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症监护及治疗观察与分析

2014-03-23 18:32:35余剑文
当代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监护神经外科插管

余剑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交通事故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逐年增多,其中颅脑损伤是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重症颅脑损伤是指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此类患者伤情复杂,发展迅速,且常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故病情危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文献报道重症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可达到35%左右[1]。本研究对ICU收治的GCS为3~8分的108例重型颅脑损伤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重症医学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其中,男85例,女23例,年龄8~76岁,平均(42.5±10.2)岁。按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本组所有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均≤8分,其中GCS评分6~8分66例,3~5分42例。致伤原因最多见为交通事故82例(75.9%),其余依次为:坠落伤和跌伤15例(13.9%),打击伤5例(4.6%),其他伤 6例(5.6%)。损伤类型:闭合伤 90例(83.3%),开放性损伤18例(16.7%)。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广泛脑挫伤84例,硬膜外血肿22例,硬膜下血肿19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25例,脑疝3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12例。合并胸部闭合伤15例,腹部损伤12例,四肢、脊柱、骨盆骨折22例,休克18例。本组病人病情危重,均有不同程度呼吸改变(呼吸不规则或呼吸衰竭)、血压不稳定、休克等,有合并伤的临床表现更严重。

1.2 治疗情况

1.2.1 一般治疗 所有患者接诊后即施行抢救措施,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行必要的抗休克治疗,合并骨折的妥善固定,并及时行CT检查。有手术指证的行急诊手术,手术方式有开颅血肿清除、脑挫伤灶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有合并伤的行相关手术治疗。给予脱水、神经营养、促醒治疗,防治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

1.2.2 重症监护治疗措施 患者术后均转入ICU加强监护治疗,无手术指证者直接收住ICU。进行严密的监测,血压不稳定者给予多巴胺维持血压。加强呼吸功能监护,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持气道通畅,存在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所有患者均行中心静脉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予亚低温冬眠治疗,控制直肠温度在32~35℃。维持内环境稳定,积极防治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等。

2 结果

本组108例患者中,存活84例,存活率77.8%,死亡24例,死亡率为22.2%。存活患者按GOS评分评定,恢复良好(5分)45例(41.7%),中残(4分)14例(13.0%),重残(3分)17例(15.7%),植物生存(2分)8例(7.4%)。

3 讨论

颅脑创伤占全身创伤发生率第2位,但死残率则处于第1位[2]。重型颅脑损伤占急性颅脑损伤的13%~21%,病死率可高达36.8%~64.3%,救治相当困难[3]。随着医学的发展,诊疗技术的提高,病死率有所降低。但因其有较高的死残率,应高度重视。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成功率受损伤类型、部位,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处理是否及时、妥当,患者年龄因素等多因素影响。ICU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做到院前积极抢救,及时手术,尽早进入ICU监护治疗[4]。

3.1 重视及时必要的紧急处理伤后1h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第1个死亡高峰期,故及时必要的紧急处理十分重要,被称为“黄金1小时”,必须分秒必争抢救病人[5]。根据伤情,进行快速全身检查及针对重点部位的检查,快速、准确地判断伤情。对危及生命的即行抢救,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辅助通气。重型颅脑损伤可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或严重创伤、休克引起ARDS,合并胸部损伤等,均可产生低氧血症,加重组织损伤,加重脑水肿。所以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的呼吸功能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非常重要。同时进行抗休克治疗,合并骨折的行骨折妥善固定。尽早进行头胸腹部CT检查。

3.2 及时的手术治疗及多发伤处理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对有手术指证的,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对广泛脑挫伤、颅内压过高出现脑疝的,应行去大骨瓣减压术。在处理颅脑损伤的同时,不能忽视合并胸腹部损伤的诊断及处理。应遵循多发伤的救治原则,突出“救命为根本”,强调损害控制性手术,倡导快速、微创、分期手术的策略[6]。

3.3 重症监护与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ICU主要收治范围是生命征不稳定的,需对生命征进行连续严密监测和支持的患者,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需要进行器官功能支持的患者,其配备大批对危重病人监测和支持的先进设备,为重症患者救治提供很好的条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以下几点重症监护与治疗措施非常关键:(1)严密的监测,包括生命征、意识、瞳孔的监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功能监测,避免低氧血症、低血压加重脑损伤。GCS评分根据睁眼、言语和运动3项内容进行检查评分,是颅脑损伤病情评估的重要手段,对预后判断有很大的意义。有研究表明GCS≤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在25%以上,而GCS≤3分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在50%以上,且生存患者的生存质量差[7]。ICU对重症患者的监测手段有明显的优势,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保证治疗措施有效实施。(2)保证气道通畅和呼吸机支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气道保护反射失,易引起呕吐、误吸,有研究说明气道保护反射与意识状况相关,减少误吸风险发生的最佳措施是气管插管。因此GCS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行气管插管以保持气道通畅[8]。长时间未能拔除气管插管的,尽早行气管切开。必要时给予呼吸机支持,纠正低氧血症。(3)亚低温治疗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的重要措施,控制直肠温度在32℃~35℃。体温降低可降低脑耗氧量,亚低温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中[9],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术后治疗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是最重要的脑保护策略。要尽早采取降温措施,伤后6小时内进行治疗的疗效更好,而伤后3小时进行治疗具有最佳治疗时间窗,因此其疗效也最好[10]。本组有97例进行了亚低温治疗,使用降温毯进行全身降温,并给予氯丙嗪+异丙嗪持续微泵注射,控制直肠温度在32℃~35℃,效果良好。(4)重视并发症的防治,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应激性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防治。

综上,重型颅脑损伤因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应采取及时正确的综合措施。ICU重症监护与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易声禹.努力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整体水平[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5(1):1.

[2]卞怀祥,梁锋,李建宁.156例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体会[J].安徽医学,2012,33(8):1042-1043.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97.

[4]陈初岳.ICU收治重型颅脑损伤96例临床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2):226-227.

[5]张赛,只达石.努力改进我国颅脑损伤急救体系及监测技术[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l(4):195.

[6]张连阳.努力提高多发伤救治速度[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4):241-243.

[7]江基尧,于明琨,朱诚.2284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7(3):187-188.

[8]Davis DP.Prehospital intubation of brain-injured patients[J].Current Opinion in Critical Care,2008,14(1):142-148.

[9]张姝华,张小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亚低温治疗的早期监护[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9):566-568.

[10]周学萍.重型颅脑损伤诊治进展[J].当代医学,2011,17(28):20-21.颅脑损伤可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或严重创伤、休克引起ARDS,I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中[9],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

猜你喜欢
监护神经外科插管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02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西南军医(2015年4期)2015-01-23 01:19:04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