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英,李秀华
毛泽东曾经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既帮助了中国也帮助了全世界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1],从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对趋古思维模式的创造性转换。
一
思维模式是指思维主体认识客观对象的一种方式、方法。趋古思维模式在中国延续几千年。人们往往认为美好的事物都在远古时代,祖先留下的东西都是最好的。之所以形成这种趋古思维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第一,社会制度环境的影响。首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奴隶制社会是宗法奴隶制,封建社会是宗法封建制。在宗法制社会里,一切皆以传统为准绳。这不仅长久地左右着中国人的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也使国人养成了趋古的思维模式。其次,中国传统社会是专制政体。中国在奴隶制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君临天下、高高在上的集权政体,封建制度建立后,这种至高无上的专制君主的权力越来越绝对化。专制政体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与宗法制度密切相连。皇帝集天、地、君、亲、师于一身,既是最高的行政首脑,也是最大的族长。“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支配着传统的神权政治及唯上心理,也铸造了传统思维模式的趋古定式。
第二,经济环境的影响。重视农业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贯的传统。自奴隶制国家建立以来,社稷(土地和农业)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且农作物也是从种子到种子周而复始的循环,因而盛行于农业社会的是一种“推原思维”,这种“推原思维”的特点是起点与终点合而为一。在这种思维定式下,人们满足于简单的再生产,社会运行迟缓,习惯于循规蹈矩的生活,即使是变易,往往也寓于保守之中。复古以变今的思路正是以农为本经济基础上传统文化处理古今问题的特有表征。
第三,地理环境的影响。古代中国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再加上古代中国与西方的交通极为不便,致使古代中国对西方知之甚少,而交通相对便利的东南部各国,又落后于中国。古人所拥有的知识与信念始终保持着传统的风格与特点。知识与信念是思维模式形成的基础,在这种特有的地理环境中,传统的知识与信念一以贯之的保持着。因此,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也一以贯之地延续着。总之,古代中国特有的环境造就了古代中国人的趋古思维定式。楚渔在《中国人的思维批判——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思维模式》一书的自序中强调:思维模式虽然是环境造成的,但一旦形成思维习惯和思维定式,思维模式就和原来的文化关系不大,反而是思维模式主导文化的走向。
二
传统社会几千年的趋古思维模式尽管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但其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归纳起来其消极影响至少有以下几点:
第一,导致了中国社会的落后。以往学术界通常认为“封建社会制度和专制统治”、“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等因素,是造成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本原因,但笔者认为导致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由中国人传统的趋古思维模式造成的。因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能否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则是能否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一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继承则是创新的基础与前提,没有继承就无所谓创新,没有创新就无所谓发展,没有发展社会也就没有了生机与活力,没有了生机与活力,社会的发展自然也就停滞不前了。几千年的趋古思维模式使国人片面强调继承,而忽略了创新。而所谓的创新只不过是对古籍与历史故事做出最为圆满的解释,缺乏创新的结果则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第二,导致了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代科技文明。然而到近代,中国的科技文明却远远落后于西方的科技文明。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一书中指出:“论泰西之学,派别条分商政、兵法、造船、制器、以及农渔牧矿,实无一不精,而皆导其源于汽学、光学、化学、电学,以操御水、御火、御风、御电之权衡,故能凿混沌之窍,而夺造化之功”[2]。正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注重创新,才后来居上。而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源则在于趋古的思维模式使科技创新乏力,被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虽然发明在中国,而光大则在西方。
第三,阻碍了传统国人对世界的理性认识。由于几千年的趋古思维模式,致使传统国人故步自封,株守旧例,抱残守缺地自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这种畸形的对外世界观,阻碍了传统国人对世界的理性认识,甚至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中国人竟有不知在世界上有与中国隔岸相望的日本!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往往是从认识世界、走向世界为先导的。总之,这种趋古的思维模式使传统国人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更是迟滞了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三
思维模式是一种历史范畴,思维模式只有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转换,才会抓住时代的脉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经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后,中国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趋古思维模式,确立了全新的创新思维模式。所谓创新思维模式,就是不受原来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以超越常规的方式、方法去思考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进而提高思维主体的创新能力。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今人胜古人,后人胜前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不是在遥远的古代,而是在可以向往的未来。面向未来,就是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创新思维模式,但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而是正确地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强调要创新就要正确地把握历史。毛泽东曾经指出:“我国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3]533-534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摒弃传统,一切从头开始,而只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中国共产党人确立创新思维模式有以下两点依据:
第一,理论渊源。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种理论品质是1848年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把自己的理论当做终极不变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像马克思、恩格斯自己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写到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其本身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同时代应有不同的思维模式,中国共产党人摒弃趋古思维模式,确立创新思维模式,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体现,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肩负发展马克思主义神圣使命的体现。
第二,实践基础。近代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前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偏向,主张从实际出发,把创新的立足点放在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实践上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点的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形成了关于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实践上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总之,立足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创新思维的保证,实践是文化产生的源头活水,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原动力,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现在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好多条件,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没有,现在有了。中央如果不根据现在的条件思考问题、下决心,很多问题就提不出来、解决不了。”[4]江泽民也曾经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5]
确立创新思维模式的贡献主要有:第一,有助于推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创新思维模式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毛泽东指出:“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飞跃。”[6]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说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中国共产党创新思维模式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第一次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第二,有助于推进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马克思非常重视科学技术,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就号召“向科学进军”。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反复强调,科学技术是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他认为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决定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进程。创新思维模式可以提高思维主体的创新能力,而思维主体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则是能否推动科技进步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此,党中央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精神。2006年初,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持续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现已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第三,有助于正确地认识世界,进而推动世界的发展。传统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不仅意味着中国是世界地理上的中心,而且也是世界文化的中心,这一观念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的爆发。当英国人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后,“中国是世界中心”的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西方,并开始了主动学习西方的历程。但一路学来的结果却使国人大失所望,因为这种盲目学习的前提是并没有正确地认识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当今世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它正确地反映了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而社会主义则是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全新的思维模式来正确地认识世界[7]。毛泽东指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3]706。但是这种吸收决不能是生吞活剥毫无批判地吸收,更不应该搞“全盘西化”,而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面向世界实行了对外开放,广泛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其中也包括吸收和借鉴西方某些完善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我们面向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以立足中国为前提的。即使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当西方一些思想家、政治家欢呼雀跃,宣称中国也必将多骨诺米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也必将失败的时候,中国仍然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越来越走向灿烂辉煌,进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共产党确立创新思维模式的结果。
[1]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1360.
[2]武化心,李锦斌,胡维革.新资治通鑑[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870.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7.
[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4.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2.
[7]李中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旨趣、内在逻辑与践行原则[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