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

2014-03-21 13:02南英丽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思潮特色

□南英丽 曲 彦

[辽宁师范大学 大连 11602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自信是广大党员群众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思想保证。当前中国社会思潮多元化给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和自信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是当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和自信的重要内容。

一、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特点及成因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主要是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反映一定社会阶层利益和要求、具有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得到比较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某种影响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流派、思想潮流、思想趋势[2]。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新“左”派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民粹主义思潮等。

(一)当前中国社会思潮特点

1.空前的复杂性。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复杂性前所未有。从各种社会思潮的理论资源看,既有前现代,也有现代、后现代理论,眼花缭乱;从各种社会思潮产生的动机看,既有“问题意识”,也有利益驱动,还有“政治野心”,鱼龙混杂。从各种社会思潮代表的利益主体来看,既有既得利益集团,也有普通民众、弱势群体。从各种社会思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系看,既有维护型社会思潮,还有弱挑战型和强挑战型社会思潮,性质不一。从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关系看,各种社会思潮之间不断激荡与交锋,在不断的斗争和竞争过程中,实现此消彼长。比如,新“左”派思潮和民族主义思潮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趋于接近,新自由主义思潮意识到民族主义在中国有着较为强大的群众基础,开始思考利用民族主义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总之,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多变、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矛盾及社会群体间利益关系的复杂多变使得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极具复杂多变性。”[3]

2.鲜明的政治性。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具有政治性。它通过价值取向引导人们实现政治参与,通过规范维护社会政治制度,通过评价标准造就理想社会人才,遵守政治秩序,为政治服务。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都有自己公开的鲜明的政治主张。新自由主义主张实行多党制、三权分立制,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儒家思潮主张取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儒化中共”。新“左”派主张“回到文化大革命”。民族主义中的极端民族主义主张民族分裂。民粹主义趋向于极端化、暴力化,与新“左”派有共鸣之处。而且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都不甘示弱地试图通过强有力的影响从非主流上升为主流。

3.异常的活跃性。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产生的,自产生以来,就表现出异常的活跃性。以前的知识分子不关心政治,不关心生活,埋头做学问。现在的知识分子关心社会生活、关心政治、关心国家未来的发展,重视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思想的现实针对性、平民化、政治化更强。他们更加注重争夺话语权,通过著书、文章、讲演、网站等方式手段宣扬自己的思想,力图说服人。从受众来说,以前社会思潮仅仅局限于高校的教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和那些数量有限的接受过一定教育的普通民众,现在,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高校的扩招,随着传播样式的立体化、多样化,传播内容的利益化、生活化,潮流的覆盖面得到极大的拓展。

(二)成因分析

梁启超对社会思潮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被公认的解释: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思潮与环境有关,与社会心理有关。当代社会思潮的产生与此有必然的联系。

1.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4]。人们选择、接受什么样的意识,归根结底取决于人们处于怎样的社会环境。凡是社会大变革或者社会转型时期都会出现社会思潮。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诸侯割据向大一统中央集权过渡,出现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新文化运动期间,以鲁迅、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倡导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反对封建意识形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提供了思想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的以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换为主的社会转型是多样化社会思潮产生的“环境”。社会转型不仅仅是社会存在的转型,而且是社会意识、文明的转型,必然需要对社会核心价值观、对未来模式和路径重新认定,促使人们深入思考,寻求答案。

2.民众思想活跃的表现。社会思潮由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潮头和以社会心理表现出来的潮流构成。社会心理是不定型、不系统、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表现为情感、习俗、自发信仰等。潮头以思想家为主体,每个变革时代都有一些思想家,他们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总能比普通人更早觉察到社会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实践和基本问题,他们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潮流以数量广大的群众为主体,广大群众以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对作为潮头的理论体系形成共鸣,构成社会思潮的强大潮流。

市场经济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人的主体意识增强,使文化由“精英文化”变成“大众文化”,即大众成为政治认知、情感与行为意向的主体。每个人不仅是普通的个人,而且还是显示个人能力的英雄。知识分子不再埋头书斋做学问,而是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矛盾和问题,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凭借自己敏锐的头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社会思潮的源头。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各流派都有自己的思想潮头,他们大多是高校知识精英、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人员,学识渊博,思维敏捷、语言犀利,以其独特、深刻的思想为广大群众所拥趸。广大群众以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对作为潮头的思想产生共鸣,他们以网络为平台,对社会问题、现象表达自己的态度,有的则直接参与各种各样的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态度。

3.国外思潮影响的结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同资本主义国家有了更多的接触,西方社会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和蔓延开来。当代中国这些思潮与西方社会思潮有密切的联系。新自由主义思潮鼓吹主张照搬西方的经济政治模式,宣传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经济上主张混合所有制,政治上建立中国社会民主党或者把中国共产党改造成为社会民主党,指导思想上多元化。新儒家思潮又称文化保守主义,强烈主张以儒学取代马克思主义,“儒化中共”。新“左”派思潮否定改革开放,宣扬“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回到封闭僵化的老路。民族主义思潮维护民族利益,但是民族分裂主义总是利用民族矛盾和问题,煽动民族分裂、国家分裂。冷战后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发端于苏联、东欧,借助西方敌对势力的煽动和支持,席卷苏东地区。我国国内早已存在的“疆独”、“藏独”、“台独”分子制造事端,妄图把西藏、新疆、台湾甚至内蒙分裂出去。民粹主义思潮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就现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来看,有以下六项内容。一是极端平民主义,反对精英主义。二是反对间接民主基础上的代议制民主,要求“大民主”。三是“均贫富”,要求结果均等。四是道德至上,而且认为道德只存在于底层大众中。五是崇拜卡里斯玛式领袖。六是不耐烦渐进改良,热衷于暴力和推倒重来[5]。

二、充分认识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重要性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作为一种非主流思潮,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性质、功能的不同,要求广大党员群众充分认识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重要性。

(一)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是回应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要求

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经济主体的一元化和政治的强有力保证,使得中国社会的思想与主流意识形态高度一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主体意识的增强,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始终与改革开放相伴随,对改革开放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解答,并且更注重从制度层面、意识形态层面思考、解答,这些思考、解答,迎合了部分社会大众的心理、情感和行为意识,挤压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感,挤占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存空间,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和挑战,使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优势正逐步减弱。主流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如果不主动回应挑战,任由非主流意识形态自由发展,势必造成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和弱化,甚至被颠覆,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面临被颠覆的危险。只有回应挑战,使这种冲击和挑战缩小到最低限度,才能捍卫尊严,占领意识形态制高点。

(二)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是澄清模糊认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

任何社会思潮都和政治与政治斗争相联系,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迷惑性。研究社会思潮,可以透过迷惑,看清实质和真相,从而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当前由于各种社会思潮异常活跃,使广大党员群众时刻处在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难免会有一些模糊认识和思想疑惑,“甚至有的人对一些错误思想见怪不怪,认为存在即为合理,逐步从真假难辨到被动接受,最后发展到盲目跟从,甚至为错误观点鼓与呼。”[6]这为增强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和自信带来困难,迫切需要加强学习教育,澄清模糊认识,构筑主流思想堡垒。

(三)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是了解社情民意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广大群众中赢得认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给他们带来不断增进的利益。当代社会思潮是各阶层群众利益、心理、愿望的反映,通过透视社会思潮,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群众的利益、心理和愿望要求,给与帮助、关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广大群众中最大限度地入脑入心。

三、明确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科学方法

恩格斯说:“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做出决定的能力。因此,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而犹豫不决是以不知为基础的”[7]。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要求广大党员群众不仅要充分认识学习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重要性,还要明确对待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科学方法。

(一)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的应有之义,因此,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立场就是党的立场,人民群众的立场。立足人民群众的立场看待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凡是主张取消党的领导,即便是打着“人民群众利益”的旗号也是反马克思主义性质,必须坚决抵制。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社会思潮,就需要主动回应当代社会思潮,把当代社会思潮放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考察,就需要辩证看待其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即便是反马克思主义性质的社会思潮,也需要批判地继承其合理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有益补充,提高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能力。马克思主义方法就是实事求是方法,辩证分析方法,社会历史分析方法。立足马克思主义方法看待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就是正视社会思潮反映出的问题,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好、维护好、代表好人民群众利益。

(二)区分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当代社会思潮作为民众利益、愿望的表达,作为对改革开放问题的思考,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如新自由主义思潮关于市场具有有效配置资源的观点,民主社会主思潮关于民主、幸福的观点,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新“左”派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对于决策层反思改革、调整改革思路具有合理性。民族主义思潮对民族、民权的热切渴望,对全球化的冷静反思,对中国现代化模式的不懈探求,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民粹主义思潮对于维护弱势群体,打击腐败,具有积极意义。新儒家思潮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不能笼统地把社会思潮与消极因素等同起来,不能一概否定,必须认真加以区分。但是由于当代社会思潮的“别有用心”以及情绪化反映,势必会产生负能量,具有不合理的一面,如民族主义思潮的民族保守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它们都属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粹主义思潮对于消解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分裂社会阶层、削弱政府公信力,具有消极影响,新“左”派否定改革开放,主张回到“文化大革命”的老路,需要提高警惕,及时跟踪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民众认同才能成为整合社会的精神力量,因此,对于社会思潮反映出的问题,需要正视,回避问题只能使主流意识形态同人民群众越来越疏离,越来越“空心化”。

(三)区分学术性和政治性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有学术性的一面,也有政治性的一面。要“正确区分政治是非和学术问题,对于学术问题,就要坚持‘双百’方针,提倡平等讨论,相互切磋。对于政治问题,一定要旗帜鲜明,毫不含糊。”[8]如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经济上主张“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政治主张多党竞选、三权分立,意识形态思想上主张“普世价值”,实质上是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挑战性的思潮,必须坚决抵制。民主社会主义在经济上主张混合经济制度,意识形态上主张多元化,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本质的区别的理论,两条道路不可能“越走越近”,必须坚决划清界限。新儒家思潮以儒学取代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以儒教为国教,具有强烈的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人们往往对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具有一定的警惕性,却对新儒家思潮对社会主义的演变缺乏认识,警惕性不高,殊不知,这种思潮同样具有杀伤力,不可低估。

总之,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正确的态度是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悲观失望;既不要是非不分,也不要放任自流。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12-13.

[2]中国政研会、中宣部政研所课题组.当前我国主要社会思潮的特征及发展变化的原因[J].政工研究动态,2007(6): 6.

[3]丁祥艳.论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鲜明特点[J].前沿,2010(15): 113.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32.

[5]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165.

[6]刘长鹏.直面社会思潮挑战 占领政治教育高地[J].政工学刊, 2012(9): 74.

[7]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455.

[8]遵循客观规律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N].光明日报,2009-08-29(7).

猜你喜欢
思潮特色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特色种植促增收
民国时期重构“中华法系”思潮研究回顾与展望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特色小镇”看“浙”里
美国金融改革思潮发生重大转变的启示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