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红丽
(中北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日益成为衡量一国和地区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表明,专利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呈现正相关关系。但仅仅从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来研究专利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所得到的启示也仅仅为要重视专利,发挥专利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其针对性不够强。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可以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作出的富有美感的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发明专利的创造性最高,要求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实用新型专利其次,只要求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而外观设计专利就不涉及解决技术问题。技术含量不同的专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何?本文将以山西省1985—2011年的专利和GDP数据作为样本,分析三类专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本文选取山西省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受理量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原始数据,其中发明专利(PI)、实用新型专利(PU)和外观设计专利(PD)的申请受理量作为衡量山西省专利发展的指标,是解释变量;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是被解释变量。为消除物价上涨因素对实际数值的影响,使用物价指数对GDP进行相应的调整后得出PGDP,其中P值以1984年不变价格为基础。考虑到我国专利发展的历程,本文数据选取1985—2011年的数据(见表1)。为消除原始数据的异方差,分别将PGDP、PI、PU、PD取自然对数,得到LNPGDP和LNPI、LNPU、LNPD等数据。
在进行协整分析之前,必须先检验变量是否是平稳的,对单位根检验的方法选用了Dickey-Fuller法。根据检验结果,发现LNPGDP、LNPI、LNPU和LNPD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这需要对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后再进行单位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一阶差分的情况下,即DLNPGDP、DLNPI、DLNPU和DLNPD是平稳序列,由此可知,LNPGDP、LNPI、LNPU和LNPD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对1985—2011年山西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受理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可以发现,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下,DLNPGDP、DLNPI、DLNPU、DLNPD之间至少存在两个协整关系(见表2),这说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表1 1985—2011年山西省国内生产总值和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受理量
注:PGDP中物价指数P值以1984年不变价格为基础,根据1985—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应数据计算而得,单位为亿元。LNPGDP为对PGDP取自然对数后的值。PI、PU、PD,数据均来自1985—2012年《专利统计年报》,单位为项。对PI取自然对数后得到LNPI;对PU取自然对数后得到LNPU;对PD取自然对数后得到LNPD。对取对数以后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其前面的参数表示的就是百分比变化率,也就是弹性
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VEC模型的方程形式为:
D(LNPGDP)=-0.129435593573*(LNPGDP(-1)-0.29906069922*LNPU(-1)+0.158204034931*LNPD(-1)-5.21077504357)+0.451434669853*(LNPI(-1)-1.08700558398*LNPU(-1)+0.0983653112741*LNPD(-1)+0.93166193656)-0.339202330972*D(LNPGDP(-1))-0.170756468476*D(LNPGDP(-2))-0.291380700242*D(LNPGDP(-3))-0.333730657986*D(LNPI(-1))-0.155967338447*D(LNPI(-2))-0.344011804688*D(LNPI(-3))+0.161975094241*D(LNPU(-1))-0.188887789813*D(LNPU(-2))+0.229811399003*D(LNPU(-3))-0.125288059932*D(LNPD(-1))-0.0779846646843*D(LNPD(-2))-0.0909289305699*D(LNPD(-3))+0.363436875708
(1)
其中,D(LNPGDP)为对PGDP取对数后再进行差分,在经济意义上就是增长率的分析;LNPGDP(-1)为前一期的PGDP,LNPGDP(-2)为前二期的PGDP,LNPGDP(-3)为前三期的PGDP。同理,PI、PU、PD的相应形式即替换解释变量后的相应经济意义。
以上分析结果说明:山西省不同类型的专利产出和GDP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从短期看,GDP增长既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的影响。同时发现,前三期的发明专利对当前期的经济增长影响更大,这也说明,发明专利对经济增长的滞后作用十分明显。
方差分解方法可以定量而直观地把握变量间的影响关系,通过这一方法,计算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对GDP在不同滞后期的冲击效应。具体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LNPGDP的方差分解表
从表3可以看出,自身变量除外,发明专利变化的冲击从长期看能解释GDP发展变化的20%左右;实用新型专利解释力仅为4%;外观设计专利几乎为零。这一结果说明,作为最具有技术含量的发明专利可以带动经济增长,但带动具有滞后性,随着时间的增长,发明专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而实用新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是很大,且在4期后基本稳定在4%,不再增长;外观设计专利对GDP的贡献则非常小,几乎为零。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发明专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且逐渐增加;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贡献率较小,尤其是外观设计专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几乎为零。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更应该关注该地区发明专利的多少。事实上,国外所谓的专利指的就是发明专利,发明专利的创新性水平最高,其更能代表该地区的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为此,我们应尤其重视发明专利的申请和研究工作。
我们要继续加大科研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尽管近10年来,发明专利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仍然偏低。2011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仅为27.64%,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80%左右。说明我国的技术积累还不够强,更多仍处于模仿阶段。我们应在技术引进、模仿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资金、研发人员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进行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尤其要注重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完善对发明人的奖励和补偿制度,并强调落实工作,以激励更多发明专利的产生,提高发明专利占比。
各地区应根据自己的传统优势,结合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确定重点发展的技术,以技术的创新来带动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加大关注各地区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产出情况,对各项补助和科研费用的投入予以追踪观察,并对结果进行考核。同时,进一步提升企业在专利申请中的主体地位,加大职务发明专利的申请。2011年我国职务发明的比例为63.96%,而企业作为专利申请主体在总申请量中的比例也仅有53.13%。因此,我们应继续加大职务发明专利申请,进一步提升企业在专利申请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力度,使专利申请的科技含量更高,更符合市场定位,进而才更容易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经济增长做出更突出的贡献。
一方面,政府要建立一定的平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让发明专利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应大力培育以市场为主体的专利服务中介机构,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专利方面的咨询,提升中小企业对专利技术的吸收能力,进而加大专利实施率。
[参考文献]
[1] 王丽颖,王劲松,王其文.1997—2009年中国各地区专利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C].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2010.
[2] 刘 华.专利制度与经济增长:理论与现实——对中国专利制度运行绩效的评估[J].中国软科学,2002(10):26-30.
[3] 殷青伟,翁 磊.江苏省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技术经济学的时间序列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5):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