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斌
(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 江苏 连云港 2220 23 )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和发展,网络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微视频来开拓学生学习的时空已成为可能.按照台湾学者的观点,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角色分为5个等级,即:无(等级0);分离(等级1);补充(等级2);支持(等级3);整合(等级4)划分,现在可以说是从等级0发展到最高等级4.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师生很自然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与学习,信息技术被延伸地视为一项工具、一个方法或一种程序.如何在浩瀚的网络资源中,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准确的、最关键的、最有用的和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微视频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微视频泛指时间很短的视频短片,一种说法是不超过20 min,一种说法则是在1m i n以内.对于微视频的概念,优酷网总裁古永锵解释说:“微视频是指短则30 s,长则不超过20 min,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 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通过P C机、手机、摄像头、D V(数码摄像机)、D C(数码照相机)、MP 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第一视频网对微视频的解释是,微视频指播放时长介于3~5m i n的视频,适合于所有终端浏览和展示,尤其是手机.
我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把用于教学的播放时长10 min内的、适合于所有终端浏览和展示的微小视频片段称为微视频课程.
课程标准中提到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体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就需要把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释信息的过程,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都列入教学设计的范畴[1].显然,按照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有相应的改变,教师需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并使学生尽量有合作、交流、调查、质疑、辩论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当前学生学习的自主空间急剧增大,学生在信息时代长大,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敏感程度比教师还高,可能比教师更熟练地从现代媒体上获取信息,而不再依赖教师做学习的指导者,只要学生自己愿意,他们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帮助,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采取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音像资料的收集与选择、多媒体软件开发与使用、学校局域网及数据库的建设都为丰富物理课程资源提供了技术条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当然,这种手段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微视频内容的选择
根据微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在内容选择上以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例题、作业题或教学经验的一种微视频.实现启惑、解惑而非授业.
当然也可以是基于某个重要的专题(或某个单元、主题等)而设计开发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微课构成.某个专题的微课程一般有5~10 节微课组成(具体数量因学习对象、专题内容等而定),这些微课更好地向学生传授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专题或总结复习,非常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意义建构及成绩提升.
(2)微视频展示的类型
1)讲授类.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不局限于课堂讲授.比如对物态变化中液化现象中“白气”的形成过程的讲解.
2)解题型.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例如在电学中电表读数变化类的动态电路的分析;光热和电热等能量转化及能效问题的计算分析等.
3)答疑型.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例如对100 ℃水蒸气烫手比100 ℃水厉害的分析;用久的灯泡为什么会变暗;断掉的灯丝搭起来为什么比原来更亮;为什么灯丝在刚接通的瞬间更容易烧断等.
4)实验型.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适用于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但是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获取,课后自己受条件限制很难重复的实验.例如对水的沸腾实验;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光的色散与复合;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等.
5)讨论型.适用于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个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
6)探究学习型.适用于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后两种类型更多的是针对班级授课,在现实条件下,实现有些困难,因此更多的倾向研究一对一形式的前4种类型.
微视频的制作与发布微视频可通过PC机、手机、摄像头、DV(数码摄像机)、DC(数码照相机)、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录制方法与工具可以自由组合,如用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软件、Pad平板电脑、录屏软件、手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制作[2].结合教学需要和方便易行主要提倡下面前3种方式.
(1)手机加白纸记号笔:用手机录制,白纸当作白板使用.
(2)pc录屏软件+PPT
录屏软件可以使用Camtasia Studio V6.0.2汉化版,Camtasia Studio V6.3,屏幕录像专家,在线免安装录屏软件金达等(软件的使用可以学习相关的网络教程).
(3)用摄像机、DV(数码相机)、相机等设备拍摄你的讲课过程(最好有专人为你拍,双机拍摄后的编辑效果更好)
录制好的微视频,发布的形式,可以是通过发布到中国微课或学校网站等,也可以上传到优酷分享,还可以通过上传的百度网盘、360 网盘等发布通过发布共享来实现提供学生学习的途径.
微视频主要功能是以讲解知识点、考点、例题、作业题或教学经验的一种微视频.实现启惑、解惑而非授业.因此要定位为一对一的教学而非一对多;讲解时要注意语境,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词汇.
课题切入快,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切入课题的方法、途径力求新颖、迅速而且要与题目关联紧凑.
设计思路清,要求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在讲授重点内容时罗列论据必须做到精而简,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疑问.
传授知识准,不允许有文字上、语言上、图片上的知识性的错误或有误导性的描述.
结尾总结精,在微课的设计中,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内容要点的归纳,要短小精悍.
课件的字体与课题风格适应,字号必须足够大,以保证微课里的字容易辨认、识别,颜色要清新醒目.
字体搭配美感,以微软雅黑(标题)+宋体(正文),黑体(标题)+楷体(正文),一般不用艺术字.
字号搭配适宜,PPT字体标配:标题字号用44 号,一级文本32 号,二级文本28 号,最好不要有三级文本.
颜色搭配简洁,一般来讲,除了黑色和白色外,最多搭配3种颜色.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没有机会也不可能和每位学生进行交流,也有很多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不敢和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面对自己的学习困惑有时很难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微视频因其定位是一对一的情景,学生在课前和课后,都可以对重要的知识点,学习中的难点,错误习题的订正等进行不限次数的点播和回放.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一对一的辅导、答疑功能.这也必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追求.微视频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有效地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因微视频时长短小,切入快,可以大大地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因其可通过P C机、手机、D V(数码摄像机)、DC(数码相机)、MP 4等终端播放,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在自己方便的时间从互联网上自由地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学习.微视频不仅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还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郑军,王以宁,王凯玲,白昱.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