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
(沈阳音乐学院 舞蹈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9)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以下简称基训课)是中国古典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借鉴了芭蕾舞基训课的训练模式,更加入了中国古典传统文化标志,例如山水意境、武术、京剧等元素,形成了当今的中国古典舞基训课体系。融入这些元素的中国古典舞正在日益发展,不断壮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按照训练顺序主要分为把上与把下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中又包含着各类组合,如把上从一位准备、蹲、擦地、小踢腿一直到大踢腿共有9个固定组合,把下的组合则更加的丰富没有限制。把下组合按训练目的又可分为基础动作组合与跳、转、翻组合等。在舞蹈比赛中各教师编排的跳转翻组合更是使人眼花缭乱。这些组合应该如何编排呢?笔者认为虽然每一个年级所学习的大纲要求不同,但组合编排的一些问题还是相同的,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组合编排原则有以下几方面。
编排组合需要教师制定编排目的,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成长。在学校总体教学计划不变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相对的目的,最后完成教学任务。这种目的是由大到小的,呈递减关系。由大到小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目的是由学期目标到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再到每一个组合的具体目的性。例如,在本学期第一套基训课中以训练学生的耐力、体力为主要任务,那么在组合的编排上就应该保证组合长度。例如,把上控制组合可以加长每个动作的节拍,使动作缓慢。动作虽然看上去简单了,但学生需要克服的困难却更大了。控制的时间变长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并且在这种慢节奏的训练中学生会更加注意动作规格;再如,在第二套基训课中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与技术技巧为主,那么可以缩短把上练习时间,加大把下练习的强度,将动作编排成灵活复杂的,并且多做技巧的训练。但是制定训练任务的目的性组合并不是说其他方面不重要,而是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强训练某一方面,其他方面的要求也应该兼顾。
所谓合理性是指动作编排符合一定的逻辑。在与学生沟通时,笔者发现一些组合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反映组合很乱的话,他们找不到重点,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有一定逻辑顺序的组合。这说明,虽然古典舞比芭蕾舞自由,但是教师应该有一个“度”,掌握自由的“度”。比如说一个组合我们不一定要像芭蕾舞基训课一样前与后的动作完全相同,但却要在两者之间建立起连接点,使之节奏、动作有一定的关联性。像“蹲”组合教师依然会采用芭蕾舞基训课从一位、二位、五位到四位的顺序,教师会在这个顺序的基础上丰富内容,使古典舞动作更富有生命力。
动作的连接是组合编排最重要的因素。中国古典舞不仅要求动作的规范还强调动作的韵律、呼吸,我们常说“欲前先后、欲左先右”。在组合的编排中教师要将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处理恰当,不能让学生感觉动作绊脚,如果该出左腿,教师就不能编排右腿的动作。教师的编排杂乱无章,学生在完成组合时就会只考虑动作,忘记韵律与呼吸的要求。“腰”是可以充分体现连接性原则的组合,如果教师编排得当,整个组合如行云流水一般。[1]因此,很多学生都认为“腰”组合是把上组合中最美的。
点线连接也是古典舞组合编排很重要的要素之一。在教师编排组合的时候都会考虑到组合的精气神,会考虑组合是否有感染力。只有动作的点线分明,动中有静、静时突动才能使组合更具有内在的魅力。例如,小踢腿在组合的最后可以接拧身小射燕,由“点”的停顿可以使组合有头有尾。如果是以流动的动作结束则会给人一种没说完话的感觉,使组合没有完整性。
连接性的另一个作用体现在高年级的古典舞基训课中。高年级的古典舞基训课通常是从把上第一个组合一直连到把上最后一个组合,甚至是到把下最后一个动作。因此,组合就不仅仅是独立的、单一的组合。组合与组合之间需要四拍或者是更长节拍的连接动作,有些教师甚至会使组合与组合编排到一起,让观赏者看不见换组合的痕迹。因此,连接动作是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很重要的一部分,编排出优秀的组合连接有时比组合本身更有意义。
在编排组合时教师不应该只注意到动作的技巧与难度,还应该考虑组合动作的美感。被学生认可的,具有审美特征的组合会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充分发挥出组合所要展示的内容。教师可以把技巧或者是动作变化出许多不同的形态,让学生看不到知识的尽头。但是富有美感的组合最好用于高年级的学生,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动作的技术要求之后才能加深动作的难度,只有打好根基才能做出教师编创的具有美感特征的组合动作。[2]如果把中专1、2年级的基训课编排得很花哨,动作没有实质性的训练价值会影响学生的进步,甚至会使学生出现许多改不掉的毛病。所以低年级的学生还应该以掌握基础动作为主,为以后学习富有美感特征的组合动作打下良好基础。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与表现性。所谓艺术性的组合编排是指教师在编排古典舞组合时使用技巧的度,使技巧成为组合的点缀,而不是组合的主体。我们常常太看重古典舞的技巧性而忽略古典舞的艺术性,忘记艺术性才是舞蹈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教师编排的是技巧组合也应当插入适当的连接动作,使组合有完整性。如果学生跳的“忙”,那么这个组合就是不合格的。
就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根源来说,其实质上是我国古代舞蹈以及戏曲舞蹈艺术的复苏,是我国几千年舞蹈传统文化艺术的延续与发展,无论是在商周乐理中,还是在唐宋乐舞中,都具有相应的文化特征。同时,中国古典舞是一个完全可以与现代舞相媲美的崭新的艺术品类,因此在组合编排的过程中,应充分注重从中国古典舞中提炼出其艺术特质。在组合编排中,首先应认识到古典舞既是一种蕴含了我国古典运动方式的武术与戏曲舞蹈艺术相结合的身体文化,同时也是我国绘画雕塑艺术与舞蹈文字典籍等历史文化的形象表现。在此基础上,应积极提炼具有代表性的审美特质实施组合编排,使中国古典舞的基础训练课更富有文化艺术性特征。在提炼过程中,可从如下方面着手。
第一,从中国绘画作品以及文学作品中的描绘与描写中,深入揣摩古典舞的历史性样貌,在组合编排中,使运用的技巧能够尽量恢复中国古典舞的原貌。由于当前绘画作品以及文学作品中不可能对中国古典舞进行最完整的记录,至多能将古典舞的主要类别等加以描述,因此在编排中,在注重从典籍中进行重新学习时,也应以现代化的眼光,对古典舞进行重新审视,为古典舞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成分,将古典舞的艺术价值特征全面挖掘出来。
第二,注重从我国戏曲中提炼文化艺术特质。戏曲作为我国古典文化艺术的典范,被称为“无动不舞”,其中的一些动作就好似舞蹈的独特表现形式。因此,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组合编排时,可积极从我国戏曲中汲取艺术养分,从中抽取某些合适的舞蹈或动作(如扇子或者甩袖等),为古典舞的编排提供更具文化艺术底蕴的资源。但在从戏曲中继承文化艺术特质时,应充分考虑到戏曲舞蹈与舞蹈性质之间的区别,在实际运用中,应能够正确区分,使其独具艺术特色。
第三,与民间舞蹈接轨。中国古典舞蹈要获得持续发展,汲取民间舞蹈的精华是关键。民间舞蹈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与写照,与社会生活更加贴近。因此,在古典舞基训课组合编排中,应注重汲取民间舞的滋养,注重感受与体验民间舞的动作技巧中流露的的情感,在编排中,如在动作设计等方面,在资源的获取方面都离不开民间舞蹈,应注重对其进行精炼提升,在感受情感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艺术特质的舞蹈作品。
基训课的组合虽然是死板固定的,但组合内容却可以丰富。首先,基训课不再是古板的,僵死的组合动作。将身韵动作与基训课的技术技巧相结合创造出有韵味的古典舞组合是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追求的新路。“身韵”主要是从训练的角度出发,结合舞蹈的精神需求及其特性,在提炼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古典舞的身段。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编排中,若在训练中引入“身韵”,则会使古典舞更具神韵,更具气质。基于此,老师应充分认识到“身韵”对于古典舞基训的重要性,认识到它在学生古典舞的技巧训练、素质发展以及形体塑造等方面的作用,对于促进学生走向专业化具有重要意义,融两种训练于一个课堂之中,用身韵课中的各种方法实现形体解放,使学生利用身韵课的方法实现在古典舞基训中外形雕琢、身韵的磨炼,不仅能够表现出灵活优美的动作,增强基训课的组合表现性,还能正确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实现双方的互补,使学生在基训中实现创造力、想像力等的开发,增强学生的舞蹈意识,为实现学生中国古典舞蹈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如一堂基训课的开始会以一套行礼组合或是上场开始,这套动作的编排就不同于其他任何组合,组合不会要求技巧的难度,而是以动作的创新为主。在运用圆场、云手等传统古典舞动作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动作语汇,会给人一种新颖的感觉。我们所要创造的并不是无原则的“新颖”,如脚型依然是勾、绷、㧟、撇,不能做出改变;其次,组合编排时我们可以丰富连接动作、创新技巧形式,使古典舞组合成多样式发展。
组合音乐是展示组合的重要因素。首先,教师在编排组合时要考虑动作的节拍是否在音乐的节奏中。如果以8拍为一节,教师就切忌不要在8的后面加9、10,不要用自己的自由思维编排组合动作。学生学不明白,就会随自己的意愿改编组合。教师应该用心去编排组合的每一拍;其次,教师应当亲自为组合选择音乐,或积极与钢琴伴奏老师进行课前沟通。在编排新课的时,教师可以自己为组合选择心怡的音乐。如果没有合适的音乐,应把编创组合的目的等与钢琴伴奏老师交待清楚,才能更好地达训练学生的目的。无论教师使用的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应该以组合的训练效果为主。此外,教师在选择音乐过程中,应选择与古典舞的风格韵律相符合的音乐,使学生能够运用音乐实现“以音领神”的效果。即在音乐选取中,应在考虑组合训练效果的基础上,根据古典舞动作幅度大小、速度快慢等相符合,达到在音乐的配合下,产生特殊审美效果。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中,因材施教的组合编排原则的运用主要应从学生的技术技巧以及学生在训练中的身体条件进行。一方面,根据学生的思维与身体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性,合理安排古典舞中翻、转等技术技巧的练习,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使其技术慢慢趋于成熟化。另一方面,学生在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知识巩固等方面都具有差异性。在古典舞基训组合编排中,老师应注重从学生古典舞方面的综合素质(即是否能在舞蹈实践中将古典舞的知识融会贯通地使用)出发,结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实施因材施教。在古典舞基训课组合编排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积极提升自身的能力,增强自身对学生特质的把握能力,增强自身对古典舞教学内容的驾驭能力;其次,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古典舞基训课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改革,提升教学有效性。同时,教师还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实施正确定位,以探索有效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还应不偏不倚,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强化学生的领舞意识。
[1]朱清渊.中国古典舞组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赵志连.组合训练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意义[J].乐府新声,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