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管,吴 茜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 太原 03002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们全部物质生活和全部精神生活的凝结。尤其是在我国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特定精神品质的文化表达,在中国人民近现代的革命和建设斗争中,发挥了并继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中国近现代历史证明,没有红色文化的精神指引,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去积极实践红色文化的价值追求,就没有现代中国。历史同时证明,红色文化本身又是近现代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追求国家富强的整个现实活动的产物。红色文化的逐步形成,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基础,有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奋斗基础,也有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追求基础。
红色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伴随着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而产生和发展的。俄国1917年的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我国无产阶级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我国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提供了理论支持,我国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并没有教条式地全盘接受马克思主义,而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适时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出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奋斗进程中产生的,同时也是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革命者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震撼人心的革命场面、生动形象的革命旧址,永远都是感动和教育后来人的最佳教材。红色文化生动地展示出“在革命历史时期,一批又一批革命先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出的一次次努力,其鲜明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在人们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就是红色文化的超越时空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激励新一代青年追求理想和信仰的动力与源泉”[1]。时代的发展呼吁红色文化的产生,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方面,党的主要领导人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革命时期,毛泽东适时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促成了我国革命的成功;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使我国经济迈上一个大台阶;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了执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性;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意义深远,解决了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统筹考虑的问题;新时期,习近平又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这些都是党的主要领导人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的理论,对我国的发展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
分析红色文化的产生过程,可以发现,红色文化本身的内涵是不断丰富的。革命时期,红色文化的精神表现为“为民请命”“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等等;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红色文化的精神表现为“勇于改革”“与时俱进”“国富民强”等等。整个看来,从中华民族一贯的“红色崇尚”,到新时期先进文化追求的不断沉积,红色文化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红色的注释:“(1)红的颜色;(2)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例如:红色政权;红色根据地等。”[2]525对于文化的注释是:“(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以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指运用文字的一般能力及一般知识,如学习文化、学习水平等。”[2]1318
红色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特点在于“红色”。故此,要探究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就必须从红色谈起。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红色情有独钟,红色可以说是我国的“国色”,我国在立族之初就与红色结下不解之缘。中华民族又被称为“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的传说表明我国在立族之初就有着强烈的“红色崇拜”;在中国人眼里,红色代表“喜庆之色、吉祥之色”,红色是自古至今老百姓最喜欢的颜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又赋予红色以革命的意义,党的政权被称为红色政权,党所处的根据地被称为红色革命根据地,我国的国旗同样是被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红色。
由此可见,红色文化可以理解为在特定的革命发展历程中人们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全部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革命过程中所产生的人、事、物、魂,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在革命历程中所体现的精神实质。
红色文化的具体涵义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通过查阅部分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出对于红色文化定义,有如下五个方面。
1.红色文化是指我国在面临内忧外患的大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整合、吸收、优化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的成果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2.红色文化的理解应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在反对资本主义的运动过程中,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力量的总和;狭义的红色文化特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争取民族的解放和自由的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
3.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其中,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遗迹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非物质资源表现为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
4.学者李水弟认为:红色文化是以红色革命道路、红色革命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的集物态、事件、人物和精神为一体的内容体系。将“红色文化”概括为革命年代中的“人、物、事、魂”。其中的“人”是在革命时期对革命有着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物”是革命志士或烈士所用之物,包括他们生活或战斗过的革命遗址;“事”是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魂”则体现为革命精神即红色精神[3]。
5.综合各种理解,整个学术界倾向于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认识红色文化的内涵。“从文化的边界范围来看,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在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整个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人类文明进步的总和。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发展的,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指向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兼收并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而形成的文明总和。从文化的形态和形式来看,广义的中国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各种文明形态。狭义的则是特指以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的,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和目标的文明形态。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它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统一以及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等特征。”[4]
以上便是笔者在阅读有关的书籍和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关于红色文化的几种不同的定义。通过总结可知:红色文化产生于我国人民群众为夺取革命胜利的过程中,包括在革命过程中涌现的杰出英雄代表人物,如董存瑞、刘胡兰等;英勇的革命精神,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革命的留存物,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武乡县八路军纪念馆。红色文化的核心是革命过程中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实质。可见,红色文化产生于革命时期,却没有停止于革命时期,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丰富着。
尽管红色文化的内容和定义无法统一,但是笔者还是比较倾向于学者李娇艳、李振东关于红色文化的解读,他们认为:“红色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教育主体利用古今中外一切革命人物、革命事迹、革命遗迹以及其所传达出来的革命精神对教育客体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情操教育等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教育主体利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英雄人物、事迹、纪念地以及所传递出来的革命理念对特定的教育客体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教育活动。”[5]这一定义不仅阐明了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而且包含了后来者对其的继承和发展。
红色文化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它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是却没有止步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的,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不断结合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的内涵,在当代可以简洁地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包含的精神实质主要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
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正确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回顾党的历史可以发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最终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着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是党的工作作风,也是党的思想作风,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但是我们党的传统不能丢。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教育全国干部群众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党风廉政建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似乎忘记“勤俭持家”的必要性,据某媒体报道,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高校应当主要针对高校的学生餐厅,加大对于“光盘行动”的宣传力度,使学生树立浪费可耻的观念,传承“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之美德。然而,浪费之风的扭转需要时间和过程,我们呼吁全体高校师生都积极参与到“光盘行动”当中去,争当“光盘一族”。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要把‘中国梦’作为我们每个人的奋斗目标。”[6]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而“中国梦”的实现同样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我们要用“中国梦”凝聚民心,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对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勇气。”[7]我国现阶段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不断开拓进取。
在延安时期,确定实事求是的路线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新时期新阶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正确认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正视现阶段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方面的问题,要用发展的理念看待我国现阶段的问题,并且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总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探讨红色文化本身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用红色文化精神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既有助于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又有助于整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4.
[2] 现代汉语词典[M].3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 李水弟.红色文化与传承[M].2版.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4] 丁风云.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32.
[5] 刘浩林.论红色文化创新的路径选择[J].法制与社会,2008(1).
[6] 石国亮.解读中国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54.
[7]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EB/OL].(2012-12-11)[2013-05-20].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211/c49152-19864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