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摘要:以融合为理念,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的整合为手段,以学习体验式的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与实践、配套的制度、师资建设为途径,开展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专业课程的创新实践,实现课堂、实践和制度三融合。
关键词: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商务英语翻译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130-03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深层次、根本性的教育体制改革的教育理念,能够促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加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实实在在的指标。这充分说明以创业教育理念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是历史必然趋势;要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高职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实践是关键。
一、创业教育与高职专业课程融合的理念
高等教育研究协会指出“跨学科教育模式是大学生获得创业教育的最佳途径”,该模式强调将创业能力的培养整合到专业课程之中: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设置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结合专业背景发现机遇、辨别机遇,进而创业的能力。国内学者衣俊卿早在2002年就提出:“创业教育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教育部陈希副部长指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主渠道……通过专业教学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国内外创业教育专家,还是国内外创业教育实践,都指向一个现实问题,即创业教育必须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与专业教育与课程相融合。
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分子必然要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另一方面,高职专业课程本身是创业教育开展的沃土。第一,近几年高职专业和课程改革,高度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和岗位能力要求,慢慢突破了学科体系,具备了跨学科的模式和特征,为创业教育的介入铺平道路;第二,较为灵活的课程设计模式使得高职专业课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有效吸收创业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第三,产学研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为创业教育基地和平台建设、开展实景培训和创业成果转化都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它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开拓和发展的重要基地。
总之,创业教育应该进入高职的专业教学核心环节,与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在专业课程设计中融入创业教育的元素,借创业教育的东风促进专业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基于融合理念的课程改革
笔者在应用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翻译实践”课程中尝试融入创业教育元素的改革实践,把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整合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的融合
夏人青和罗志敏将高校创业教育总目标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具有良好创业素质的社会公民,第二层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第三层是新型企业的创办者。”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在某一门具体课程中,要实现中高层次(即第二和第三层)的目标在目前的情况下还不现实,因此我们将创业教育第一层级目标融合到了该课程教学目标中。改革之后的“商务英语翻译实践”课程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职业价值观,具备过关的翻译技能和翻译公司运营知识,形成创新性、整体性的思维风格,愿意克服障碍,愿意冒险、成长壮大,逐步培养学生创业的内在动机,在知识、技能和心理上提升学生在涉外商务领域的竞争力、适应性和发展潜力。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要实现以翻译产业为导向、以商业化职业为目标的课程目标,离不开教学内容的更新。除了原有的“翻译知识与技能”模块,课程增设了“翻译项目管理”、“翻译公司管理(含人力资源管理)”、“翻译产品营销管理”、“翻译电子资源使用和开发”等全新模块,使学生了解翻译公司组建与运营的全过程,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与今后的就业和创业无缝对接,将创业素养培养通过教学内容渗透到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三)教学方法的对接
我们积极探索在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中被广泛应用的基于问题、基于行动、基于权变、基于体验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和应用。例如,在翻译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我们普遍采用以学生习作为主体的案例分析教学法;在翻译项目管理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真实的项目管理的实践,在译前管理、译中管理、译后管理,以及译文质量控制体系、译文质量评价体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翻译产品营销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行动的教学法,通过承担或者参与客户管理、定价策略、竞争策略、营销模式、产品宣传等项目的方式,组建团队,并完成任务;在翻译公司管理(含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探索基于权变教学法的应用,通过对于现存翻译公司的调研,发现管理模式、领导模式、执行模式潜在问题的分析,训练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在电子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教学过程中,采用体验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体验电子词典、专业知识光盘、数据库、翻译软件、网络资源、即时技术支持和本地化技术对于翻译工作的支持力度,分析不足,激发学生对于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和开发兴趣。
(四)学习评价的变革
创意心理学的研究指出,现有的教学评价方式,没有为诸多富有创造力和创业潜质的学生提供施展天赋的机会,从而导致他们在创新创业能力上的衰退。事实上,标准测验中分数最高和学校中成绩最好的人往往不及那些在高中或大学中略逊一筹的人。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在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目标之后,标准测验式的考试没有办法真实反映出学生创造力水平和进步情况,因此不宜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取而代之,课程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通过布置需要发挥创造力和富有挑战的具体任务,对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学习成果给予言语上的肯定,在课内外以各种方式定期展示学生的富有创意的翻译作品,例如翻译公司创业报告、翻译软件使用改进报告、翻译产品营销方案等方式,体现创造力的价值,降低分数这一外在动机的重要性。经过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改革之后,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创造力和创业所需的内在动机慢慢被激发出来,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服务于既定的教学目标,达到翻译能力和创业能力共同提高的双赢目的。
三、学习体验式的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与实践
(一)翻译工作室
笔者根据“商务英语翻译实践”课程特征和专业特色,努力建设一个集翻译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和创业素养培训的学习体验式创业实践平台。从最初的学生主导、教师指导式的模拟翻译公司发展成为“翻译工作室”。翻译工作室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因为它没有申请营业执照,没有进行税务登记,更没有独立法人资格,不以营利为目的。它具有与真正公司相似的组织架构、运营模式、分配机制和营销手段。它又不同于模拟公司,因为它有自己的真实业务,翻译委托人必须支付翻译人员合同规定的翻译费用。另外,它与数家翻译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直接承接或者参与它们投标的翻译项目和任务,因此翻译工作室是在不断的创新实践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介于现实公司和模拟公司之间的新模式,可以被看成是现存翻译公司的签约工作室和外派部门。
(二)翻译工作室的创业实践流程
由于没有工商注册,翻译工作室无权面向社会进行企业和产品的营销,它的主要业务是指导教师和主管学生从各个翻译公司处获取的,因此有合作协议的或者是有潜在合作可能的翻译公司是其客户。当然,工作室的产品营销还面向校内教职员工和学生,学生策划如求职简历的翻译与设计、出国留学资料的翻译、论文摘要的翻译、学校网站新闻的英译、外事活动接待、相关活动的英语主持等营销活动。
在赢得业务之后,工作室就启动项目管理程序。首先,与翻译委托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明确翻译任务和要求;接着,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知识范围与特长、电子资源利用能力等组成项目团队,包括项目经理、译员、翻译质量监控人员、校稿人员;然后,列出专业术语表,明确规范与要求,包括排版、图片处理、输出软件、审校等,制订进度计划。在翻译主体任务完成之后,进行审校,与翻译委托人沟通,并在项目组反馈翻译委托人的评价。形成了以项目经理为主导的译前、译中、译后全套现代翻译公司组织的工作流程。
尽管很多的校内项目是以翻译志愿者和公益活动的形式开展的,是不涉及费用的,但是与翻译公司的合作项目和部分校内翻译项目是收费的,因此工作室还是需要进行内部人员和外聘兼职翻译人员的管理,以及收入的分配。
(三)翻译工作室的优点
翻译工作室以课内实践和课程综合实践项目两种途径实现运营,采取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指导的形式进行。之所以没有最终进行工商注册,是考虑到工作室模式有很多优点。第一,它不需要创业启动资金;第二,通过挂靠注册翻译公司和在校内开展业务。可以实现业务量的可控性,使之不至于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又有真实的公式化运营和业务,既为专业技能(即英汉或汉英翻译能力)的发展提供实训项目,又能服务于基于专业特点的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创造体验和实践平台;第三,对于创业知识和能力相对欠缺的师生来说,管理与运营难度不大,没有任何亏损风险,但是体验和实践却是全真的;第四,通过这种过渡模式的工作室创业实践,我们希望学生在谨慎创业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和能力、辨别机会、获得创意、发现现存翻译公司的弊端,思考翻译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条件成熟时,创办具有高起点、新创意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讲,翻译工作室具备与专业能力接轨的高质量创业和创业成效的教学导向性。
四、配套的制度和师资建设
要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深度融合,光有课程开发和实践平台建设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师资配套建设。尽管制度和师资建设不是一门课程内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课程教师应该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所需的制度和教师发展诉求。根据教师的建言献策,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出台了“职业辅导师制度”,从制度、经费、项目、考核等四个方面为创业型专业师资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该制度规定“职业辅导师”由各个专业教师担任,承担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理念的专业课程改革和开发,学生的课内外专业和创业辅导等任务,职责是增强学生专业能力,稳定学生专业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创业观,指导就业和创业实践,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与所辅导的学生共同申报和实施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同时该制度还鼓励每位辅导教师可聘请2—5位校外兼职指导师,共同完成辅导工作,校外辅导师纳入分院兼职教师队伍,并视工作情况给予报酬。
这项有关师资建设的配套制度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和创业辅导的积极性,从“商务英语翻译实践”课程配套的职业辅导更是实现了点面结合的职业和创业辅导。面上的创业辅导工作面向全体修习课程的学生,以课程教学为依托,通过课堂教学、课内实践、课外作业与辅导实现创业教育的普及目标,在课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翻译工作的热爱,坚定他们从事该行业的信心,有针对性地挖掘其创业的内在动机,夯实在翻译行业从业和创业的知识和技能。
点上的创业辅导工作面向是翻译技能或者翻译创业方面表现出天赋和兴趣的学生,主要依托课程综合实践的创新创业项目来开展。导师通过翻译工作室这个实战平台,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例如在翻译工作室的运营实践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职业辅导师通过推荐参考书目、组织头脑风暴活动、邀请校外兼职教师援助等方式,协助学生解决这些具体的问题。除此以外,职业辅导师也会积极鼓励项目组学生参与各种校内外翻译竞赛,同时创造各种校外翻译技能和创业实践机会,例如跟随校外兼职教师及其团队开展创业实践等。点上的创业辅导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量身定制专业发展和创业能力提高方案,培养学生基于翻译知识和能力的创造性的思维风格和人格特质,能够逐步融入行业环境。
五、结束语
在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专业课程“商务英语翻译实践”的创新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惑和困难。例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翻译技能训练和翻译行业创业知识的课时数究竟如何分配才合理,从而做到两者之间相互促进,而非此消彼长?从翻译公司化运营的要求而言,高职学生的技能水平总体处于弱势,如果招募大量的自由翻译人,那么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是否会失去很多实践的机会?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特别是在翻译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就业竞争力强,因此创业意识相对淡薄,如何通过更有效的机制、课程设计和实践锻炼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课程主要负责人虽然经历过企业实践,但是相关创业知识还是比较缺乏,需要更为系统化和实践性的创业培训。虽然如此,笔者认为创业教育并不单是学校层面应该考虑的事情,也不是部分负责就业教育的教师的职责,如果全体专业教师能够主动地融入创业教育的发展大趋势,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新课程开发、实践平台建设,甚至主动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那么,高职教育将会出现一片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