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质教育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学校在关键的青少年阶段,成功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在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人文性、深厚的民族文化等优势,在学生人格塑造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中古典诗词教育的作用,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育 古典诗词教学 人格塑造 人文关怀
一、激昂的边塞诗歌与刚毅的人格塑造
边塞诗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述来表达对民族战争的批判,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边塞诗又从另一方面突出战士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这类诗歌所展现出来的民族气概与责任意识正是当代学生所缺失的,通过师生间对边塞诗的共同解读,对培养他们刚毅的人格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王昌龄《从军歌》写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展现了战士戍边的气概和壮志殉国的豪情。王维《使至塞上》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此辽阔的美景是多么让人震撼,浪漫中夹杂着些许惆怅,激昂点缀着崇敬。大漠的壮丽美景反衬出战争的无情,面对美景,企想和平,抒发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在诗人展现英雄气概和刚毅性格的同时,又对战争充满控诉和无奈,运用战争表现的豪情与悲壮之间的矛盾冲突,对和平表达无限向往。
边塞诗独具的矛盾冲突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激发其勇往直前的刚毅性格,又引导其热爱祖国、崇尚和平。边塞诗是具有灵魂的,它承载了诗人的人格,其悲壮与震撼力在学生稚嫩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生人格的塑造上起到引导与扶正的作用。热血沸腾的读后感,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和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乐观精神,从人格魅力的展现这一方面来讲,或许正是边塞诗更深一层次的鉴赏价值了。
二、怀古、咏史诗双向性与灵活的人格塑造
单从诗歌艺术的角度讲,怀古、咏史诗是站在高处,俯瞰历史,借古以喻今,感慨古人或历史事件来引发自己身世的共鸣,亦或借古以讽今。看到历史便感极而悲,欣然命笔,各抒其怀。唐太宗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诗人之怀古感今,也大抵如此吧。怀古、咏史诗是诗人站在历史面前各抒己见,不存在孰是孰非,因此怀古、咏史诗的教学可从多层次、多方位进行,取其精华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发挥推动作用。
所处情境不同,身世不同,其所感所发亦不相同。面对乌江,遥望项羽的乌江自刎,杜牧《乌江亭》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立意进取,败不馁,作为七尺男儿要经得起失败的打磨方可成大器。从诗人感性的意气风发这一角度,教育学生不要轻言失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心态和敢于面对困境的良好心态。面对此景,诗人是感性的,是从精神的层面来感怀古人和历史。王安石诗曰:“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政治家王安石以政治的眼光,理性的分析当时形势,指出霸王项羽失民心,已无机会重来。从感悟来讲,杜牧与王安石不存在孰是孰非,但从历史及社会发展规律来说,王安石所表达的内容更具有史实性。王安石的诗给学生带来另一方面的感悟,引导学生的善良、诚实守信之心,从另一个角度塑造了学生的善良人格。
三、负载人生的哲理诗与复杂的人格塑造
中国古典诗歌之所以能够在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并具有不可替代的顽强生命力,是因为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诗人借助历史和事物发展规律,凝练审美意象和丰富的感情体验,借助诗歌来表达丰富的人生哲理,这是诗歌的灵魂,这些人生哲理使其具备了生命,在文化艺术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诸如此类,朗朗上口的同时又表达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哲理诗对于学生人格塑造最大的推动就是认知,不同的哲理诗指导学生不同的认知,通过诗歌的艺术美感冲击学生的心灵,培养其辩证思维、认知能力等,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
王勃有诗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送别诗的内容展现朋友、知己的情感哲理,在为学生树立朋友观、人际观方面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深层次的冲击力,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诸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每每读到这类诗句,总能触动学生的心怀,激起朋友间“清水之交”的感触,引起“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情感共鸣。
哲理诗以其丰富的方向与多层次的哲理角度,从不同的方面给学生的人格塑造带来推动力,其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生认知能力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
四、咏物诗与人格教育
世间万物虽有别,其情在人心中却有相似之处。诗人将自己的情怀与人格品质融入到咏物诗,读之沁人心腑,令人击节叹赏。风花雪月、梅兰竹菊皆为世间之物,其本身并无情感,咏其旨在抒发作者情感。咏物诗是诗人人格品性的投影,是诗人人生理想和抱负的写照。这类诗以具体化的实物为载体,所表达的情感最易为学生所接受,能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事物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人在咏物诗中所融入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显著的。这些咏物诗所展现的诗人崇高的人格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模范表率的作用。
咏物诗的精品多见咏梅。陆游《卜算子·咏梅》云:“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展现出诗人坚贞不屈的人格魅力,借助梅花御寒而放的特性,传达知难而上的进取精神,表达了诗人不畏强权与世俗,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给学生带来强憾的心灵冲击,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品性。
参考文献:
[1]魏建忠.论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4).
[2]王宏波.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与中学生人文意识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王露婵.高中古典文学教学与当代高中生人格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11.
(王虎 甘肃省张掖市沙井镇中心学校 734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