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庚
(曲阜师范大学 翻译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无事生非》(朱生豪译作《无事生非》,梁实秋译作《无事自扰》)是莎士比亚一部成熟的喜剧,内容丰富,情节曲折,风格独特,同时还塑造了一些性格鲜明的人物。梁实秋在他的译本序言里提到:“《无事自扰》在莎士比亚全部作品里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一八七九年四月二十三日(莎士比亚的生日)莎士比亚的家乡爱芬河上的斯特拉福新建立的‘莎士比亚纪念剧院’行开幕典礼,演的就是这一出戏。”该剧围绕培尼狄克、贝特丽丝及克劳迪奥、希罗(本文采用朱生豪译本人物名称)两对欢喜冤家的情感展开情节。莎翁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物心理深刻的把握,借助戏剧会话的形式,将人物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朱生豪和梁实秋是同时期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大师,他们的译作是其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本文选取《无事生非》的朱生豪译本(以下简称“朱译本”)和梁实秋译本(以下简称“梁译本”),着重对原作和译作的人物会话进行分析,比较两个译本为传递会话含意所采取的不同策略。
戏剧的精髓在于人物会话的设计。会话含意理论最早是由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的。他指出,言语交际中人们总是互相合作的,谈话双方都怀着这样一个共同的愿望:双方对谈话都能互相理解,共同配合。因此他们都遵守合作原则,以求实现这个愿望。格赖斯认为,人们在谈话中都遵守合作原则:“根据会话的目的或交流的方向,使自己讲出的话语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交际所需的。”[1]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量的准则:(a)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b)所说的话不应超出所需要的信息。质的准则:(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系准则:要有关联。方式准则:(a)避免晦涩;(b)避免歧义;(c)要简练;(d)要井井有条。
格赖斯一方面提出了合作原则,同时他又指出,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并不都严格遵守这些原则。当说话人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某条或多条准则时,就可能产生会话含意,即含意的产生与对准则的违反有关。[2]
后来,礼貌原则的提出补充和完善了格赖斯的会话含意理论。语言学家利奇认为,有时候人们在会话中故意违背合作原则是出于礼貌原则的考虑。他像格赖斯划分合作原则的范畴那样,将礼貌原则划分为六条准则:得体准则(减少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增大有益于他人的观点);宽容准则(减少有利于己的观点,增大有损于己的观点);赞扬准则(减少对他人的贬低,增大对他人的赞誉);谦虚准则(减少对己之赞誉,增大对己之贬低);赞同准则(减少与他人的分歧,增大与他人的共同点);同情准则(减少对他人的反感,增大对他人的同情)。[3]本文将运用会话含意理论,比较研究戏剧《无事生非》的朱译本和梁译本。
《无事生非》中最为丰满的人物形象便是培尼狄克和贝特丽丝。培尼狄克是阿拉贡亲王手下的青年将领,贝特丽丝是梅西那总督的侄女。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同时又都生就了争强好胜、不肯让人的脾气。剧中两个人的会话是此剧的亮点。
(1)MESSENGER:He hath done good service,lady,in these wars.
BEATRICE:You had musty victual,and he hath holp to eat it.He is a very valiant trencherman;he hath an excellent stomach.
MESSENGER:And a good soldier too,lady.
BEATRICE:And a good soldier to a lady;but what is he to a lord?
MESSENGER:A lord to a lord,a man to a man;stuff’d with all honourable virtues.
BEATRICE:It is so indeed.He is no less than a stuff’d man;but for the stuffing——well,we are all mortal.
(MuchAdoAboutNothingI.i.4-5)
朱译:使者:小姐,他在这次战事里立下很大的功劳呢。
贝特丽丝:你们那些发霉的军粮,都是他一个人吃下去的;他是个著名的大饭桶,他的胃口好得很哩。
使者:而且他也是个很好的军人,小姐。
贝特丽丝:他在小姐太太们面前是个很好的军人;可是在大爷们面前呢?
使者:在大爷们面前,还是个大爷;在男儿们面前,还是个堂堂的男儿——充满了各种美德。
贝特丽丝:究竟他的肚子里充满了些什么,我们还是别说了吧;我们谁也不是圣人。[4](P5)
梁译:信使:小姐,他在这次战事里有很好的表现。
壁阿垂斯:你有一堆腐肉,他帮忙吃下去了;他是个贪吃的人;他的食量大得很。
信使:并且是一位好的战士,小姐。
壁阿垂斯:对一位小姐是好的战士;但是对于一位贵族他算得是什么呢?
信使:在贵族面前是一位贵族,在男子汉面前是男子汉;充满了荣誉的美德。
壁阿垂斯:真是这样的;他简直就是用东西填充起来的一个人;但是所用的是些什么填料,——唉,我们都是凡人。[5](P15)
刚开场贝特丽丝与叔叔里奥那托、妹妹希罗在门前迎候胜利归来的军队,一见到信使,贝特丽丝就问培尼狄克是否从战场上回来了。当她得知培尼狄克安全无恙、立了大功后,便以不屑的口气嘲笑他,引得信使几次三番为培尼狄克辩护。一开始,贝特丽丝挖苦培尼狄克在战场上杀不了几个敌人,声称要把培尼狄克杀死的敌人都吃下去。信使的回答表面上违背了合作原则量的准则的第一条次则,即回答中并没有包含交际目的需要的信息,而只是说培尼狄克在战争中表现很好,却是故意违背该次则以维护培尼狄克的面子。偏偏贝特丽丝生性傲慢,继续嘲弄培尼狄克说他所立战功单单是帮助军队把发霉的军粮都吃光。贝特丽丝威胁培尼狄克面子的“不礼貌话语”让会话几乎无法进行,信使只得继续替培尼狄克辩护,说他也是个好的战士,充满各种美德。无奈贝特丽丝步步紧逼,否定培尼狄克充满了各种美德。至此,贝特丽丝几乎违背了礼貌原则的所有准则,以讽刺培尼狄克。莎翁通过人物的会话将贝特丽丝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贝特丽丝故意违背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从而产生特殊的会话含意,让读者忍俊不禁。从朱译本和梁译本来看,两个译本都基本传递出了会话含意,但在细微之处仍有差别。梁译本过于追求语言形式的对等,反而使得语言略显晦涩,如“充满了荣誉的美德”,“他简直是用东西填充起来的一个人”,在翻译过程中没有遵循会话合作原则的方式准则,即会话要清楚明白。而朱译本则做得较好,除上述两处外,“你们那些发霉的军粮,都是他一个人吃下去的”一句也比梁译本译得更清楚明白。
(2)BEATRICE:I wonder that you will still be talking,Signior Benedick.Nobody marks you.
BENEDICK:What,my dear Lady Disdain! Are you yet living?
BEATRICE:Is it possible Disdain should die while she hath such meet food to feed it as Signior Benedick?Courtesy itself must convert to disdain if you come in her presence.
…
BENEDICK:God keep your ladyship still in that mind! So some gentleman or other shall escape a predestinate scratch’d face.
BEATRICE:Scratching could not make it worse an’ twere such a face as yours were.
朱译:贝特丽丝:培尼狄克先生,您怎么还在那儿讲话呀?没有人听着您哩。
培尼狄克:嗳哟,我的傲慢的小姐!您还活着吗?
贝特丽丝:世上有培尼狄克先生那样的人,傲慢是不会死去的;顶有礼貌的人,只要一看见您,也就会傲慢起来。
……
培尼狄克:上帝保佑您小姐永远怀着这样的心情吧!这样某一位先生就可以逃过他命中注定的抓破脸皮的厄运了。
贝特丽丝:像您这样一副尊容,就是抓破了也不会变得比原来更难看的。[4](P9~11)
梁译:壁阿垂斯:我很诧异你总是这样谈下去,班耐底克先生,没有人听你。
班耐底克:什么!我的亲爱的傲慢小姐,你还健在呢?
壁阿垂斯:傲慢如何能死去呢,她有像班耐底克先生这样合适的食物供她吃用?礼貌本身也会变成傲慢,如果你来到她的跟前。
……
班耐底克:愿上帝使你永久保持这种心情;好使得某一位男士避免他的命中注定的被抓破脸。
壁阿垂斯:如果那张脸是像你的这样,抓破了也不见得就变成为更难看。[5](P19~21)
这是第一幕培尼狄克与贝特丽丝见面后展开的对话。两人的对话反映了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对爱情持断然否定的态度,都自以为超然于爱情之上。尽管他们对爱情的拒绝并不是出于宗教上的禁欲主义,但一个决心终身不娶,一个发誓终身不嫁,态度同样坚定不移。由此想来,要让他们彼此相爱,结成连理,简直比登天还难。他们赤裸裸地公开威胁对方的面子,形成针尖对麦芒之势,礼貌原则在他们的傲慢面前荡然无存。两个译本都把握了会话中浓重的讽刺意味,将培尼狄克和贝特丽丝酸溜溜的口气译得非常传神,如朱译“嗳哟”、“尊容”等处,梁译“你还健在呢”等处。朱译本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因此对照原文会发现朱译本有一些与原文有出入的地方,存在一些不足,但究其动机无非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适应译入语读者的阅读需求,使行文更加通俗易懂。梁译本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保留了原作的“异域风味”。最明显的一处在贝特丽丝回击培尼狄克说她傲慢的一句。朱译本删去了原作“将傲慢比喻为以培尼狄克为食的人”这一生动的比喻,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译文读者领略原文风味的权利;梁译本保留了这一表达,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有同样的阅读感受。梁译本的瑕疵在于对会话方式准则的无奈违背,如其中的“避免他的命中注定的被抓破脸”等。
培尼狄克与贝特丽丝的爱情是由一场令希罗受辱的故事促进的。亲王唐·彼得罗的弟弟约翰阴险狡诈,为了发泄仇恨,他挑拨离间,损害希罗的名誉,诬陷她不贞。轻信的未婚夫克劳迪奥在教堂里羞辱希罗,柔弱的希罗一时无言以对,昏死过去。贝特丽丝和培尼狄克愤愤不平,认为希罗遭受了冤屈。他们站在一起,希望帮助受辱的希罗,惩罚坏人,伸张正义。这次事件让他们心心相印,互相表达了爱慕之情。下面这段会话就是两人的爱情表白。
(3)BENEDICK:By my sword,Beatrice,thou lovest me.
BEATRICE:Do not swear,and eat it.
BENEDICK:I will swear by it that you love me,and I will make him eat it that says I love not you.
BEATRICE:Will you not eat your word?
BENEDICK:With no sauce that can be devised to it.I protest I love thee.
朱译:培尼狄克:贝特丽丝,凭着我的宝剑起誓,你是爱我的。
贝特丽丝:发了这样的誓,是不能反悔的。
培尼狄克:我愿意凭我的剑发誓你爱着我;谁要是说我不爱你,我就叫他吃我一剑。
贝特丽丝:您不会食言而肥吗?
培尼狄克:无论给它调上些什么油酱,我都不愿把我今天说过的话吃下去。我发誓我爱你。[4](P143)
梁译:班耐底克:我对着我的剑发誓,壁阿垂斯,你是爱我。
壁阿垂斯:别对剑发誓,再把它吃下去。
班耐底克:我要对剑发誓说你爱我;谁说我不爱你,我要他吃我的剑。
壁阿垂斯:你不食言么?
班耐底克:没有任何调味汁可以帮助我食言。我坚决的说我爱你。[5](P143~145)
两人故意违背合作原则量的准则的第二条次则,即两人所说的话都超出了对方所需要的信息,却有特殊的会话含意,即对彼此的深深的爱。从两个译本来看,译文都保留了原文的会话含意,以待译入语读者推导。在文学作品中,会话含意具有显著的修辞价值和审美效果,因此在翻译中应尽量予以体现。[6]曾宪才也指出,译者碰到有会话含意的语句时,一般只译出其语义意义,其语用意义则留给读者去推理、体会,译者无须代劳。[7]如果不顾及原文语境,将语用意义也译出,反而会弄巧成拙。译者可根据原文,采取含意对含意的对应模式,即原文中违背合作原则的地方,译文也违背合作原则,其含意让译文读者自己去体会、推导,以获得类似于原文读者的感受。[8]梁译本与原文亦步亦趋,如“别对剑发誓,再把它吃下去”,更能体现贝特丽丝泼辣爽快的性格特点,保留了原作的风韵;朱生豪译为“发了这样的誓,是不能反悔的”,虽然更符合译入语习惯,却没有顾及原作的语言艺术。
《无事生非》是莎士比亚最成功的喜剧之一,其中人物的会话含意尤为值得研究。特殊会话含意是人物故意违背合作原则或礼貌原则的结果。有趣的是,人物有时候故意违背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出于讽刺、嘲弄的语用目的。这对戏剧会话的翻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梁译本和朱译本都成功传递出了戏剧中的特殊会话含意,但在翻译策略的选择和翻译风格方面有迥然不同之处。梁实秋逐字逐句精研原文,宣称译莎“需要存真”。梁实秋在译莎时尽量遵循原文,亦步亦趋,忠实而委婉,译笔准确明快、信实可靠,采用的是直译的方法。梁实秋曾说过:“朱生豪删掉了不少地方,这是不应该的。”梁译本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在形式和功能上都与原文取得了最大限度的对等,保留了原作的“异域风情”,在译入语读者群中取得了与源语读者同样的效果,但某些地方却出现语言晦涩现象。朱译本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译入语读者的需求,符合译入语读者的习惯,行文流畅顺达,但有些地方难免与原文有所出入,失去了原文的风韵。但这都无碍于它们成为成功的译作。各有千秋,各有缺憾,这正是翻译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A].P.Cole & J.Morgan.Syntax and Semantics,Vol.3:Speech Acts[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2]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修订本)[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3]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4](英)莎士比亚.无事生非[M].朱生豪,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5](英)莎士比亚.无事自扰[M].梁实秋,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6]曾文雄.语用学翻译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7]曾宪才.语义、语用与翻译[J].现代外语,1993(1).
[8]陈淑萍.语用等效与归化翻译策略[J].中国翻译,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