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分析

2014-03-25 07:49:12刘敏君骆冬燕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重修任课教师教学管理

□文/刘敏君 骆冬燕

(1.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2.山东科技大学图书馆 山东·青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高校应“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地方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主力军,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基地。近十年来,各地方院校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与研究,试图提高教学质量,但效果并不理想,值得深思。

一、地方院校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

笔者调查了所在大学的历年课程考试不及格状况及学籍处理状况。从表1看出,大学生课程考核不及格现象比较普遍,至少1 门课程不及格的学生超过了在校生数量的1/5。如此众多的学生课程考试不及格,一方面学校需再次提供教学资源,帮助学生重修功课,致使本来紧张的教学资源更为紧张;另一方面重修考试管理困难,作弊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到教风学风建设。学校从2007年开始试行新的课程重修办法后,虽然因学习成绩而受到退学警告、成绩警告的学生数量和比例显著下降,如表2所示,但不及格的人数和比例没有变化,教学质量仍令人堪忧。(表1、表2)

二、地方院校大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各级政府和地方院校自身虽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但教学质量下滑趋势仍旧存在。因此,认真分析大学生学习状况,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大学生责任意识不强、自律能力不够是造成教学质量下滑的关键因素。当今90 后大学生,个性十足,自我意识过强,缺乏社会责任感,自律能力不足,导致了学习目的不明确。从主观上分析,是因为学生个人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学习原动力丧失。从客观上分析,是因为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甚大,使学生失去了奋斗目标和进取精神。

2、教师投入不够、与学生沟通过少是造成教学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地方院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在备课、授课方法研究方面投入不够,照本宣科现象普遍,致使学生听课乏味,失去上课的欲望,教学效果很差。另外,任课教师答疑、辅导的时间很少,师生缺乏沟通、交流,导致任课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也不了解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知识点,课程考试不及格现象经常出现。

3、考核管理制度与方法滞后,不适应当今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21世纪,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已为广大教育界所接受,但缺乏贯彻这一教育理念的有效措施。以课程考核为例,仍以期末考试为主,考试命题也以知识的记忆为主,缺少对理论的理解、应用等主观题目,既考不出能力,也考不出素质,考试流于形式,导致不良现象频发。譬如,每当考试来临,有的学生恳求任课教师圈内容、划重点,也总是有些教师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考试成绩好,教师也会得到好评。反之,对于不能满足学生要求的教师来说,学生课程考核成绩较差,学生对任课教师评价不高。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在地方院校比较普遍,既不利于教风学风建设,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学管理不严格,存在“严进宽出”的现象。严格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严格教学管理,一是规章制度要健全,用制度管理人,避免人管人现象;二是执行规章制度要严格,做到有规必行,在教学过程中不打折扣;三是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弘扬正气,严刹歪风,养成良好学风。目前,学校不是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问题,而是存在执行不严问题。严格教学管理,不仅能够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而且减轻了师生的心理负担,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

三、地方院校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措施

应从内因、外因两个层面探讨提高大学生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改变学习态度,是提高大学生教育质量的内因。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是提高大学生教育质量的外因。将两者有机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1、加大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和自律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转变学习态度是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最为关键、最为有效的方法。大学生责任意识不仅为大学期间成人成才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且还对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高校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全面的责任观,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对于个性化十足、叛逆心理较强的90后大学生,正面教育是必要的,但引导作用尤为重要。一般地讲,反面引导比正面教育有效,鼓励表扬比批评教育有效,专业教师引导比学生辅导员有效,校外人士的成功经验比校内人员纸上谈兵有效,将心比心、坦诚交流比夸夸其谈唱高调有效。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树正气,帮助学生自觉改变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这也是学生培养自律能力、全面发展的需要。

2、适应大众化教育和素质教育需要,完善考核标准和课程考核方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和发挥。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考试仍为地方院校评价大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方法,为了考试,学生不得不要求老师划重点,考前突击记忆,考试成绩反映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有失考试的目的和公允性。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传统的考核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需要。考试制度和评价机制涉及很多问题,不可能通过简单地制定相关文件、规定就能解决,但改革势在必行。应当从考试形式、内容方面着手,加大平时考核内容和比重,逐步推进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改革。

3、严格教学管理,同时建立灵活多样的课程重修与管理办法,为不及格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重修机会。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范、规定等文件,一方面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公平性、有序性和导向性,也体现了教学管理的严肃性。必须严肃考试过程、严格考核标准,充分体现考试的公平、公正、导向原则。对考试违规违纪行为,严惩不贷。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也要严格按照大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予以处理。只有如此,才能鼓励、督促学生积极进取,成长成才。另外,针对大学生不及格现象较多的问题,学校应建立相应的灵活多样的课程重修与管理办法,让不及格的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学习状况自由选择重修课程和重修时间,有利于学生在弹性学制年限内完成学业。

4、加强任课教师课外辅导,增加学生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机会,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目前,大学生主动意识较差,而多数任课教师上课时来,下课时走,辅导时间很少,造成教师不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解决,势必造成教与学脱节。加强任课教师课外辅导,不仅能够及时解决学习问题,而且在交流过程中传道授业,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弥补地方院校辅导员不足、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表1 历年(学期)课程考试不及格统计

表2 历年学籍处理统计

四、结论

地方院校因学生众多、师资力量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不及格率较高,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同时也影响了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针对造成学习状况不理想的诸多因素,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的首要措施是加大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和自律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转变学习态度,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应加大教学投入,加强与学生交流,学校应加强考试办法改革,完善考核管理制度,严肃教学管理,共同形成良好的校风。

[1]张洪亚.以生为本改补考制为重考制—北京工业大学深化考试制度改革的新探索.大学教育科学,2005.5.

[2]张浩.学分制下的考试制度分析——与《以生为本,改补考制为重考制》作者商榷.大学教育科学,2006.2.

[3]赵国臻.谈现阶段高校学生重修的教学管理改革.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猜你喜欢
重修任课教师教学管理
基于地方本科院校线上建课重修的探析
山西青年(2024年2期)2024-02-20 10:57:18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24
学分制下高校重修工作持续改进路径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24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4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教育(2018年55期)2018-01-28 21:38:20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长江丛刊(2017年7期)2017-11-25 05:42:32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西夏重修供养人像蠡探
敦煌学辑刊(2017年4期)2017-06-27 08:07:26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新课程(2016年2期)2016-03-02 05: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