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增强扫描动脉早期成像在肝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2014-03-26 00:03:41孙伟
当代医学 2014年21期
关键词:例肝局灶性病变

孙伟

MSCT增强扫描动脉早期成像在肝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孙伟

目的 研究肝局灶性病变诊断过程中MSCT增强扫描动脉早期(EAP)成像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收治的130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MSCT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CT检查,对不同病变部位患者的强化特点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出现EAP强化的患者占到了82.3%,其中HCC占到了92.5%,肝血管瘤占到了100%,肝转移瘤占到了83.3%,胆管细胞癌占到了25%,肝脓肿占到了100%。病灶内异常血管及不均匀强化对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细胞癌)、环状强化对转移瘤、边缘结节状强化对血管瘤的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100%、79%~100%。2组患者的诊断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肝局灶病变进行检测时,MSCT增强扫描动脉早期成像在定性方面的应用价值较高。

MSCT;增强扫描;肝局灶性病变;早期成像

目前,EAP在功能成像以及血管成像方面的应用量相对较大,但在肝局灶病变患者诊断过程中的应用则较为罕见[1]。为了对肝局灶病变患者诊断过程中MSCT增强扫描EAP成像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江苏省连云港市圣安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130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苏省连云港市圣安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130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以及手术探查得以确诊。在本研究中女40例,男90例,患者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为51.71岁。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CT检查,对不同病变部位患者的强化特点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给予MSCT检查,患者在入院后均行MSCT增强扫描动脉早期成像检查,在检查前,让患者空腹5h作用,并对其进行碘过敏试验,检查前30min对患者给予600~1000mL浓度为2%的泛影葡胺或水,以此来对患者的十二指肠、胃进行充盈处理[2]。先对患者进行常规扫描,然后再采用高压注射器将100mL(300mgl/m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欧乃派克以2.5mL/s的速度从患者的臂肘正中的静脉注入,然后再对其门静脉以及肝脏进行扫描。门静脉扫描过程中的延迟时间为60~65s,EAP扫描过程中的延迟时间为19~25s。观察组患者给予MSCT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MSCT增强扫描动脉早期成像检查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同时总结下MSCT增强扫描动脉早期成像检查肝局灶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而正态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40例HCC患者,2例脂肪肝患者,10例肝囊肿患者,4例胆管细胞癌患者,10例肝脓肿患者,30例肝转移瘤患者。出现EAP强化的患者占到了82.3%,其中HCC占到了92.5%,肝血管瘤占到了100%,肝转移瘤占到了83.3%,胆管细胞癌占到了25%,肝脓肿占到了100%。观察组通过对患者进行MSCT增强扫描动脉早期成像检查,对肝局灶病变进行检测定性为阳性预测值91%,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CT检查,其对肝局灶病变进行检测定性为阳性预测值79%,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检查效果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肝局灶病变的种类相对较多,在良性病变中,囊肿以及血管瘤较为常见,在恶性病变中,转移瘤以及肝细胞癌较为常见[3]。在对此类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通常会选用CT诊断,采用MSCT来对患者进行动脉期(AP)肝局灶病变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可将其分为动脉晚期(DAP)以及动脉早期(EAP)。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MSCT)在临床中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就是肝脏CT成像技术进入到更高的平台[4]。MSCT在图像质量、扫描速度以及后处理效果方面均优于单层螺旋CT以及传统的CT扫描。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正常生理状态下,门静脉承担了肝脏70%左右的血供来源,大部分肝脏肿瘤仅依靠肝脏动脉来进行供血,部分肿瘤还不存在门静脉供血的情况,这也是CT扫描可以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肝肿瘤的关键[5]。在对肝局灶病变患者行MSCT增强扫描动脉早期成像扫描时,其延迟时间在20~25s之间,其持续时间主要依据动脉内对比剂流入到门静脉内对比剂流入开始之间的时间来进行判定[6]。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所有患者中出现EAP强化的患者占到了82.3%,其中HCC占到了92.5%,肝血管瘤占到了100%,肝转移瘤占到了83.3%,胆管细胞癌占到了25%,肝脓肿占到了100%。病灶内异常血管及不均匀强化对HCC、环状强化对转移瘤、边缘结节状强化对血管瘤的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100%、79%~100%。由此可见,在对肝局灶病变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MSCT增强扫描动脉早期成像诊断的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相对较高,可为肝局灶病变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有利帮助。

本研究中10例肝囊肿患者在增强各期均未出现强化的情况。2例局灶性脂肪肝患者在平扫过程中疑似肝内肿瘤[7],在增强扫描过程中,正常肝组织与脂肪变性区之间的CT增强程度接近,正常肝组织区的影像结果表现为相对高密度区,脂肪变性区肝组织则呈现为相对低密度区,其中可见正常血管走行[8]。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腺瘤等情况。

综上所述,在对肝局灶病变进行检测时,MSCT增强扫描动脉早期成像在定性方面的应用价值较高,它可以为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因此,在对肝局灶病变患者进行诊断时,MSCT增强扫描动脉早期成像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1] 张艳,袁军,李健,等.螺旋CT在诊断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79-281.

[2] 易亚辉,周建胜,肖跃将.肝脏囊性转移瘤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1):133-134.

[3] 洪勇,严宗伟,夏学文,等.肝胆管囊腺癌的CT、MRI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6(6):50-52.

[4] 王文献,文利,刘卫金,等.16层螺旋CT双动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1):12-14.

[5] 王爽,赵心明,罗德红,等.多层螺旋 CT肝脏血管成像最佳扫描时间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7):1108-1111.

[6] 王梅,李长勤,朱建忠,等.MSCT增强扫描动脉早期成像在肝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3):47-50,

[7] 黄伟兰.肝局灶性病变MSCT增强扫描动脉早期成像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585-586,

[8] 潘教柱.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早期成像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509-510,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1.042

江苏 222100 江苏省连云港市圣安医院放射科(孙伟)

猜你喜欢
例肝局灶性病变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造影诊断表现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支气管镜下径向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在肺周围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肝血管源性恶性肿瘤的CT和MRI诊断
放射学实践(2018年9期)2018-10-08 01:32:26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2015年1期)2015-12-23 08:52:19
巨大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报告
40例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