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蒙丽 宋春荣 蔡玉平 刘 进
(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 河北 石家庄 050003)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重大的历史转折点上 ,即由规模发展向质量提高转变.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已逐渐成为衡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1].近些年来,我国高校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以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2],作为军事院校,培养实践型、创新型现代化军事人才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2012年伴随我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大学物理》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完成,“贯彻落实创新教育思想”这一理念更加凸显,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优化教学环境,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和“软”氛围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院创新能力进行量化分析,从2013年初筹划组建实验班,于2013年第二学期组织《大学物理》实验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环境进行了优化.
问卷题目设置来源于2010年4月对北京市高校进行的“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从学生创新能力现状调查部分选取了25个问题,参考普林斯顿创造才能研究公司尤金创造力测试题、普林斯顿人才开发公司创造性倾向测量表、威廉姆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等分为4个维度,其中考察思维特征,共7个问题;考察个性特征,共7个问题 ;考察行为特征,共8个问题;考察知识体系,共3个问题[1].
问题选项有4个:A不同意;B不太同意;C比较同意;D同意.采用李克特尺度法,同意为4分,比较同意为3分,不太同意为2分,不同意为1分.分数越高表现越好.
问卷调查时间为2013年8月至9月之间,历时约一个月,这期间由于大一新生刚刚入学,未列入调查范围,从大学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3个年级中随机抽取学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大二学员40名;大三学员40名;大四学员40名,由于军事院校的特殊性,调查对象均为男性,包括本院各个专业.问卷采取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问卷各题目具体频率分布如表1所示,调查结果显示,学员最高分为100,最低分为40,平均分为73.92.有36.67%的学员得分在70~79之间,具体分析如下:
(1)思维特征满分28分,平均分21.34,得分率76.21%,在4个模块中得分率最高,说明学员思维较为活跃,自我认知度较高.
(2)个性特征满分为28分,平均分为20.61,得分率为73.61%,相关题目得分显示学员冒险意识稍差,同时认为自己精力不够充沛.
(3)行为特征满分32分,平均得分23.47,得分率73.34%,在8道题中,前面6道题目学员得分偏低,后面两道得分较高,说明学员在行为特征中不够自信,缺乏决断,但是一旦重任在肩,明确目标,又会具有较高的攻坚克难精神.
(4)在专业知识体系方面满分12分,平均分为8.51,得分率在70.92%.分数偏低,说明学院普遍认为自身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自身认为缺乏应对难题的理论功底.
表1 学员创新能力评价表
学员在个性特征、行为特征和专业知识三个维度方面得分偏低,很大程度上受到部队院校特殊环境的影响,部队院校毕竟不同于普通高校,由于管理上的特殊性,学员在完成学习的同时,还要兼顾大量训练任务、政治学习任务,导致学员的自由支配时间很少,大多数在每周10h以下,进而使得学员精力不够充沛.在此前提下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专业学习时间受到冲击,发展个性爱好受到压制,参与课外活动也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关活动的参与.但是作为部队院校其特殊性不可改变,如何在现有基础上为学员最大程度地营造创新环境就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针对以上情况,我院《大学物理》课程组从2013年初筹划组建实验班,于2013年第二学期正式实施,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教学环境的优化,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大学物理》实验班教学每周设置教学辅导1次(2h),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于部队院校而言作用显得较为突出,辅导为学员提供了一部分自由时间,用于消化教学内容,交流学习心得,促进资源共享,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员自由时间不足的现状.
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室教室、器材等自有资源,为学员开辟网络教室、实践基地,为学员最大程度地创造信息资源环境、营造创新实践氛围.例如,在每周教学辅导时间里,用1h组织学员在网络教室中完成网络教学系统中的练习,预习作业.信息资源渠道畅通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基本要求,只有信息丰富了,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灵感;硬件配备是培养学员动手实践能力的根本,只有放手让学员尝试,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找到自信,增强决断的能力.
知识体系的不足,在学员中体现较为明显,除客观原因之外,学员在课上效率较低,课堂参与不足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教学组引入了教学应答系统,该系统具有50人以内的教学应答功能,在课上进行选择统计、抢答提示、提问提示,同时能够有效及时地记录分析学员参与情况.例如,在静电场中的导体教学中,难点在于静电平衡导体的电荷分布,可以设置不同的选项,借助教学应答系统组织探究式教学,通过监控学员选择的答案,选取学员进行分析解答,教员进行点评归纳.这种形式不但能够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为后期评定学员综合分数提供数据参考.
加强物理创新活动宣传,从201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军械杯”物理科技创新竞赛,优秀作品推荐参加全军物理科技创新竞赛,同时,加大奖励力度,增加资金支持,为学员提供创新成果展示的平台,激励学员课外参与.
通过以上措施,学员课上积极性明显提高,课上遗留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同时对于课程考核过程化提供了可靠的课上教学参与记录情况.但是教学成果的推广需要加强硬件投入,当前《大学物理》普遍大班教学的情况下,网络教室的配套完善,教学应答系统的科学管理需逐步解决.
1 刘强.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0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相关数据的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1):29~32
2 肖钰士.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实证研究.怀化学院学报,2012,31(12):100~104
3 冯蒙丽.大学物理 “教学辅导”的必要性及其优势.军械教育研究,2010(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