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利英
从小培养思维能力将终身受益。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中“常谈不衰”的话题。当今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其基本要素就是要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这一任务,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我就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全程
在小学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宏观上要明确各年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和任务,从细微处入手,分阶段制定培养计划。
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比如,开始认识高低、大小和长短等,就能逐步培养起同学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教学10以内个位数的加、减运算,就能初步培养起同学们抽象、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能初步培养同学们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小学教师注重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同时,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个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如果不注重引导同学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同学们引向机械式的死记硬背,格式化地背诵记忆加、减法和得数的固定模式上去,日后就很难加以纠正。
二、开放课堂,让思维更大胆
开放的课堂解放了学生的大脑,学生有时间思考,敢于思考,敢于有个性地思考。教师借助直观话题提出问题,引起学生为不同答案讨论争辩,并进一步下放话语权,让学生充分说理。学生有一种“安全感”、“自由感”,无拘无束,分别阐述了各自的想法。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和回答,哪怕是错误的,也是他们心灵的感受。正是因为教师开放了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时空,满足了学生想成为探索者、研究者的需要,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胆量更大,思维更活。课堂上可以采用邀请学生在黑板上给大家讲述,打破教师讲解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上讲台当老师的机会,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更是让学生大为兴奋。讲台是神圣的,“多荣耀啊”。全体学生被激活了,思维、表达、行为都更加放开,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更强了,多种不同想法也很快出现了。这是何等深刻的体验。我想,这一知识点学生一定会记忆犹新,并在今后相关知识的学习中运用自如。
三、设计好练习题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并非一蹴而就,也必须通过多次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多次的解题练习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练习题设计的质量成为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教科书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未必都能满足教学的各种需求,而且由于各个班级的具体情况不同,教科书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也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做一些调整或补充。在此,本人建议:
(一)要针对培养目标进行练习题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是否清楚熟悉数学概念,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例如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有没有质数。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合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有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数但不是合数,这样就可以断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二)设计多种练习形式。通过多种练习形式,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例如,讲过乘法分配律,除了像课本中的练习题,给出两个数相加再乘以一个数,要求学生应用运算定律写出与它相等的式子以外,还可以给出一些等式,其中有的不符合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判断哪个是错误的;或者用3种符号代替具体的数,写成两个式子,如(A+B)×C和A×C+B×C,让学生判断它们是不是相等,并说明根据。这些练习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四、归纳总结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着眼发展,培养思维。数学教学的关键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有了思维空间,就有了新知生长的温床。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自己去获取知识。首先要学生强烈地感受概念形成的方法;然后引猜想找规律,验数据获发现,形成语言。其次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区别新旧知识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强化认知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以旧引新、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奠基。
教学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只有师生、生生多向交流、沟通、启发和补充,教学才能不断生成、增值、发展,最终变得丰满和完善。从一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的引导从而揭示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猜数探讨规律,到验证归纳语言表述,从各环节的及时练习,到课尾层层深入巩固强化,从而建构认知。多次抓住兴趣点,激发学生参与讨论、交流互动;不断利用知识结合点制造探究点,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对话答疑,提升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反复创造性思维点,发动课堂思维之战,引出学生的思想和话语,挑战数学思想方法,展示课堂的生命活力。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