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保波
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诊断
杜保波
目的 对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诊断进行探讨。方法 对患有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18位患者的MRI增强以及平扫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 5位患者为瘤周轻度水肿,13位患者为瘤周无水肿。有1位患者囊壁以及臂结构强化的比较轻,3位患者囊壁没有强化并且臂结构强化的较为明显,有4位患者的囊壁以及壁结节强化的较为明显,呈现为囊实性的患者有8位;有10位患者在影像学上呈现为实性,并且伴有坏死、微囊形成以及囊变。有4位患者为大脑半球,有5位患者为小脑,有9位患者位于中线结构,其中有1位患者为第四脑室,有1位患者为下丘脑,有2位患者为脑干,有5位患者为视神经及视交叉。病灶的最大径在2.1~5.9cm。结论 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体现有其自身的特征性,与临床资料相结合有利于手术之前的诊断,也能给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脑肿瘤; MIR;磁共振成像
在颅内肿瘤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比较罕见,在颅内肿瘤中大约占3%~6%,在星形细胞肿瘤中大约占5%~10%[1]。对于MRI的报道比较少,具有较高的误诊率。本文主要对从鹤壁市淇县人民医院鹤壁市淇县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证实为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18位患者,并且对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诊断进行探讨,具体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鹤壁市淇县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证实为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共有18例,其中男9例,女8例,患者年龄5~57岁,患者年龄平均(19.1±13.6)岁。有12位患者的年龄在20岁之下,约占66.8%。患者在临床中所表现出的症状会受到发生肿瘤部位的影响,1位患者发生月经紊乱,1位患者有多饮多尿的症状,1位患者有间断性肢体抽搐的症状,2位患者有共济失调的症状,6位患者有双眼复视或者是视力减退的症状,14位患者有呕吐头晕的症状。
1.2 方法 18位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在手术以前都进行MRI检查。头颅线圈的选择要标准,定位矢状面以后序列扫描矢状面与冠状面T1WI、FLAIR、T2WI以及T1WI[2]。全部患者都采取增强扫描,将Gd-DTPA经过静脉进行注射,注射的剂量是0.1mmol/kg,流率为2mL/s,注射药物以后进行T1WI检查。T2WI扫描的参数:TE为85~128ms、TR为2200~5000ms;T1WI扫描的参数:TE为15~24ms、TR为450~540ms,矩阵为184×256到320×512,层厚为5~7mm,层间距为1mm[2]。
有3位患者形状不规则,没有特殊的生长方式;有4位患者为椭圆形,生长为前后方向,都处于鞍区;朝前浸润性生长的患者有1位,没有特殊生长方式的患者有10位,病灶呈现为原型的患者有11位,上述患者都处于脑干位置。病灶的最大径在2.1~5.9cm,平均为(3.2±1.2)cm。在18位患者之中,处于幕下的8位患者中,处于第四脑室的患者有1位,处于脑干的患者有2位,处于小脑半球的患者有5位;处于幕上的患者有10位,其中处于大脑半球的患者有4位(有1位患者位于侧脑室内、有1位患者位于背侧丘脑、有2位患者位于基底节区),处于鞍区的患者有6位(位于下丘脑的患者有1位,位于视神经的患者有5位);在18位患者中,诊断不够明确或者是误诊的患者有17位,占94.5%,其中误诊为胶质瘤的患者有7位,误诊为脉络膜乳头状瘤的患者有1位,误诊为生殖细胞瘤的患者有1位,误诊成颅咽管瘤的患者有5位,误诊为动静脉畸形的患者有1位,误诊为室管膜瘤的患者有1位,误诊为髓母细胞瘤的患者有1位;在手术以前诊断为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患者有1位,占5.5%。
手术以前诊断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主要方法就是MRI,但是认识MRI的征象不足,具有较高的误诊率。根据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发病位置要同这几种病变区分:要鉴别级别较低的星形细胞同大脑半球的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级别较低的星形细胞瘤通常情况下没有实性成分的加强,周围有较严重的脑水肿。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比较典型的体现为没有肿瘤实性成分的明显加强,通常没有瘤周水肿的情况;鉴别室管膜瘤同第四脑室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大多数呈现为不规则的形状,通常会出现脑组织水肿的情况,也可能会出现钙化灶[3];鉴别血管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同小脑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在儿童小脑蚓部比较容易发生髓母细胞瘤,增强扫描主要呈现为轻度强化以及中度强化,在早期比较容易出现脑脊液的种植以及转移[4]。在T2WI上的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实性部分同脑脊液的信号类似,髓母细胞瘤没有这种特征,这是鉴别二者的主要依据。在成年女性的小脑半球比较多发于血管母细胞瘤,肿瘤的主要特征为大囊小结,没有出血的情况或者是钙化;鉴别颅咽管瘤同鞍区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年龄在20岁以下的患者比较容易发生颅咽管瘤,在病灶中比较多见的为钙化、出血以及囊变等,MRI的信号主要呈现为高低混杂,并且这种病大部分是对垂体以及下视丘进行侵犯。总而言之,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体现有其自身的特征性,与临床资料相结合有利于手术之前的诊断,也能给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1] 张宗军,贾传海,朱宗明,等.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11):133-135.
[2] 赵本胜,余永强,钱银锋,等.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6):144-146.
[3] 李树荣,杨智云.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特点(附32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10):156-158.
[4] 刘剑平,王敏善,朱保平,等.儿童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预后:附13例报告[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5):108-110.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1.078
河南 456750 鹤壁市淇县人民医院(杜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