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能力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语文能力之一,古诗词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学生不仅要会背诵重点的古诗词,更重要的是会品读古诗词。而本文就是在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上,提出了三种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时代背景探究、诗歌意象探究、思想内容探究。当然古诗词鉴赏不只局限于这三种方法,而是需要学生本身日积月累的经验总结,从而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一套阅读鉴赏的规律体系。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 时代背景 意象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古诗词的意蕴丰富,饱含了诗人无尽的思绪。古诗词鉴赏作为高中的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目标之一,就是因为在加强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联想等思维创造。但是古诗词由于特殊的体式、短小的语句、专门的手法等,在内容上学生很难理解。其实古诗词的鉴赏有很多规律可循,只要抓住其中的规律,鉴赏古诗词就不是一件难事。接下来笔者就从几方面来研究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一、从时代背景探究
时代背景也可以算在作家的生平里,是他们人生中所经历的,但是在一些大的背景下,作家在创作的诗词中往往都会带有这个背景下的感情,在鉴赏古诗词时,如果学生了解到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那么抓住这首诗词的主旋律就很容易了。下面我们就探究一下时代背景下的诗歌风貌。
只要提到杜甫,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安史之乱,为什么会联想到那使社会民不聊生的战争呢?这是因为杜甫在创作诗歌时所处的背景就是安史之乱。在中学所选杜甫诗歌的作品中,大部分都是他在安史之乱时期所做的。我们看到杜甫的诗,首先就应该想到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面貌,诗人的心情。杜甫的那首《春望》就生动地写出了已经沦陷的长安城,表达了杜甫那忠君恋国的情怀。安史之乱带来了无数的灾难,也给诗歌创作带来了变化,战乱生活体裁很自然的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但在盛唐时期诗人还是不习惯引战争苦难入诗,他们还没有把眼光转向底层,在这场灾难面前,他们发抒感慨:“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但是只要在安史之乱这个大背景下,诗人心中总会有忧思之情。只要学生掌握住时代的大背景,在赏析这些诗人的作品时,就会围绕背景的感情基调鉴赏。
学生想要多了解大的时代背景,就需要平时多读一些历史大事件的书籍,而且要知道在这一时期都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在进行创作。大时代背景给学生更多的是参考,在鉴赏一首毫无头绪的诗歌时,想要真正的读明白一首诗,需要非常丰厚的文学功底,还需要各种鉴赏方法的综合运用。
二、从诗歌意象探究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特殊的含义,而且在不同的诗中同一意象所蕴含的意思基本相似。我们看下面这些代表性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各种植物(如花、叶、树)的意象运用则更是频繁。以一种静态的生命形式来呈现动态的思想情感,可以更好地将激烈或细腻的内心隐藏在含蓄的外衣下,达到丰富诗歌层次的效果。你可以记住一些特定意象所要表达的感情,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月亮,经常表达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还有很多意象就不一一举出,这些意象需要在平时多多积累,有很多是由典故而来的,有的则是从字面的意思而来,有的是从引申的含义体会。
诗歌的意象在诗歌中具有固定性,就是上述所说的专门的意象表示专门的意思,但是这也不是确定的,意象还是具体有跳跃性的,所以更需要具体的分析,不能局限在条条框框内,诗歌鉴赏还是需要自己总结出最好的方法。
三、从诗歌的内容探究
诗歌言简意赅没有白话文那么清楚易懂,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需要把古诗词翻译成现代文,这样更容易把握诗歌的思想倾向,对学生鉴赏诗歌是非常有益的。
“诗言志,文传情”[2],学生要抓住的诗歌内容就是“志”和“情”。怎样能准确地把握它们呢,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中就是实景实情的真实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的躬耕感受,但这首诗不仅仅写的是感受这么简单,通看全文,再用之前所举的鉴赏方法能够得知,其实作者陶渊明是在隐逸地表现出农耕与为官两种生活的对比,而他更喜欢的是接近自然纯洁无暇的生活状态,宁愿在身体上多份劳累,也不要在仕途上你争我夺。
诗歌内容的探究方法在实际的鉴赏诗歌的活动中不是很容易的,因为有些诗歌晦涩难懂是没办法靠了解诗歌内容来抓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所以探究诗歌内容的方法是作为前面叙述的方法的辅助方法,不具有代表性。
诗歌鉴赏在高中语文考试中作为一道分值比重较大的题出现,是很多学生比较棘手的一道大题,因为平时阅读古诗词的文献量不够以及对诗歌鉴赏没有一个系统的分析体系,导致这道大题频频失分。其实诗歌鉴赏是有规律可循的,上面笔者就介绍了在鉴赏古诗词时常用的鉴赏方法,还有很多方法需要学生自己在不断地大量做题时摸索,当然诗歌鉴赏前提是必须掌握一些名品大家,这需要平时的多多积累。掌握了好的方法,才会使古诗词鉴赏更上一层楼。
注释:
[1]袁行霈,罗宗强:《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9页-70页。
[2]莫砺锋,黄天骥:《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16页-122页。
参考文献:
[1]周金声.论诗歌鉴赏过程[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03).
[2]葛宇虹.意象与诗歌鉴赏[J].课程教材教法,2001,(09).
[3]曹鲜彩.让我们走进诗歌的心灵—谈诗歌的鉴赏的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S1).
[4]常青.引导学生感知诗歌意境的有效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
[5]袁行霈.感受 联想 修养——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3).
(朱玉龙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150025)endprint