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茶产业现代农业生产项目实施成效与做法

2014-03-26 11:49程本松徐志明
茶业通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霍山县霍山茶业

程本松,徐志明

(1.安徽省霍山县与儿街镇农技综合服务中心,霍山 237200;2.安徽省霍山县茶业发展办公室,霍山 237200)

茶叶是霍山县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在省财政厅、省农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霍山茶业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通过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的实施,霍山茶业在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茶树良种繁育推广、茶叶标准化生产管理和质量安全水平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围绕优势主导产业、抓住关键环节、集中资金投入,培育重点生产区域,推进集约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发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示范引导作用”的原则,认真抓好项目设定的各个环节,使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充分显现。

1 实施取得的成效

霍山茶产业现代农业项目于2011年10月开始实施,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对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并认真实施。县各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整合相关资金,项目投资总额达 112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500万元,县级配套110万元,县级整合513万元。中央财政重点支持标准茶园建设和茶树病虫害统防统治建设两个环节,项目实施带来了显著效果。

1.1 加强了基地建设,茶园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2012年新建良种标准茶园 133hm2,低产茶园综合改造200 hm2,推广无性系良种茶树635万株。在重点项目区,新建3.5m宽混凝土路面2.7km,铺设园区机耕路3.8km,修建排水渠道5.5km,在霍山黄芽原产地金鸡山建保护区兼茶叶观光园1处。购置茶树修剪机、采茶机、台刈机、微耕机、喷雾器、太阳能杀虫灯135台套,重点茶区逐步实施茶园机械化耕作生产,茶园病虫害实行绿色防控。

1.2 建立了良种繁育园,茶树品种结构得到改善

新建了西石门、石家河、俞家畈3处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园,面积26.36hm2,其中母本园15hm2,短穗扦插园10.7hm2,钢架大棚育苗0.67hm2。成立了霍山县茗源茶树良种开发有限公司,依托西石门基地,引进舒茶早、农抗早、龙井长叶等全国优良茶树品种 13个;从全县筛选出金鸡种、霍山早等地方茶树品种 11个,通过试验对照,繁育出能适制霍山黄芽的优良品种。建立相对固定的短穗扦插繁育园,年出圃各类无性系茶树良种苗1500万株。

1.3 提升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保证茶叶质量安全

霍山县是山区县,植被丰富,生态优越,茶树病虫危害较少。我县坚持“内山不需治,外山综合治”的原则,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支持使用生物、物理和农艺措施防治茶树病虫草害。在项目区茶园相对集中的地方,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色板诱杀和生物农药防治技术。通过农民茶叶合作社,成立了5个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小分队,统一购物,统一时间,统一行动。6~9月,重点产茶区累计推广黄板防治 80hm2,太阳能杀虫灯防治133hm2,生物农药防治800hm2。同时,结合我县全国茶叶标准园创建工作,在项目区金鸡山村建立了茶叶生产档案,对农事活动、加工、包装、检验、销售、企业基本情况等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利用“GS1全球可追溯性标准”,建立茶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系统。

1.4 加快了产业化建设,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凸显

按照“突出支持重点,着重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瓶颈”的原则,着重打造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产业基地,一年来,利用旱田、荒地新建连片20hm2以上良种茶园3处,10hm2以上连片茶园5处,形成了“诸佛庵-落儿岭-大化坪”一线茶叶百里长廊。运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充分调动了茶农积极性,为项目实施和基地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抱儿钟秀、绿力等茶叶公司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标准茶园80多hm2,公司与基地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如抱儿钟秀茶叶公司,对新建良种茶园给予100元/667m2的补贴,还设立茶园基地建设发展奖励资金,基地茶农合作社社员出售茶草实行“三优先”,即优先过秤、优先结账和优先付款。基地建设为公司发展和全县产业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5 提高了茶业影响力,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项目涉及4乡镇12村,直接覆盖农户1780户,受益人数达 6500余人。项目的实施,不仅给项目区带来了直接效益,同时对周边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明显。社会效益: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茶叶这一主导产业的优势因标准茶园基地建设不断增强,项目区经济结构得到战略性调整,农村就业机会增多。通过新技术的示范应用,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降低了茶叶生产成本,展示了茶区产业科技形象,推动了茶叶科技进步与发展,对茶业科技力量的培养,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经济效益:项目建成进入丰产期后,项目区新建标准茶园年收入达6000元/667m2,低产茶园年均增收1500元/667m2以上,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可增加35%以上。同时,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周边乃至全县茶农利用无性系良种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大幅度提高了项目区植被覆盖率,通过生态茶区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改良了土壤,增加了土壤肥力,对于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推行茶叶无害化、良种化、标准化、高效化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

2 主要经验和做法

2.1 成立组织,加强合作

成立了以分管茶叶副县长为组长,财政局长为副组长,财政、发改委、农委、茶业办、林业、扶贫、水务、移民、农机及项目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霍山县茶产业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领导组负责项目建设方案制定、工作协调、任务分配、措施落实、建设资金筹措、监督检查等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同时成立项目技术指导组,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工作。县财政局、茶业办等相关部门在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共同参与,相互促进。县财政局主要负责项目申报和实施的组织协调,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并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和项目进度的督察;县茶业办负责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及日常管理工作。县领导组根据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重点检查项目实施质量和进度、关键技术落实到位情况、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等。

2.2 科学规划,分布实施

从申报立项开始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按照项目重点支持优势主导产业和重点环节要求,结合霍山茶叶发展实际,通过调研、论证,统筹规划实施方案,并由设计部门多次到各项目地点与技术人员现场核实分析,确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有效地指导了项目建设。制定了2011~2014年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确定了每年项目实施的目标要求和建设任务,发展思路明确。

2.3 突出重点,示范带动

在项目建设内容设计上,突出良种基地建设和病虫害统防统治建设,项目重点扶持基础设施投入、良种繁育推广和病虫害统防统治器具购置;在规划布局上,突出茶叶主产区和霍山黄芽原产地,集中连片开发,打造霍山“百里茶廊”良种示范基地,在金鸡山建立霍山黄芽原产地保护区;在项目单位选择上,突出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生产大户,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在项目区及周边乡镇茶农积极性高涨,发展良种茶园已蔚然成风。

2.4 科技先行,注重实效

在标准茶园建设中,着重推广了标准茶园整地、栽培技术,引进了“舒茶早”、“农抗早”等国家级茶树良种,全部实行标准化栽培管理。为解决幼龄茶园草害、冻害等自然灾害,示范推广了黑色地膜除草技术,同时积极发动项目区茶农应用秸杆、稻草覆盖技术,总计发放黑色地膜 23.85t,覆盖幼龄茶园 53.3hm2,部分项目区推广秸杆、稻草覆盖技术20多hm2。我县黑色地膜覆盖除草技术,在茶园中使用是首创,通过一年的实践,效果良好,不仅能除草,还能保水、保温,促进茶树生长,节省除草成本约50%以上。

2.5 建章立制,严格监管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我县制定了项目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绩效考评制度、检查验收制度以及相关技术规程等,以制度建设促进项目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到“四公开、四严禁”,即:“公开实施区域,公开建设内容,公开补助标准,公开操作程序”、“严禁暗箱操作,严禁违规运作,严禁弄虚作假,严禁以公谋私”,重点工程和物资采购等实行招投标制。严格项目监管,项目领导组加强对项目工程的监督检查,项目完工后,由实施单位申报验收,项目领导组组织相关技术专家检查验收,对工程质量有问题的,督促整改完善,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猜你喜欢
霍山县霍山茶业
霍山县蚕病发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小小书画廊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柱前衍生化HPLC同时测定霍山石斛中13种游离氨基酸含量
霍山石斛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及活性菌株的鉴定
霍山石斛Stagonosporopsis oculihominis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分离鉴定
贵州茶业大事记
怎样是一株好霍斛
茶业新星——“冷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