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人群体像障碍发生率的对照探析

2014-03-23 07:59李伟宏张硕非曹真胜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组间对象障碍

李伟宏,张硕非,曹真胜

(1.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 综合牙科,浙江 杭州 310051;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浙江 温州 325027)

·病例分析·

口腔正畸人群体像障碍发生率的对照探析

李伟宏1,张硕非2,曹真胜2

(1.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 综合牙科,浙江 杭州 310051;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浙江 温州 325027)

目的:探究口腔正畸人群体像障碍的发生率。方法:分别对113例口腔正畸患者和214名普通人进行体像自评问卷(BIQ)和认知偏差问卷(CBQ)调查。结果:BIQ调查结果显示口腔正畸人群与普通人群在体貌满意度、心理痛苦度及易貌愿望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功能影响度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Q调查结果显示口腔正畸人群选择“抑郁-扭曲”和“抑郁-非歪曲”的条目数多于普通人群,选择“非抑郁-非歪曲”的条目数少于普通人群(P<0.05),而在“非抑郁-歪曲”的条目选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人群体像障碍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应给予该人群一定的认知干预。

口腔正畸;体像障碍;体像自评问卷;发生率

口腔正畸患者一般存在不同程度的错颌畸形,导致患者对自己的形象不满意而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其中有部分患者会因为较轻微的畸形而导致严重的抑郁和不满情绪以及强烈的自卑感,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活和人际交往,这种现象被称为体像障碍[1]。本研究通过体像自评问卷(BIQ)和认知偏差问卷(CBQ)分别对口腔正畸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调查,探究口腔正畸人群体像障碍的发生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2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正畸患者11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0例,女63例,年龄13~26岁,平均(19.43±2.75)岁。同期温州市在校中学生、大学生中选择214例普通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98例,女116例,年龄13~27岁,平均(20.11±2.53)岁。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构成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采用BIQ和CBQ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取集体发放或个别发放的形式,由专业的医师进行发放,同时指导研究对象填写调查问卷,所有问卷当场填写并回收。

BIQ的调查内容包括4个方面:①体貌满意度,即研究对象对身体各部位的满意程度;②心理痛苦度,即研究对象因体貌缺陷而造成的心理痛苦程度;③功能影响度,即研究对象因体貌缺陷而对生活和社会功能的影响;④易貌愿望度,即研究对象因体貌缺陷而具有改变体貌的愿望以及求助动机。依据BIQ的调查结果判定研究对象是否患有体像障碍[2]。

CBQ是测量研究对象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偏差,其包括4个条目,即“抑郁-歪曲”、“非抑郁-歪曲”、“抑郁-非歪曲”、“非抑郁-非歪曲”。而CBQ中的“抑郁”是指情绪抑郁,情感低落,并不是指具有所有临床症状的抑郁综合征,而“歪曲”是指认知歪曲,即用明显不正确的推理去推论已知的事实[3]。

1.3 施测方法分别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进行BIQ的调查结果,包括体貌满意度、心理痛苦度、功能影响度以及易貌愿望度的分值,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体像障碍的发生率,以及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进行CBQ的调查结果,包括“抑郁-歪曲”、“非抑郁-歪曲”、“抑郁-非歪曲”、“非抑郁-非歪曲”4个条目的选择情况[4]。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应用SPSS l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的BIQ调查结果见表1。口腔正畸人群的体貌满意度得分低于普通人群,心理痛苦度及易貌愿望度得分高于普通人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人群的功能影响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研究对象体像障碍发生情况见表2 ,得出口腔正畸人群的体像障碍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研究对象BIQ调查结果(±s)

表1 两组研究对象BIQ调查结果(±s)

分组对照组观察组n 214 113 t P体貌满意度111.56±25.13 104.21±24.47 2.5589<0.05心理痛苦度6.03±2.13 6.73±2.04 7.0571<0.05功能影响度6.77±2.23 6.97±2.25 0.7562>0.05易貌愿望度8.01±2.47 9.63±2.31 5.8868<0.05

表2 两组研究对象体像障碍的发生率[n(%)]

两组研究对象CBQ的测量结果见表3。口腔正畸人群CBQ的测量结果中“抑郁-歪曲”和“抑郁-非歪曲”的条目分值高于普通人群,“非抑郁-非歪曲”条目的分值低于普通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研究对象的“非抑郁-歪曲”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体像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人们对于自己外表和容貌的认识以及自我评价。口腔正畸患者本身具有不同程度的错颌畸形,再加之需要通过各种装置对颜面骨、牙齿以及颌面部神经肌肉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常使得患者容貌受到一定的影响,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5]。而通常这部分患者对于自己的容貌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于较轻微的错颌畸形甚至经过整形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后,患者仍然对自己的容貌产生强烈的不满意和自卑感。

本研究通过BIQ和CBQ分别对113例口腔正畸患者和214例普通人进行调查,探究口腔正畸人群体像障碍的发生情况。研究中发现口腔正畸患者对自己的容貌具有强烈的不满,并且因此而感到自卑和情绪抑郁,所以很多患者迫切希望可以通过口腔正畸治疗来改善面容;但是由于口腔正畸治疗需要佩戴正畸矫正器,影响面容美观,往往使得口腔正畸患者对自己的容貌更加不满意,从而产生强烈的抑郁情绪和自卑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正常的人际交往[6-7]。本研究通过调查得出口腔正畸人群的体貌满意度得分低于普通人群(P<0.05),心理痛苦度及易貌愿望度得分高于普通人群(P<0.05),而两组人群的功能影响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根据BIQ的调查结果筛选出伴有体像障碍的患者,得出口腔正畸人群的体像障碍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P<0.05)。上述结果说明口腔正畸患者体像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加之口腔正畸患者主要为青少年人群,其心理正处于发展阶段,若不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将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有研究表明,发生体像障碍患者的病因不明,主要和遗传、性格特征和教育文化背景有关。心理治疗是其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口腔正畸科医生在处理类似患者时,结合患者情况,与患者及家属采取积极有效的沟通,以利于获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和对治疗效果的认可。

表3 两组研究对象CBQ的测量结果(±s)

表3 两组研究对象CBQ的测量结果(±s)

分组对照组观察组n 214 114 t P抑郁-歪曲2.01±1.66 5.13±1.74 15.6648<0.05非抑郁-歪曲3.42±1.53 3.31±1.46 0.6372>0.05抑郁-非歪曲4.24±1.69 6.53±1.73 11.5077<0.05非抑郁-非歪曲14.07±3.27 5.05±2.39 18.9879<0.05

本研究还通过CBQ的测量,得出口腔正畸人群CBQ的测量结果中“抑郁-歪曲”和“抑郁-非歪曲”的条目分值高于普通人群(P<0.05),“非抑郁-非歪曲”条目的分值低于普通人群(P<0.05),而两组研究对象的“非抑郁-歪曲”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说明口腔正畸患者由于对自己的容貌不满意而产生情绪抑郁外,更是对自己的容貌没有正确的认识,而往往是歪曲了事实,其对于自己容貌的感受与错颌畸形的实际情况常存在不符,患者容易将自己的缺陷夸大,总想到出现坏的结局,而对于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却视而不见,从而又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形成心理消极暗示的不良循环,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体像障碍患者表现的更加内向,往往把生活中的不如意归结为自身容貌上的不完美,容易把改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口腔正畸等美容手段上[8]。

综上所述,对自身颌面部体像的不满可以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正畸医生的治疗,从而达到较好临床效果。然而,当患者存在体像认知障碍的时候,这类患者在接受整形或口腔正畸治疗后,往往不会对治疗效果感到满意,甚至少数患者在无法接受自己新形象的情况下,与医生发生冲突导致医疗纠纷。因此对口腔正畸患者进行体像满意度调查和体像障碍的初筛是有必要的。医务人员只要认识到正畸患者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理治疗技术予以解释和疏导,可有望提高治疗效果。若能由心理医师采用更规范化、标准化的心理治疗技术对伴有体像障碍的正畸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将会更佳。

[1]徐泽. 伴有体像障碍口腔正畸患者采用认知疗法的临床疗效分析[J]. 吉林医学, 2012, 33(26): 5617-5619.

[2]程灶火, 姚本栈, 杨碧秀, 等. 体像自评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17(5): 526-528.

[3]张利华, 杨四维. 心理干预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J]. 西南军医, 2013, 15(1): 61-63.

[4]Bhardwai VK, Veeresha KL, Sharma KR. Prevalence of malocclusion and orthodontic treatment needs among 16 and 17 year-old school-going children in Shimla city[J]. Himachal Pradesh Indian J Dent Res, 2011, 22(4): 556-560.

[5]Boeck EM, Lunardi N, Pinto Ados S, et al. Occurrence of skeletal malocclusions in Brazilian patients with dentofacial deformities[J]. Braz Dent J, 2011, 22(4): 340-345.

[6]高莹娇, 郝玉全, 韩雪松. 心理干预对不同年龄错正畸合作度影响的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1, 4(7): 420-421.

[7]朱旭霞, 姚本栈, 黄慧, 等. 认知疗法对伴有体像障碍口腔正畸患者的疗效[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1, 17(5): 365-368.

[8]Holden A. The art of suggestion: the use of hypnosis in dentistry[J]. Br Dent J, 2012, 212(11): 549-551.

(本文编辑:吴健敏)

R781.1

B

1000-2138(2014)02-0153-03

2013-05-06

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Y20090022)。

李伟宏(1976-),女,黑龙江讷河人,主治医师,硕士。

猜你喜欢
组间对象障碍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跟踪导练(四)2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更 正
跨越障碍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