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解毒化瘀颗粒为主导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2014-03-23 02:24龙富立毛德文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乙型化瘀肝病

王 娜 王 沙 唐 农 龙富立 毛德文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广西 南宁,530023)

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是指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本病具有起病较急、变化较快、病死率极高等特点。目前,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尽管人工肝支持治疗和肝移植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手段,但由于血浆及供肝严重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以至本病的临床疗效一直不尽人意。解毒化瘀颗粒是我院根据肝衰竭“毒邪病因”新学说提炼而成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院内制剂(桂药制字Z20110004)[1]。笔者运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 月-2012年12 月期间在我院肝病科住院的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0例,其中男41 例,女19 例,年龄在18~6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3 岁;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8 例,肝性脑病13 例,自发性腹膜炎10 例,肝肾综合征4例。诊断标准均参照《肝衰竭诊疗指南》[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 例,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30 例,给予解毒化瘀颗粒口服+西医综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乙型肝炎病程、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浆氨、HBV DNA 等指标之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西医诊断标准,且不在排除病例之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可纳入试验病例。

1.3 排除标准 ①凡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病例;②年龄在18 岁以下,或年龄在68 岁以上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有心血管、肺、肾、脑、内分泌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⑤合并有其他严重传染病者,如肺结核、艾滋病等,或合并肝癌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嘱其尽量卧床休息,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饮食,静脉补充能量,预防院内感染等支持治疗;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异甘草酸镁100mg、促肝细胞生长素120μg、前列地尔10μg、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0g 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 中静滴,有糖尿病者加入相应胰岛素,1 次/d;新鲜血浆200ml 静滴,1 次/d;抗病毒治疗采用恩替卡韦片口服,0.5m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院内制剂解毒化瘀颗粒口服治疗。该方由茵陈、赤芍、大黄、白花蛇舌草、石菖蒲、郁金组成,开水200ml 溶解后分2 次饭后温服,1 剂/d。观察疗程均为8 周,随访48 周。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TBil、DBil、Alb、ALT、AST、CHE)、凝 血 功 能(PT、PTA)、血浆氨(NH3)、HBV DNA 等,治疗后及随访48 周的存活率等情况,未满疗程的死亡患者以最后一次检测作为治疗后观察指标。

1.6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国家“十二五”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2012ZX10005005-001-002)制定的疗效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情况比较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中临床治愈5 例,显效6 例,有效13 例,总有效率达80%。对照组患者中临床治愈3 例,显效7例,有效6 例,总有效率为5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 见表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ALT、AST 及CHE 的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 <0.05),并且TBil、DBil 及Alb 的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提示解毒化瘀颗粒能更好地促使患者肝功能复常。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s)

与对照组比较,△P <0.05,△△P <0.01

2.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NH3、HBV DNA 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T 缩短时间、PTA 提升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两组患者NH3 下降水平、HBV DNA阴转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表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NH3、HBV DNA 的变化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NH3、HBV DNA 的变化情况(±s)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1

2.4 随访情况 治疗组25 例患者中随访周期内死亡1 例,为肝衰竭再发致死;对照组21 例患者中随访周期内死亡5 例(严重感染、肝衰竭再发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是指在慢性乙型炎肝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目前治疗仍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相关文献报道,其病死率在59.1%以上[3]。近年来,部分学者积极应用中医药防治慢加急性肝衰竭,获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如刘芳蓉等[4]证实在临床中适当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会比单纯的西医或中医治疗疗效要好。刘慧敏等[5]应用自拟解毒凉血方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降低MELD (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评分介于22.6~29.9 分的患者的病死率。这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并带来了新的思路。

解毒化瘀颗粒是广西名中医毛德文教授根据肝衰竭“毒邪病因”新学说研制出的院内制剂,该方由茵陈、赤芍、大黄、白花蛇舌草、石菖蒲、郁金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豁痰醒神、清肝退黄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毒炽盛、肝胆蕴热、瘀血阻络所致的各种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广西属于亚热带地区,是全国病毒性肝炎高发地之一,由乙型肝炎所诱发的慢加急性肝衰竭以热毒炽盛、热毒入营(血)、血瘀发黄等证型多见,解毒化瘀颗粒就是根据广西的地域特点和发病特点而研发出的院内制剂,该方长期应用于我院肝病科肝衰竭/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获效甚佳。前期实验研究证实该方能降低肝衰竭大鼠模型血清中LPS (内毒素脂多糖)的含量,减轻其介导的“二次打击”的肝损伤,对“二次打击”的靶器官——肝线粒体具有显著的保护性作用[6,7]。

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的改善、总有效率及48 周随访存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NH3、HBV DNA 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显示解毒化瘀颗粒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显著。而HBV DNA、NH3 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分别与中药抗病毒作用不强及给药途径有关。研究结果证实以解毒化瘀颗粒为主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优于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深入系统探讨,并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1]毛德文.解毒化瘀Ⅱ方[J].广西中医药,2007,30 (4):35.

[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643 -646.

[3]Liu Q,Liu Z,Wang T,et al.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and sub-acuteliver failure in China:nomination,classification and interval[J].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07,22 (12):2101 -2106.

[4]刘芳蓉,叶永安.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诊治体会[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 (5):572 -573.

[5]刘慧敏,王宪波,侯艺馨,等.解毒凉血方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4 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54 (21):1829 -1833.

[6]毛德文,邱华,胡振斌,等.解毒化瘀Ⅱ方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内Ca2+稳态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70 -72.

[7]毛德文,邱华,刘洁,等.解毒化瘀Ⅱ方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TNF-α/TNFR1Fas/FasL 表达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07,35 (1):13 -16.

猜你喜欢
乙型化瘀肝病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任何类型的咖啡都或能降低慢性肝病风险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回顾性研究
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主要成分的配伍研究
郑州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诊断水平调查分析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化瘀解毒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