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坤 李天望
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湖北 武汉,430061)
研究显示[1],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明显升高。本研究通过探讨PHG 肝郁脾虚证与NO、ET 水平的关系,旨在为PHG 肝郁脾虚证的中医辨病辨证提供理论依据。
1.1 一般资料
1.1.1 对象 本研究共设4 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所致PHG 患者(P 组)30 例,均为我院2002年2 月-2003年2月住院患者,其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20~60 岁,诊断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2]以及肝硬化PHG 的诊断标准:①具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②镜下表现为各种形态的充血性红斑,如蛇皮样、马赛克征和樱桃红斑点;③组织学上表现为黏膜和黏膜下水肿,小血管扩张,而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 组)30 例,男20例,女10 例,年龄20~55 岁,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2]。慢性胃炎患者(G 组)30 例,男22 例,女8 例,年龄20~60 岁,均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①慢性浅表性胃炎:红斑(点、片、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②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呈颗粒状,黏膜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另选健康者30 例作为正常对照组(C 组),男17例,女13 例,年龄20~45 岁。
P、H、G 组中医诊断均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医辨证诊断为肝郁脾虚证。年龄≤18 岁或≥65 岁,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血管系统、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均未纳入。
1.1.2 肝硬化肝功能分级标准 参见Child-Puge 分级标准。
1.1.3 门脉高压性胃病McCormick 内镜下分度标准:轻度:①细小的粉红色斑点或猩红热样皮疹;②位于皱褶表面,呈剥脱状的特殊样浅表红区;③纤细白色网状结构将隆起的红色水肿黏膜分隔开呈蛇皮样改变。重度:①散在分布的樱桃红斑,并可引起出血;②呈现弥漫性出血性胃炎。
1.1.4 肝郁脾虚证评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主要症状神疲懒言、胃纳减少、大便溏等按正常 (0 分)、轻 (1 分)、中 (2 分)、次重 (3分)、重(4 分)进行计分。
1.2 方法 询问每位患者的主要症状、病程,结合脉象,符合条件者填写资料卡片。住院患者于入院时当天或第二天早晨8 点采集肘前静脉血,门诊患者与当天上午8 点采集(提前预约),要求患者空腹状态下、面朝上平卧半小时,然后采集肘前静脉血4ml,分装于2 个试管,离心,取上清后置-80℃冰箱保存备检。然后进行胃镜检查,记录镜下所见。标本的检测按照内皮素和一氧化氮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有限公司)说明书进行操作。
2.1 4 组观察对象NO、ET 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4 组观察对象NO、ET 水平比较(±s)
表1 4 组观察对象NO、ET 水平比较(±s)
与P 组比较,△P <0.01 (tNO-PG=0.7687,tNO-PG=10.943,tET-PH=10.898,tET-PG=12.106);与G 组比较,* P <0.01 (tNO-HG=8.229,tET-HG=3.483);#P >0.05 (tNO-GC=0.21,tET-GC=0.52)
2.2 P 组患者McCormick 分度与NO、ET 水平的关系 见表2。
表2 P 组患者McCormick 分度与NO、ET 水平的关系(±s)
表2 P 组患者McCormick 分度与NO、ET 水平的关系(±s)
与轻度比较,△P <0.01 (tNO=7.439,tET=7.149)
2.3 P 组患者Child-pugh 分级与NO、ET 水平的关系 见表3。
表3 P 组患者Child-Pugh 分级与NO、ET 水平的关系(±s)
表3 P 组患者Child-Pugh 分级与NO、ET 水平的关系(±s)
与C 组比较,△P <0.01tNO-AC=6.329,tNO-BC=6.210,tET-AC=12.585,tET-BC=11.994);与B 级比较,* P <0.01 (tNO-AB=6.034,tET-AB=7.503)
2.4 3 组患者肝郁脾虚证积分情况 见表4。
2.5 P 组患者肝郁脾虚证积分与NO、ET 的相关性 P 组患者肝郁脾虚证积分与NO、ET 之间均存在相关性[P <0.01(rNO=0.98,rET=0.87)]见图1、图2。
表4 3 组患者肝郁脾虚证积分情况比较(±s)
表4 3 组患者肝郁脾虚证积分情况比较(±s)
与P 组比较,△P <0.01 (tPH=5.34,tPG=8.485)
图1 P 组患者肝郁脾虚证积分与NO 相关性散点图
图2 P 组患者肝郁脾虚证积分与ET 相关性散点图
NO 与ET 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业已证明其与血管扩张、胃肠运动、神经系统信息传递、免疫、血小板聚集等有关。
NO 由内皮细胞产生,L-精氨酸在内毒素激活诱导剂NO合成酶催化及还原型辅酶Ⅱ (NADPH)、黄素单核苷酸(FMN)、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FAD)和四氢生物蝶呤(BH4)为辅助因子作用下,脱去胍基端氮原子与氧结合而成[1]。NO 可通过内毒素及相关因子刺激肝细胞、Kupffer 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大量生成内源性NO,从而导致多种病理生理效应,参与多种原因所致的肝细胞损害[4]。
ET 是一种缩血管活性肽,可以使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胃静脉回流受阻,血管迂回曲张或扩张,以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ET 可以使胃动脉收缩,胃黏膜缺血缺氧,导致PHG 的形成[5]。最近有关研究表明,在PHG 的发生与发展中,NO 与ET 水平及两者相互作用的关系较为密切[6]。ET 不仅有缩血管作用,尚可通过增加钙内流,促进内源性NO 释放,介导血管扩张作用,NO 不仅可通过内皮细胞生成的cGMP 在ET 基团表达水平抑制ET 合成和释放,还可影响高剂量ET 的血管反应性[7]。NO 和ET 在肝硬化时对肝细胞功能和机体血流动力学的调节是相互影响的,两者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共同促进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与发展[8]。适时抑制NO 和ET 的过量产生与释放,可防止或延缓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与发展。
本研究表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组的NO 与ET 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和慢性胃炎组,且随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的增加,NO 与ET 水平同步升高。这一研究结果表明,NO 和ET水平上升及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形成与发展中可能起关键作用;并且McCormick 分度重度组患者NO 与ET 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表明NO 与ET 水平还可以反映胃黏膜损害程度。另外,NO 与ET 水平与肝郁脾虚证积分存在相关性,因此我们认为NO 和ET 可以作为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肝郁脾虚证的检测指标。
[1]吕小平.一氧化氮、内皮素和抗利尿激素水平变化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0,15 (11):183 -184.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 (1):56-60.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8.
[4]张惠军.异丙酚麻醉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功能与一氧化氮/内皮素-1 比例的影响[J].临床麻醉,2012,50 (3):97 -98.
[5]温冰.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2,14 (2):91 -93.
[6]郭俊芝.一氧化氮与内皮素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2,11 (7):487 -488.
[7]秦文敬.肝硬化患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酶、肿瘤坏死因子、内皮素、内皮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淮海医药,2003,21(2):98 -100.
[8]夏宣平,倪莉,施正超,等.肝硬化患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 的变化与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9,52 (7):1062-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