师主讲的单一授课模式,增加研究生的学术训练环节,促使研究生投入大量时间阅读理论知识和文献,认真准备论文设计展示与研讨,与同学互动,提升了学生自主科研意识,有助于学生将所掌握的学术理论知识内化为学术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增加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营造一个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1]Allison, D., L. Cooley, J. Lewkowicz & D. Nunan, “Dissertation writing in a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 dissertation writing support program for ESL graduate research student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7( 2) : 199-217,1998.

[2]Boud, D., & Feletti, G. The Challenge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2nd ed.). London: Kogan Page, 1997.

[3]Atkinson, D.”A critical approach to critical thinking in TESOL” TESOL Quarterly, 31( 1) : 71-94, 1997.

[4]Bereiter, C. & M. Scardamalia. The Psychology of Written Composition. Hillsdale: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87.

[5]Bitchener, J. & H. Basturkmen. “Perceptions of the difficulties of postgraduate L2 thesis students writing the discussion section”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5( 1) : 4-18, 2006.

[6]Campbell, C. Teaching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Interacting with Text. New York: Heinle & Heinle, 1998.

[7]Carter, M., M. Ferzli & E. Wiebe. “Writing to learn by learning to write in the disciplines”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21( 3): 278-302, 2007.

[8]Casanave, C. & P. Hubbard. “The writing assignments and writing problems of doctoral students: Faculty perceptions, pedagogical issues, and needed research”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1(1) :33-49, 1992.

[9]Dong,Y. “Non-native graduate students’ thesis /dissertation writing in science: Self-reports by students and their advisors from two U. S. institution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7(4): 369-390, 1998.

[10]Dysthe, O. “Professors as mediators of academic text cultures—An interview study with advisors and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in three disciplines in a Norwegian university” Written Communication, 19(4) : 493-544, 2002.

[11]Miles, M. & M, Huberman.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n Expanded Sourcebook ( 2nd ed.).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1994.

[12]Savery, J. R. “Overview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1(1): 1-15,2006.

[13]王守仁,陈新仁.加强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8(3):2-7.

[14]范莉.外语阅读的新思维—批判式阅读模式[J].语言教育,2008(4):81-84.

[15]肖川,胡乐乐. 论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9):1-5.

[16]徐烈炯.外文系怎么办?[J].外国语,2004(1):51-54.

[17]张建琴, 王强, 胡敏, 张剑波.试论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理论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 2013(4): 22-23/26.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学术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