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兴,陈秀珠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合肥 230036)
无性系品种由单一亲本无性繁殖育成,其后代表现型一致。在相同的采管制茶工艺条件下,其品质基本一致,有利于集约化生产和创品牌。福建是主产乌龙茶的省,是以品种作为茶叶品名。如用铁观音种制的乌龙茶叫铁观音,乌龙种制的叫乌龙。福建安溪县有5.33万hm2茶园,其品种基本上是无性系铁观音种,创造名茶铁观音驰名中外,是我国唯一以产茶为主的百强县。浙江省也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广龙井种,创造了西湖龙井和大佛龙井等龙井品牌,名茶名种相得益彰。
我省研究选育无性系品种也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宣传推广无性系品种,80年代已选育出适制红茶、绿茶、红绿兼制的无性系品种15个。其中参加全国新品种区试,通过审定的有皖农95号、杨树林 781号、凫早1号、舒茶早、皖农111号。皖农95号和皖农111号被评为省科技进步奖,是红茶、绿茶品质均优,产量高的新品种。
80年代省农业厅为挖掘本省名茶产区优良种质资源,对本省名茶产区组织茶树品种资源调查。由省农科院茶科所、安徽农学院和皖南农学院茶业系,负责黄山、宣城、安庆、六安四个重点产茶地区,培训茶叶技术干部并负责指导品种资源调查。通过三年的调查,茶树形态特征、特性观察和生化成分分析,基本摸清了名茶区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六安瓜片、高峰云雾等茶区的品种资源组成和主体类型,并发现有优良单株,为分离选育打下了基础。写出了调查报告,被评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可惜后续工作没有跟上,开了花没有结果,实属可惜。
我省无性系品种滞后原因,主要是没有优惠政策。我省在上世纪 70、80年代起,就开始宣传推广种植无性系品种。由于成本高,单购买茶苗每667m2要 600~700元,加上工本费,发展 667m2茶园要千元,茶农负担不起。“要种茶还是上山采茶籽”。有性繁殖使种性混杂,产量品质下降。
亡羊补牢,我省无性系品种推广虽比福建、浙江滞后,但我省有品种资源。今更要乘十八大的东风,脚踏实地,落实资金政策,迎头追赶,会逐渐缩小差距,重振雄风,造福于民。为此,建议:
(1)建立茶产业发展基金,开展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政府买单,农民种茶。重点产茶市、县建立良种繁殖场专门育苗供茶农种植。
(2)立足本省。推广本省选育的品种,其适应性强,茶类适制性强,是大家所共识。外省品种,必须经过试验试种,不要轻易引种,以免种源混杂。
(3)建立新品种茶园档案。重点产茶市县,本着适度发展的原则,建设发展一批高标准的新茶园和改造部分衰老低产茶园改植换种都要制订发展计划,定面积、定品种、定指标。新茶园要求:5~7年生每667m2产干茶50kg,产值5000元;8~10年生每667m2产干茶100kg以上,产值超万元。一年一次定期抽查评比,超产增值者给予表扬奖励,以提高推广新品种的积极性。
(4)发挥茶技干作用,深入茶园指导良种良法栽培技术和制茶工艺,以充分发挥良种特性。
(5)新品种茶园,要求单独记产,测定单产和审评制茶品质。重视推广示范作用,让群众眼见为实,提高推广新品种积极性。
(6)开展名茶产区品种资源调查,继续挖掘本省优良种质资源。通过物候期和主要特征特性观察,摸清品种类型组成,主体类型特征特性和生化成分分析,分离优良单株,育成新品系,作为今后新品种的后备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