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过程中的节俭教育研究

2014-03-22 15:09刘丽波
大连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浪费消费意识

刘丽波

(大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大学生消费过程中的节俭教育研究

刘丽波

(大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不仅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形成了独有的消费特征,但因节俭意识的缺失引发了一系列消费道德问题,浪费、虚荣、挥霍、讲排场、求奢侈等现象日趋凸显;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批示精神,培养大学生节俭意识,高校必须有针对性地探讨社会、学校、家庭、自我“四位一体”的节俭教育对策,强化节俭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节俭观念,养成节俭品格。

大学生;消费;节俭教育

消费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档次在不断提高,节俭意识却日趋淡化,大学生受不同消费观念的影响,消费中存在着各种浪费现象。为了更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批示精神,从消费环节入手研究大学生节俭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节俭观念,强化节俭意识,养成节俭品格,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消费及大学生消费的“独到之处”

马克思曾说过:“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在他生产以前和在生产期间都是一样。”[1]消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消费主体为了达到自身的生产、生活目的,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而进行的消耗各种物质与非物质产品的行为与过程,是有意识、有目的、可自控的活动过程。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活消费),生产消费是“通过消耗生产资料而生产出新产品的过程”[2];个人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对各种生活资料、劳务和精神产品的消费”[3],个人消费是马克思所说的“原来意义上的消费”[4],是人们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从事的活动,大学生消费指的是个人消费。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具有许多独到之处,他们特殊的经济来源、消费领域、消费需求、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形成了独有的消费“风格”。一是消费来源依赖性强。大学生在父母呵护下成长,消费经费普遍源于家庭,依赖性强,即便部分大学生有其他来源,如勤工助学,奖、助学金等,也是特殊情况,当然因家庭供给数量不同,大学生消费水平参差不齐。二是消费领域集中。由于大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决定了消费以生活、学习消费为核心,并向外辐射到交往、恋爱、择业等消费领域,除了恋爱消费个别大学生可以“规避”外,其他消费是大学生不可逾越的,消费领域相对集中。三是消费需求适度。由于大学生消费经费数量有限,多数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理性、适度地考虑自己的消费需求。四是消费方式相对单一。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多采用现金消费,尽管近年来刷卡消费在增多,如使用银行联卡、信用卡,但现金消费仍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方式,相对社会比较单一。五是消费行为个性明显。大学生思想活跃、观念超前且个性突出,消费常常追求时尚和新颖,喜欢选购具有独特风格、个性明显的商品,无论是学习用品、时装,还是娱乐、电子产品,都要体现自己独特的情结、兴趣和风格,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二、大学生节俭意识持续再现

节俭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人们奉行着“注重节俭,反对浪费”的道德观,节俭不仅是道德规范,而且是一种品格。当代大学生在消费中传承着节俭美德,节俭意识从不同的层面持续再现。

(一)生活消费厉行节约。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上,集中在餐饮、网费、电话费和物品购买上,多数大学生一日三餐都在食堂或者小餐馆,从简而食;上网、使用电话、购买物品,尽量节约,避免浪费,多数大学生不仅具有节俭消费意识,而且能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进行消费。

(二)学习消费计划有序。学习是大学生涯的核心,大学生为完成学业、实现学习目标,学习消费不可避免。学习消费包括购买书籍与学习用具、参加培训及其他相关费用(打印复印等),多数大学生的学习消费都遵循着计划有序原则,合理安排,如购买书籍与用具,采取网购、团购等方式,参加培训慎之又慎,努力将费用降到最低点,计划有序的学习消费饱含着浓厚的节俭意识。

(三)交往消费理性适度。交往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中心环节之一,大学生在交往中为了融合人际关系,聚会、聚餐、娱乐、礼尚往来等交往消费必不可少,大学生深知自己的经济情况,虽说部分学生通过获得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等方式增加自己的“收入”,但也懂得“厉行节约”的道理,交往消费日趋理性和适度。

(四)恋爱消费合理安排。恋爱是现代大学校园的“一道风景”,虽说恋爱只是局限于部分大学生,但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恋爱作为培养爱情的过程,不仅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还需要物质上的支撑,需要一定的消费,恋爱消费多为约会、看电影、赠礼物、餐饮、娱乐等,虽说恋爱消费可换取珍贵的感情“回报”,但多数大学生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理性有度地为感情“投资”,不致再给父母增加经济负担。

(五)择业消费有度投入。择业是大学生大学后期所必须面临的活动,大学生为实现满意就业,不仅要参加各种培训,而且要考取各种证件;不仅要制作投递简历,而且要参加招聘会;不仅要“包装”自己,而且要“到处奔走”,择业消费必不可少,但大学生多能面对现实,理性选择,有度投入,减少不必要的开资。

三、节俭意识缺失的表征及成因

我国在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们的消费水平显著提升,但消费中物欲横流、铺张浪费现象的蔓延实在令人担忧,受社会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节俭意识严重缺失,这种缺失“弥漫”大学生消费的全过程,极易造成消费取向的偏差与失误。

(一)节俭意识缺失的表征

1.生活消费讲究排场。当代大学生受舶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冲击的力度超越以往,尤其是社会上讲排场、高消费等消费现象刺激着大学生的消费欲望,部分大学生的物质诉求急速攀高,生活消费中节俭意识的缺失已经不只是停留在舌尖上的浪费、水电的浪费,而是快速发展为讲究排场,追求“化式”消费,生活消费新潮化、品牌化、特色化、高端化、崇洋化、炫富化,讲究排场已成为大学生节俭意识养成与道德品格提升的羁绊。

2.学习消费追求奢侈。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学习用品不仅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而且款式新颖,新品层出不穷,可谓“琳琅满目”,部分大学生禁不住诱惑,追求奢侈消费,一方面虚荣心在作怪,为了展示自己的“品位”,不惜高价大量购买精装书,另一方面为了“体面”,购买昂贵的高科技学习用品,如高配电脑、高端电子词典等,奢侈消费虽只限于少部分大学生,但其“震撼”作用之大,一定程度上推动大学生涌起无度、炫富、奢侈消费的“暗流”,后患无穷。

3.交往消费过度挥霍。在人际交往中,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崇尚理性适度的消费,但也有部分大学生为了炫耀自己而过度挥霍,铺张浪费,既有豪华型聚餐,追逐“高雅潇洒”;也有奢华型礼物往来,展示“品味豪爽”,还有随意型附加消费,不断更换手机和“笔记本”、“打的出行”等,尽显“大款”风范,“天文数字”的价位并没有“威慑力”,甚至无视父母的省吃俭用,艰辛劳作,这种不暇思索、无度挥霍的消费,直接影响大学生节俭品格的养成。

4.恋爱消费崇尚虚荣。恋爱中的大学生为了培养爱情,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各种“投资”,不仅有时间与情感的投入,还要有物质上的投入,因此,名目繁多的消费接踵而来,部分恋爱的大学生崇尚虚荣,无论是选择约会地点、赠送礼物、还是请客吃饭、娱乐旅游,都是大手笔、求前卫、摆阔气,不惜付出“高昂”的代价,可谓“消费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恋爱故,钱物皆可掏”,崇尚虚荣的恋爱消费折射出大学生重物质、轻情感扭曲的恋爱观问题,不仅影响节俭意识的提升,而且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5.择业消费盲目浪费。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可谓困难重重,为了提高就业的可能性,全方位准备势在必行,这些准备不只是专业技能,还要有物质上的“匹配”,消费数额与日俱增,很多大学生为就业成功,“重金”准备,一方面盲目报班,大量投入,陷入了培训“狂潮”;另一方面高价“包装”,塑造形象,博取青睐,不惜购买高档服装、制作昂贵花哨的简历,盲目投入,不计其数,各种浪费,令人咂舌。

(二)节俭意识缺失的成因分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如不及时解决大学生节俭意识缺失问题,则直接涉及到国家的发展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厘清大学生节俭意识缺失的主客观原因。

1.客观环境因素的诱导。引发大学生节俭意识缺失的客观因素包括国外与国内两个维度,一是国外各种消费思潮的侵蚀。改革开放使国外的各种消费思想不断涌入,其中不乏与社会主义消费观念相悖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蚀,这些消极思想侵蚀的速度快、影响深,直接引发大学生消费过于追求个人的尽情享受、盲目拜金、攀比炫富、虚荣无度等问题。二是国内各领域负能量的“催化”。首先,社会环境的负向诱导。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消费的增长与消费欲望的提升,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负面问题,节俭知识被遗忘、节俭意识淡化、节俭心理隐退、节俭行为被蔑视,相反,铺张浪费,挥霍无度的负效应有增无减。其次,学校节俭教育滞后。高校的节俭教育虽有优良传统,但并非与时俱进,校园文化中削弱了节俭知识的传播,减弱了节俭情感的培养,尤其是校园内豪车族、品牌族、潮流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冲击着高校的节俭教育,为节俭意识的深化“设置”了障碍。再次,家庭的潜移默化。家庭是大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社会组织“细胞”,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感化”着大学生,随着生活富足度的增加,多数家庭的节俭意识越来越薄弱,甚至被一些富裕家庭完全颠覆,高档奢侈消费,铺张浪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这种影响常常“沁心入脾”,增加了节俭教育的难度。

2.主观能力因素的限制。当代大学生虽被称为“天之骄子”,可是人无完人,有限的能力左右着大学生节俭意识的养成与行为的取舍,表现为:第一,学习节俭知识缺乏主动性。现在的大学生很务实,精力多用在实用知识的学习上,对节俭知识的学习不重视、不自觉、缺乏主动性,很少有人翻阅相关的书籍、收集相关材料、甚至对节俭教育嗤之以鼻。第二,强化节俭情感动力不足。由于多数大学生都成长于舒适的环境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对他们来说遥远、陌生,对节俭的感情淡漠,培养节俭情感的动力严重不足,很难产生情感的共鸣。第三,节俭心理调适困难。现代社会倡导消费刺激经济发展,对节俭宣传不屑一顾,甚至悖论众多,自然导致的大学生对节俭的强烈逆反,自我调适困难重重,以至于根本无法实现。第四,节俭行为自控能力有限。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自控能力有限,当面临着计划消费与随意消费,厉行节俭与铺张浪费的选择时,自然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及时的引导与教育,因此,强化节俭教育,提升大学生节俭能力,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内容,但却面临着新的挑战。

四、大学生节俭教育对策研究

“节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是个人高尚道德人格的标志,培养大学生节俭意识,提升大学生道德人格,探讨切实、有效的节俭教育对策已迫在眉睫。

(一)社会消费环境的正向引导

大学生消费不只是局限于大学校园,他们经常出入各种社会消费场所,若想让大学生在社会消费环境中接受正向引导,必须优化社会消费环境。首先,大力宣传“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原则。社会各消费领域应通过广告位、宣传灯箱放置广告语,发放宣传单,播放视频,组织小型文艺演出的方式,大力宣传节俭消费原则,倡导适度消费、理性消费与低碳消费等理念,营造节俭消费氛围,以环境熏心、引思、导行、陶品。其次,强化社会舆论引导。通过网络、期刊杂志、广播电视、公益广告等媒体阵地,宣传节俭知识,利用舆论肯定节俭消费对社会积极向上的影响力,发挥舆论高频率肯定性宣传的引导作用。再次,加强浪费消费的管理与制裁。社会杜绝浪费的关键就是加强管理与制裁,一方面对轻微的浪费消费,通过多种形式的舆论谴责、恰当到位的说服教育加以规范、引导,从根源上解决浪费消费问题;另一方面对严重的浪费消费,绝不姑息养奸,必须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严厉惩罚与制裁,以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为大学生敲响警钟,将浪费降低到最小限度。

(二)释放学校节俭教育的正能量

高校是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精神的主阵地,高校实现节俭教育的最佳途径是通过“五个寓于”最大限度地释放节俭教育的正能量。第一,将节俭教育寓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被视为大学的“文骨”,应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传统文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现代意识,“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价值理念统筹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通过校园建筑、景观等物化形态展示节俭精神,强化适度消费、合理消费、低碳消费等节俭消费观念,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节俭教育。第二,节俭教育寓于校风建设。校园风气包括德风、学风等内容,节俭教育是德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领、助推、自为”是高校节俭教育获得最佳效果必经的三个环节,一是领导率先垂范的引领。高校节俭教育的关键是领导的重视与率先垂范,领导重视是德风建设的前提,各级领导勤俭节约、不铺张、不浪费、举步在前的率先垂范,是拉动校园节俭教育的“火车头”。二是教师身体力行的助推。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深、最大,教师若能朴实无华,不追求奢侈消费、攀比消费、虚荣消费,身体力行,自然会成为节俭教育的“助推器”。三是学生的自觉自为。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高校节俭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大学生自觉学习节俭知识,自觉培养节俭意识,引导大学生在日常消费中自觉践行节俭行为。第三,节俭教育寓于课堂。大学生的节俭教育与“学”并存,课堂不仅是专业教育的场所,更是德育教育的阵地,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应将节俭教育写入教学大纲,将节俭知识融入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灌输”节俭文化、消费文化、国情、荣辱观等内容,培养节俭情感,倡导节俭消费行为。第四,节俭教育寓于活动建设。节俭教育不能“纸上谈兵”,必须借助各种实践活动,使节俭活动日常化,定期举办节俭知识竞赛、节俭文化沙龙、“光盘行动”、设立节俭消费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建设,推动校园节俭教育。第五,节俭教育寓于机制完善。机制完善是高校节俭教育必备手段,主要是指奖惩机制与监督机制,一方面完善奖惩机制,消费中的节俭教育奖惩机制要根据社会消费状况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根据大学生消费心理需求,探讨节俭教育可行的物质与精神奖惩制度,以肯定的方式鼓励消费中的节俭行为,实现节俭教育的内化;通过对消费中的铺张浪费、奢侈无度的惩罚,达到对非常态消费心理需求的否定、矫正浪费行为的目的。另一方面完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就是建立学校监督、教师监督、学生监督、网络监督“系统化”监督机构,制定监督规范、准则与制度,明确监督机构职责,细化监督标准,责任到人,并将定期与随机监督相结合,保证监督的实效性。

(三)重视家庭节俭教育的导航功能

大学生消费中的节俭教育,不能忽视家庭的教育功能,这不只是因为家长控制着大学生的“经济命脉”,当然,家长可以通过生活费的适当供给来培养节俭意识,减少大学生“大手大脚”的浪费行为,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家长在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上的导航作用,一方面,家长无论直接还是间接都应经常灌输“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思想,培养节俭消费、适度消费、低碳消费、文明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消费,使大学生在消费行为的选择上少走一些“弯路”。另一方面,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家长是子女最好的仿效对象,家长消费中的不盲目、不浪费、不攀比、不虚荣、不奢侈的消费行为更是难得“标杆”,会深深“烙印”于子女的心中,给大学生最直接、最可信、最真切、最深刻、最到位的导航,家庭的导航功能不可或缺。

(四)在自我教育中提升节俭境界

自我教育在节俭教育中占重要比重,自我教育强调内化,通过节俭知识的自觉积累、节俭情感的自觉培育、节俭意识的自觉强化、节俭行为的自觉选择来实现节俭教育的自觉内化,在内化中提升节俭境界,境界是极致的精神状态,节俭教育就是要大学生在消费中进入节俭的极致境界--慎独,即消费过程中,在没人看管、监督之下,自觉的遵守和践行节俭规范与原则,从思想到行为真切地向往、追求节俭消费的最高境界,即使出现与节俭相悖的心理需求,甚至一时失控实施了与节俭背道而驰行为,也能及时反省和修正,自觉“打造”个人的节俭品质,从而不断升华节俭境界,升华消费境界。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91.

[2]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3]李晓霞,刘剑.消费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3.

Study on Thrift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Consumption

LIU Li-bo
(College of Marxism,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university students,a special consumer group,have not only increased their consumption but also developed unique consumption habits.They have a series of problems of consumption ethics due to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frugality,such as waste and indulging in ostentation and extravagance.To carry ou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nstruction “For Frugality,Against Extravagance”,and to cultivate university students’awareness of frugality,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must explore a“four in one”way(society-university-family-student)to give students a pertinent thrift education,helping them to set up a thrift concept and develop a good frugality quality.

University students;Consumption;Thrift education

G623.15

A

1008-2395(2014)01-0133-05

2013-11-11

刘丽波(1963-),女,大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课题: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Lslktsz2013-005)

猜你喜欢
浪费消费意识
不浪费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浪费等于扔钱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